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热点素材汇编.docx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热点素材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热点素材汇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热点素材汇编01、特殊姓氏姓氏只是符号 内涵取决于自己 “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近日,一位姓苟的准爸爸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询问,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这位准爸爸的诉求引来众多网友的共鸣。一些同样姓苟的网友吐槽说,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同学们都会很自然地给他们取与这个姓氏相关的绰号。的确,特殊姓氏的烦恼,不是当事人可能无法理解。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也不少。这位准爸爸因为有过遭遇,才会对姓氏问题有这么大的反应。那些调侃要说有多大的恶意,也不尽然,但个别人的偏见、歧视之意也是事实,其中的戏谑一定让人不快。正视他们的遭遇,直面他们的诉求是社会应
2、有之义。民法典相关条款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可见法律是允许更改姓名的,如果认为当前的姓氏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可以依据法律程序申请变更孩子的姓氏。虽然法律并未禁止,但笔者认为改姓改名还是应该慎重一点。姓氏是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姓氏传承至今都有很多故事。贸然改姓意味着传承可能就此割裂,家族的记忆可能被遗忘,是否能承受这样的后果?改姓以后可能给身份认同、身份辨识带来一系列问题,是否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再作出决定。何况,即使允许改,怎么改也得遵从一定的规范。想怎么改就怎么改,肯定
3、是不行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如果人人都想往什么高大上的姓氏改,那岂不是要乱套?民法典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仅凭个人喜好和愿望创设新的姓氏,不符合法律规定限定的情形,就可能因违反公序良俗而被公安机关拒绝登记。其实,对这位准爸爸来说,大可不必太在意世俗的目光。姓氏终究只是个符号,往里面填充什么样的内涵,完全取决于自己。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姓氏作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自然也浸透了家族历史的沧桑。希望想改姓的人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同时也需要社会给予尊重,少拿别人的姓氏开玩笑。如有人以开玩笑的方式行欺凌之实,大家都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齐声反对。尊重
4、那些“特别”的姓和名近日,即将成为父亲的苟先生通过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提出,由于自己的姓氏“苟”带来了许多尴尬,希望未出生的孩子能够改姓。对此,贵阳市公安局和卫生健康局回应称,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可以选择不让孩子随父母姓,甚至可以选择其他直系长辈的姓氏,但需要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下进行。苟先生的孩子未出生时不能更改姓氏,出生后可在医疗机构填写第三姓氏申请表办理。在我国,姓名权受到法律保护,户籍部门允许个人在合理范围内选择或更改姓名。事实上,苟先生的“烦恼”并非孤例。一年多前,重庆市一“苟”姓女子申请改姓“敬”,事件登上热搜并引发广泛关注。2005年,河南省登封市十几户苟姓居民就因
5、同样的原因申请改姓。有趣的是,这样的改姓行为早在唐朝就有了。2012年9月,西安市文物保护部门清理发掘唐大理寺正荀曾墓,墓志记载,荀曾本姓“苟”,因工作原因,其姓当时容易在少数民族中引起争议,为照顾民族风俗,故而在“苟”字上多加一横,改姓为“荀”。根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大约有43万人姓苟,在常见姓氏中排名225位,这说明,苟姓在全国范围内不是稀有姓氏,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苟姓是古姓,源流极长。据元和姓纂记载,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卫国,当时有个名为苟夷的大夫,后代就以他的名字“苟”作为姓氏。另一个说法是苟姓来源于姬姓,是周武王的后代。后因谐音近似国人喜欢用来骂人的动物就惨遭嫌弃,恐怕苟姓
6、祖宗也始料未及。迫于社会压力,或为子孙子女利益计,后世的改姓之举,希望先祖武王们不要生气计较吧。站在准父亲的角度,苟先生急于为未出生的孩子改姓,可能源自他青少年时代个人经历的影响他希望通过改变姓氏来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和无压力的成长环境。也有人说,随母姓也可以嘛,为啥弃父母姓氏不取而舍近求远,其原因不得而知。还有,不少年轻时叫“招娣”“来娣”的女孩,长大以后为自己选择了心仪的名字,这样的新闻也不少。把姓名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她长大后自己决定,是否也是一种办法?但客观来看,对于苟先生未来的孩子,改姓只是让他/她摆脱和克服社会压力的第一步。拿校园霸凌做例子,起绰号、各类言语和精神羞辱,岂止是怪
7、异的姓氏,身体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有说话口音,都可能成为歧视和霸凌的理由。改姓虽说是现实之下的无奈之举,关键还在于,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尊重、学会面对歧视时如何有效应对。学校和社会也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反歧视教育,这才是避免孩子因“先天”原因遭受歧视的根本之道。02、盗版猖獗销售盗版书籍的法律责任不容忽视近日,南都关于电商平台销售盗版书的报道引起较大关注。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400多份相关判决书发现,相关案由常涉及著作权、商标权等侵权纠纷,约七成裁定赔偿数额在1万元以下,且九成以上判赔低于原告所主张的实际损失。此外,仅有两例电商平台被判承担侵权连带责任。近一段时间,随着影视剧我的阿勒
8、泰火爆全网,相关书籍也大卖特卖,很多“一眼假”的盗版书籍也通过网络平台大肆售卖。这些行为既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侵犯了作者和出版社的正当权益,行为人面临着不可小觑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作者具有发表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如果作者授权出版社,则出版社享有作者相应的权利。而所谓的盗版书籍,显然既未取得作者的授权,也未取得出版社的授权,妥妥的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根据著作权法,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因此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难以计算的,可以参照该权利使用费给予赔偿。对故意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情节严重的
9、,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给予赔偿。权利人的实际损失、侵权人的违法所得、权利使用费难以计算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百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遗憾的是,虽然侵权人的赔偿责任并不轻,但囿于维权成本、举证成本较高,加上真正的侵权人难以确定,一些作者可能自认倒霉了事,即便提起诉讼,判决的赔偿金额也未必能尽如人意。种种因素,导致权利人不愿意较真碰硬,向侵权人说不。这更是激发了盗版者的嚣张气焰,毕竟,简单的排版复印,加之先进技术的应用、盗版的成本极低,如果是畅销书,大量印刷,成本更低。这样即便是“一元购”等极低价格销售,积少成多后也可获利不菲。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销
10、售盗版书籍的行为,如果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则可能构成消费欺诈,应承担退一赔三且不低于500元的赔偿。而若网络平台明知或应知系盗版书籍依然放任,还将与真正的侵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外,盗版者涉案金额较大,或者涉案书籍较多,还涉嫌构成侵犯著作权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明知系盗版书籍而予以销售牟利,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涉嫌构成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可以说,无论是著作权法,抑或是刑法,均对盗版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且这些处罚措施不可谓不严厉。
11、然而,纸面的法律还需落实为严格的贯彻执行。对于盗版行为,消费者理应果断拒绝,网络平台理当尽到必要的把关责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筛查所谓的“一元购”行为,并将相关线索移送执法机关,不充当盗版行为的帮凶。执法部门更应强化监管,严惩重罚这些明目张胆无视著作权的盗版行为,并在举证方面倾向于权利人,让盗版者承担更重的赔偿责任,让侵权者得不偿失。进而维护良好的创作环境,让辛辛苦苦的作者感受到真正的尊重,不必为了打击盗版费尽周折。盗版图书售卖 电商平台有责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后,带动了作家李娟系列正版图书的销量飙升。而在这场图书销售的热潮中,盗版书商也看到了商机,电商平台成为了他们的“新赛道”。记者调查发现,
12、我的阿勒泰这本书在电商平台上,正在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有些店铺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本。更有甚者,一些电商直播间甚至以“一元一本”的噱头吸引买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相关店铺竟被平台大数据“置顶、推荐”,为盗版图书的流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一元一本”“论斤售卖”,遇到这种情况,最怒不可遏的无疑是出版界的朋友。毕竟,出版一本图书,从选题策划到敲定作者,再到正式面世,工作人员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是巨大的。好不容易被“泼天的流量”砸中,图书畅销了,结果在电商平台上被假冒伪劣者拦截,进而劣币驱逐良币。老老实实的出书者、卖书者的辛苦都打了水漂,这让众多的读书人、爱书人和创作者们情何以堪?此情此景引人追
13、问:电商平台为何会成为盗版图书的“隐秘角落”?这其中,恐怕既有电商平台对版权保护意识不足的原因,另一面也与当前电商平台的监管机制有关。在追求流量和销量的同时,一些电商平台往往忽视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对售卖盗版图书的商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惩罚措施。并且,由于电商平台的交易具有隐蔽性,使得打击商家的盗版行为变得更加困难。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一些人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认为盗版图书只是价格便宜的替代品,并不会对原作者造成太大损失。更有甚者,一些消费者明知是盗版图书,却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购买。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版权是创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侵权问题更加容易发生,保护
14、版权的重要性因而凸显。如果任由盗版图书在电商平台上泛滥,不仅会严重损害众多创作者的热情,还会误导消费者,影响他们对文化产品的正确认知和选择。因此,保护图书版权、打击盗版图书,已经成为电商平台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图书销售的监管,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涉嫌盗版的图书进行及时下架处理。同时,平台方还应与出版社、作家等版权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击盗版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03、不惟分数别让“屏蔽生”成另一种炒作噱头激昂的音乐、激动的人群、夸张的笑脸、密密麻麻的点赞和弹幕、各种花式“彩虹屁”的留言这几天,随着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很多人都刷到过关于“屏蔽生”的视频和新闻。人们
15、在围观“屏蔽生”、替他们感到开心的同时,疑惑也随之而来: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对“高分考生”的炒作?我们都知道,正是为了防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避免无底线的“高分宣传”,遏制“抢生源大战”,各地才有了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全省排名较高考生成绩的做法。当防止炒作的手段,反变成炒作“高分考生”的工具和噱头,“屏蔽生”的查分现场被热议和热传,完全与初衷背离。更为关键的是,这种炒作“高分考生”的操作,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6月25日某搜索工具热搜榜的前15位,类似“考生高考666分,爸爸:公主请上岸”“男生考706分妈妈喜极而泣:没补过课”“男生高考语文满分,网友: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新闻随处可见。在某
16、社交平台上,“一高中全班57人最低分608分”“女儿高考619分爸爸半夜把儿子喊醒”等内容,也毫无意外地冲上了热搜。事实上,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再次明确:各地各校不得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或变相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不得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得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这边是相关部门的三令五申,那边却是“屏蔽生”等新词被热议和热传。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前几年有些地方为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也想出了花样百出的名头。比如某地发布消息,公开本地“考得比较好的两个人”;某地学校称“学校芒果收成特别好
17、”“其中一只重达696克的果王引发京城两大水果商前来抢购”,等等。可以想见,即便没有“屏蔽生”等新词,类似的炒作,也会变着花样刷爆媒体和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42万人。各地紧盯着这些数量极少的“屏蔽生”,是事实上的对“沉默大多数”的漠视。以2024年有100余万高考考生的河南为例,全省前50名考生占据的不过是庞大分母中的绝对少数。漠视绝大多数而热炒绝对少数,看起来热热闹闹,其实是对唯分数、唯成绩的功利化教育思维的推波助澜。这也是教育部等相关方面三令五申,禁止炒作“高考状元”“高分考生”的原因所在。审视当下,给这些“沉默大多数”的考生更多关注与关爱,比如关注他们的心理调
18、适,给予他们报考指导等,无疑更具有意义和价值。立足长远,也应更多聚焦正在推进的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相关工作,比如已经实施4年的“强基计划”,以及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等。还是那个简单的道理,当不炒作“屏蔽生”等高分考生成为更广泛层面的共识,当根深蒂固的功利化教育思维与单一化人才评价标准得以改观,才是真正走出唯分数主义。高考分数定不了终身,未来要靠自己创造6月23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发布通知称,该院将于6月25日11:30起向已在高考报名系统绑定的手机号码推送成绩;12:00起,考生可通过其官微小程序、百度智能小程序和“广东招考在线”小程序查询成绩。各省份陆续公布2024年高考分数线,查
19、询分数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年的拼搏努力终于要见到结果,每年这个时候,社交媒体上都会流传各种查分的“名场面”。有媒体总结考生取得理想成绩后的反应三件套:尖叫+弹射+拥抱。类似新闻报道已经不少:有女生查出669分掩面哭泣,妈妈感叹努力没白费;一位男生查分682妈妈激动尖叫数十秒,整个家庭都沸腾了;也有反应很平静的,一位女生考了701分,她反问自己:咋能这么高?查询分数之后的快乐,当然主要是取得了理想的成绩,也有意外之喜的情况考生原本觉得自己发挥不好,查分时发现超出预期。这也说明,考试这种事,除了自身的实力,也有一些偶然因素会产生影响。比如命题,是否为自己所擅长,还有个人考试时的心理状态等,
20、赛场上有状态爆棚的时刻,考场上同样讲究状态。当然,总的来说,高考是相对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个舞台上没有新鲜事,功夫主要在考场外。考得好的人总是容易受关注,高分意味着有机会录取更好的学校,如今填报志愿机制更完善,过去那种因为填志愿失误而错失好学校的情况少了很多。经过高中的努力,考取好的学校和专业,这都是励志故事。但也不要忘了,在高考这个赛道,高分考生注定只是少数,很多考生不仅拿不到高分,甚至连本科线都达不到,他们才是考生中的大多数。每年这个时候,这些群体都是被舆论遗忘的,于他们而言,其实也面临一道选择题。分数不高选择就少,是读大学还是读职校,抑或直接选择就业,这个选择不容易做。家人和亲友
21、要多安慰和鼓励这些考生,和孩子一起从长计议,作出最合适的决定。无论高考成绩好还是一般,分数都将成为过去时。回头看,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算不上是转折点。按照学制的安排,多数考生都是在18岁左右参加高考,这种安排可以理解为,高考算得上是一次成人礼,考生从高考收获的,除了分数还应包括逐渐成熟的心态。高考过后,与父母与社会的关系都会悄然发生变化,年轻人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需要更有担当,更有责任感。要说高考之后有什么事没变,很多人可能会提到学习这件事。高中积累的知识不足以让一个人安身立命,无论是进入高校深造还是去到社会,学习仍然是人生的一大主题。有过来人总结说,优秀的学生应该保持稳定的学习状态,高
22、考前备考是如此,高考之后进入大学也应如此,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进步,而不至于高考过后太过放松,因为缺乏自我控制和稳定的学习能力而浪费大好青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都会塑造相应的习惯与认知,当他们离开相对单调的高中,进到自主性更强的大学或者去到社会,这个时候对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考验。同样都是拿到大学毕业证,但每个人在大学期间所经历的和所积累的,会逐渐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这种影响可能比高考更大更明显。高考之后,人生之路还很漫长,但愿这两天得知分数的你,能够淡定一点,无论多少分,都不可能简单决定你的人生,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才是常态,在此祝福所有考生都能通过努力创造自己的未来,收获美好的前程。
23、04、纪念古人“纪念古人”会议扎堆开 是“傍名人”思维在作祟近年来,“纪念刘备托孤周年”“纪念张飞周年诞辰”之类“纪念古人”的会议多次冲上热搜,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地方为打造文旅IP,纷纷选择从古人“下手”。在相关“纪念古人”会议带动下,一些自媒体还炮制出“纪念潘金莲开窗周年”“纪念孙悟空诞生周年”之类荒诞不经的会议事件。尽管一些会议最终没有办成,但也在舆论场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很多古人是可以纪念的,今人纪念他们,是为了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比如每年端午节,千家万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之时,我们会纪念屈原,缅怀他的优美诗章、高洁人格和爱国之情但纪念古人,要讲究为何纪念、值不值得纪念、怎么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最新 热点 素材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