(高清版)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高清版)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UDCP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78-2009备案号J887-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shrinkage-compensating concrete200906-16发布2009-12-01实施200906-16发布2009-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
2、on ofshrinkage-compensating concreteJGJ/T178-2009JGJ/T178-2009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12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北京2009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pplication ofshrinkage-compensatingconcreteJGJ/T178-2009JGJ/T17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3、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关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1%字数:45千字2009年8月第一版2009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00元定价:10.00元统一书号:1511217654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网上书店:http:/www.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331号第331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
4、J/T178-2009,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6月16日3前言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60分段浇筑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板式结构L60连续浇筑60L120H1.5连续浇筑连续式膨胀加强带601.5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L120分段浇筑后浇式、间歇式膨胀加强带注:不含现浇挑檐、女儿墙等外露结构。4.0.54.0.5补偿收缩混凝土中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采用双排双向配筋,钢筋间距宜符合1补偿收缩混凝土应
5、采用双排双向配筋,钢筋间距宜符合表4.0.5的要求。当地下室外墙的净高度大于3.6m时,在墙体高度的水平中线部位上下500mm 范围内,水平筋的间距不宜大于100mm。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有关规定。6图4.0.3-1连续式膨胀加强带1一补偿收缩混凝土;2密孔钢丝网;3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图4.0.3-2间歇式膨胀加强带1先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后浇筑的膨胀加强带混凝土;5密孔钢丝网;6与膨胀加强带同时浇筑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图4.0.3-3后浇式膨胀加强带1补偿收缩混凝土;2施工缝;3钢板止水带;4膨胀加强带混凝土7表4.0.5钢 筋
6、间 距表4.0.5钢 筋 间 距结构部位钢筋间距(mm)底板150200楼板100200屋面板、墙体水平筋1001502 2附加钢筋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房屋平面形体有凹凸时,在房屋和凹角处的楼板、房屋两端阳角处及山墙处的楼板、与周围梁柱墙等构件整体浇筑且受约束较强的楼板,宜加强配筋。2)2)在出入口位置、结构截面变化处、构造复杂的突出部位、楼板预留孔洞、标高不同的相邻构件连接处等,宜加强配筋。4.0.64.0.6当地下结构或水工结构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作结构自防水时,在施工保证措施完善的前提下,迎水面可不做柔性防水。35原材料选择5原材料选择5.0.15.0.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
7、硅酸盐水泥GB175或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的规定。5.0.25.0.2膨胀剂的品种和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膨胀剂JC 476的规定。膨胀剂应单独存放,并不得受潮。当膨胀剂在存放过程中发生结块、胀袋现象时,应进行品质复验。5.0.35.0.3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减水剂、缓凝剂、泵送剂、防冻剂等混凝土外加剂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泵送剂JC473、混凝土防冻剂JC 475等的规定。2 2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 的规定,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使用的矿渣粉应符合
8、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规定。5.0.45.0.4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轻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的规定。5.0.55.0.5拌合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96配合比6配合比6.0.16.0.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所需要的强度、膨胀性能、抗渗性、耐久性等技术指标和施工工作性要求。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的规定。使用的膨胀剂品种应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要求事先进行选择。
9、6.0.26.0.2膨胀剂掺量应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并应采用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后确定。配合比试验的限制膨胀率值应比设计值高0.005%,试验时,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可按照表6.0.2选取。表6.0.2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表6.0.2每立方米混凝土膨胀剂用量用途混凝土膨胀剂用量(kg/m)用于补偿混凝土收缩3050用于后浇带、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40606.0.36.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大于0.50。6.0.46.0.4单位胶凝材料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且补偿收缩混凝土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00
10、kg/m,用于膨胀加强带和工程接缝填充部位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单位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50kg/m。6.0.56.0.5有耐久性要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 的规定。107 7生产和运输7.0.17.0.1补偿收缩混凝土宜在预拌混凝土厂生产,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7.0.27.0.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应采用专用计量设备进行准确计量。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0.2的规定。表7.0.2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表7.0.2原材料每盘称
11、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膨胀剂、矿物掺合料2粗、细骨料士3水、外加剂士27.0.37.0.3补偿收缩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对预拌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搅拌时间可与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相同,现场拌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延长30s 以上。118 8浇筑和养护8.0.18.0.1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的有关规定。8.0.28.0.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的设1浇筑前应制定浇筑计划,检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带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部位应清理干净。2
12、 2当施工中因遇到雨、雪、冰雹需留施工缝时,对新浇混凝土部分应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当出现混凝土已硬化的情况时,应先在其上铺设3050mm 厚的同配合比无粗骨料的膨胀水泥砂浆,再浇筑混凝土。3 3当超长的板式结构采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时,应根据所选膨胀加强带的构造形式,按规定顺序浇筑。间歇式膨胀加强带和后浇式膨胀加强带浇筑前,应将先期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充分湿润。4 4水平构件应在终凝前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三次抹压。8.0.38.0.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 1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暴露在大气中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潮湿养护,养护期不得少于14d
13、。对水平构件,常温施工时,可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并定时洒水、铺湿麻袋等方式。底板宜采取直接蓄水养护方式。墙体浇筑完成后,可在顶端设多孔淋水管,达到脱模强度后,可松动对拉螺栓,使墙体外侧与模板之间有23mm 的缝隙,确保上部淋水进入模板与墙壁间,也可采取其他保湿养护措施。2 2在冬期施工时,构件拆模时问应延至7d 以上,表层不得直接洒水,可采用塑料薄膜保水,薄膜上部再覆盖岩棉被等保温12材料。材料。3已浇筑完混凝土的地下室,应在进入冬期施工前完成灰土的回填工作。土的回填工作。4当采用保温养护、加热养护、蒸汽养护或其他快速养护等特殊养护方式时,养护制度应通过试验确定。1313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
14、陷的处理措施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9.0.19.0.1墙体混凝土预留的水平施工缝和竖向施工缝应在迎水面进行混凝土自防水的修补处理,可在浇筑混凝土时沿缝预留凹槽,也可在拆模后在施工缝位置开凿深10mm、宽100mm 的凹形槽。穿墙管(盒)、固定模板的对穿螺栓等节点位置,应开凿凹槽。应先用清水将凹槽冲洗干净,再涂刷一层混凝土界面剂,然后再用膨胀水泥砂浆填实抹平并湿润养护14d,也可在修补部位表面涂刷防水涂料。9.0.29.0.2现浇混凝土所产生的外观质量缺陷,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较大的蜂窝、孔洞等应采用比结构混凝土高一
15、个强度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修补;对有防水要求的部位,还宜在修补的表面采用膨胀水泥砂浆进行防水处理,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或膨胀水泥砂浆修补的部位应湿润养护14d。9.0.39.0.3对于贯穿性的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修补。对于非贯通性的混凝土裂缝,可进行表面封堵,也可沿着裂缝开凿凹形槽,采用刚性防水材料或膨胀水泥砂浆修补。1410验收10验收10.0.110.0.1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有关规定。10.0.210.0.2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原材料验收应符
16、合下列规定: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膨胀1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类型、同一编号且连续进场的膨胀剂,应按不超过2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应少于一次,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2 2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进行验收。10.0.310.0.3对于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的检验,应在浇筑地点制作限制膨胀率试验的试件,在标准条件下水中养护14d 后进行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1对于配合比试配,应至少进行一组限制膨胀率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2 2施工过程中,对于连续生产的同一配合比的
17、混凝土,应至少分成两个批次取样进行限制膨胀率试验,每个批次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各批次的试验结果均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3 3对于多组试件的试验,应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4 4限制膨胀率试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进行。10.0.410.0.4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低于设计值,而实际工程没有发生贯通裂缝时,可通过验收;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符合设计值,而实际工程发生贯通裂缝时,应按本规程第9章的措施修补,或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认可后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15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低于设计值,实际工程也发生贯通裂缝时,应组织专
18、家进行专项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经认可后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当现场取样试件的限制膨胀率低于设计值,实际工程也发生贯通裂缝时,应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评审并提出处理意见,经认可后进行处理。处理后,应重新检查验收。1616附录 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A.0.1A.0.1本方法适用于在限制状态下养护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A.0.2试件尺寸及制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的有关规定,应采用钢制模具。装入混凝土之前,应确认模具的挡块不松动。A.0.3试件养护和脱模应符合下列规定:1 1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带模养护不应少于7d。
19、2 2龄期7d 后,可拆模并进行标准养护。脱模时,模具破损或接缝处张开的试件,不得用于检验。A.0.4抗压强度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 的有关规定。1717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的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0、”。2 2条文中指明应按照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照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1818引用标准名录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8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9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8通用硅酸盐水泥GB
21、1759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 200泥GB 2001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11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11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12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高 炉 矿 渣 粉 GB/T1804612 用 于 水 泥 和 混 凝 土 中 的 粒 化 高 炉 矿 渣 粉 GB/T1804613 轻 集 料 及 其 试 验 方 法 第 1 部分:轻集料GB/T 17431.113 轻 集 料 及 其 试 验 方 法 第 1 部分:轻集料GB/T 17431.114普通混凝
22、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1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16混凝土用水标准1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17混凝土泵送剂JC 47318混凝土防冻剂JC 47517混凝土泵送剂JC 47318混凝土防冻剂JC 47519混凝土膨胀剂JC 47619混凝土膨胀剂JC 47619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JGJ/T178-2009条 文 说 明条 文 说 明制 订 说 明制 订 说 明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
23、J/T178-2009,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6月16日以331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现状与发展和工程应用实例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应用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日本膨胀混凝土设计施工指南和美国混凝土协会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标准做法(ACI223.1R),通过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试验、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干燥收缩开裂试验等取得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配合比及质量控制等重要技术参数。为方便广大设计、施工、科研、院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
24、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的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的顺序编制了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2222目次目次1总则总则.242术语术语.253基本规定基本规定.274设计原则设计原则.285原材料选择原材料选择.336配合比配合比.357生产和运输生产和运输.378浇筑和养护浇
25、筑和养护.389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施工缝、防水节点和施工缺陷的处理措施.3910验收验收.40附录附录A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限制状态下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方法.41231总则1.0.11.0.1制定本规程的目的,即规范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突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能,从而保证补偿收缩混凝土工程的质量。1.0.21.0.2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设计和施工人员。1.0.31.0.3补偿收缩混凝土源于普通混凝土,二者在制备工艺、施工工艺、工作性能与强度性能等诸方面基本相同,又确无必要一一列入本规程。因此,补偿收缩混凝土在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清版JGJT 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高清版 JGJT 178 2009 补偿 收缩 混凝土 应用技术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