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默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理解性默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性默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期末复习】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1.项脊轩志(1)南京姑娘在自家附近小水坑边拍摄到斑鸠、喜鹊常来栖息发呆的画面,这让人不禁联想到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2)在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和_两个细节描写,通过狗、鸡,写出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了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随着夜风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景象的句子是:_,_。(4)项脊轩志中,作者用“_,_”一句,很自然将感情基调由“喜”转“悲”,语言非常朴素。(5)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深情回忆妻子常常到轩中“_,_”,夫妻二人琴瑟和谐,伉俪情深。(6)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用“_,_,_”描写出了
2、项脊轩美丽可爱的十五之夜的美景。(7)在项脊轩志中,作者运用叠词描摹事物,如用“_”描写了庭院台阶的景象,用“_”描写了枇杷树的生长情况。(8)项脊轩志中,“_,_,_”三句不仅写出了作者日常细微的感觉,还刻画出了一个忍耐寂寞的读书人形象。(9)在项脊轩志中,通过描写“大母”在门外自言自语的话从而表达祖母对作者考取功名、振兴家室的期待之情的句子是“_,_,_。”(10)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将破旧的小屋修建成自己的书斋后,在庭院中种植绿色植物使老屋增加了新的光彩的句子是“_,_,_。”【参考答案】(1)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2)东犬西吠/鸡栖于厅(3)桂影斑驳/风移影动(4)多可喜/亦多可悲
3、(5)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6)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7)(而)庭阶寂寂/今已亭亭如盖矣(8)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9)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10)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2.陈情表(1)陈情表中,李密用“_,_”作为“陈情”的开始,同时这也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括。(2)李密半生坎坷,在陈情表中自言自己“_,_。_,_”怙恃双失,宛然一只被猎人击毙父母的没有羽翎的乌鸟。(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_,_”。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现,单枝独芽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童仆都没有。(4)李密年少时期,家道衰落,没有外戚,家中也没有仆人,平日里他“_,_”。(5
4、)陈情表一文,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_,_。(6)陈情表中,李密言及祖母近况时用了四个连句,“_,_,_,_”,隐喻形象地表白了祖母大限临头,而自己只想完成一刹那的义务,享受一刹那的幸福而已。(7)陈情表中,李密希望晋武帝同情自己的遭遇,进而答应自己的请求。“_,_”两句表现了他对武帝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8)“_,_;_,_。”一边是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另一边是对日益病重的祖母的孝顺之情,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9)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_,_”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10)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
5、云。在李密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_,_;_,_。【参考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4)茕茕独立/形影相吊(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9)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0)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归去来兮辞(并序)(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
6、则可把握。(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写了作者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两句写作者拄扙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怨自慰的句子是:_,_。(5)归去来兮辞并序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_,_。(6)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两句写作者在园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乎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园子的乐趣。(7)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7、(8)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作者跟乡里故人的交往的句子是:_,_。(9)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_,_。”(10)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与亲戚愉快地谈心,怡然自得地读书弹琴的句子是:_,_。【参考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4)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7)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8)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9)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
8、以消忧4.种树郭橐驼传(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机遇”是:“_,_。”(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种树的技能高超,描写他种的树枝繁叶茂、早熟多果的句子是:“_,_。”(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说自己种树的窍门和管理的经验是“_,_”,如此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树木的习性就得以实现。(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_,_”写出了作者的真正意图并不在谈种树,而在谈“养人”,借这种方式抨击了官吏繁政扰民的社会现象。(5)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官吏来的时候召集百姓的句子是:“_,_。”(6)种树郭橐驼传中写其他人效仿郭橐驼种树,却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的句
9、子是:“_,_。”(7)在种树郭橐驼传中,从培土和根土的角度概括树木的本性,同时也揭示了种树要领的句子是“_,_。”(8)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其中用“_,_”来概括“养人”之不善,从而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9)种树郭橐驼传中先把官吏来乡,扰民伤民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之后又用百姓的生活实况大胆质问“长人者”:“_,_,_?”从而阐释了“治人”更要“养人”的道理。(10)种树郭橐驼传中“_”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态度。【参考答案】(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
10、养(2)且硕茂/早实以蕃(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4)吾问养树/得养人术(5)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7)其培欲平/其土欲故(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10)传其事以为官戒(也)5.石钟山记(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一个定语后置句认为“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的”句子是:“_,_。”(2)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_”,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3)石钟山记中,苏轼强调了要揭示事物的
11、真相必须实地考察的道理,“_,_”,显然是不可以的。(4)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 (5)石钟山记里,作者交代写这篇记的原因是:“_,_。”(6)石钟山记对“石钟山”命名由来,作者态度各异,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而对于唐朝李渤的考证,则是“_”,颇为耐人寻味。(7)石钟山记中,苏轼告诉苏迈,绝壁之下听到的“噌吰之声”和“窾坎镗鞳之声”,分别是“_”和“_”。(8)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写山石阴森可怖的句子是:“_,_。”(9)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写宿巢的
12、老鹰受惊动而飞鸣的句子是:“_,_。”(10)石钟山记中,作者和苏迈夜里乘船到绝壁之下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鹳鹤奇异叫声的句子是:“_,_。”【参考答案】(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古之人不余欺也(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6)人常疑之/余尤疑之(7)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8)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9)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10)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6.离骚(节选)(1)离骚中“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屈原离骚中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觉醒意识
13、,愿意一马当先作为引路人的句子是:“_,_。”(3)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4)离骚中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5)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蕙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高尚美德。(6)屈原离骚中“_”运用反问手法,表明了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_”一句写出了诗人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志向的气节。(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和屈原离骚中“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8)离骚中,屈原以“_,_”两
14、句表明虽然身处浊世,但自己光明洁白的本质不会有丝毫减损,表现他洁身自好的品格。(9)屈原把老百姓的生活时刻挂在心头,离骚中他伤心感叹:“_,_。”(10)离骚中与“光阴似箭,时不我待”意思相似的两句是:_,_。(11)离骚中屈原表示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只在意自己内在品质美好的诗句是:“_,_”。(1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参考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6)夫孰异道而相安/虽体解吾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解性默写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理解 默写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