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docx
《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1.课标要求2022版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考查形式(1)文本形式多样,既有课内文言文单篇阅读,又有课外文言文单篇阅读,趋向于课内外类文对比阅读及诗文联读。(2)常考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3)常考考点包括实词释义与辨析、虚词辨析、断句、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2023荆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
2、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对楚王问(节选)宋玉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欤?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
3、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注】遗行:失于检点的行为与作风。誉:称誉,赞美。属(zh)而和:跟随着唱和。徵(zh):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水击三千里水击:拍打水面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运:海水运动C.志怪者也志:记载D.抟扶摇而上者扶摇:盘旋飞翔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D.句意:环绕着旋风飞上了(高空)。扶摇:旋风。故选D。答案D小结对于文言实词,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逐一浏览四个选项,先根据自己的积累排除绝对正确的选项,然后仔细斟酌剩余的选项,结合具
4、体语境进行判断。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鹏之徙于南冥也/乃记之而去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真无马邪C.化而为鸟/学而时习之D.去以六月息者也/无从致书以观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它。B.其:代词,它的;副词,表诘问。C.而:均为连词,表承接。D.以: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故选C。答案C小结答题时先确认加点虚词在自己较有把握的那一句里面的意思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一句中,看看代入后文意是否通畅。如通畅,则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反之,则不同。如“乃记之而去”中“之”是代词,代指游览小石潭这件事,
5、把这个用法用于前一句,句意不通畅,可以判断两句中“之”的用法不同。3.下面对北冥有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在想象中运用比喻。如写鹏鸟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动地表现了鹏鸟硕大无比的身形和搏击奋飞的壮美景象。B.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夸张。如写鲲、鹏身形用“几千里也”,写鹏鸟奋飞用“三千里”“九万里”,均用夸张手法造成浩大声势和广阔意境。C.本文在想象中运用对比。文中极写鲲、鹏之大,又举出雾气、尘埃等极小之物,用极大与极小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D.本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鹏”无需借助外力,踔厉奋发、自由翱翔,寄寓了庄子超脱万物、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
6、赏析。D.“无需借助外力”错误,结合“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鹏也要借助外力。故选D。答案D小结此类题目的基本形式是先指出手法,再举例分析。作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例证相对应的内容,分析选项的阐释是否准确,所举例子与表现手法是否相应。4.下面对对楚王问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面对楚王的责问,宋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使用比喻说理、类比论证的手法巧妙地为自己辩解。B.宋玉借曲高和寡的故事暗比自己是少有人理解的雅乐名曲,意在表明自己超凡脱俗、卓然独秀的高洁品质。C.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国的音乐,宋玉指出国人喜爱前者而鄙弃后者,暗讽楚王治国无方、世风
7、日下。D.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凤凰,是世俗之民无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独处的杰出人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C.结合“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可知,阳春白雪不是流行音乐;结合“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可知,不是“暗讽楚王治国无方、世风日下”,而是表现自己志趣高洁。故选C。答案C小结作答此类题目,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内容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分析。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地点、时间是否准确,人物形象分析是否恰当等。5.用“/”给对楚王问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凤 凰 上 击 九 千 里 绝 云 霓 负 苍 天 足 乱 浮 云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画线部分的意思是:那凤凰拍打翅膀飞上九千里的高空,穿过云霓,背负苍天,脚踩浮云。据此即可断句。答案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小结要正确断句,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首先要结合文章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弄懂句子大意,细细体会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应连在一起理解,或不应连在一起理解。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要借助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即要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自充当什么成分。这样,就能基本把握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读懂句子的大意,然后
9、思考可能的赋分点。本句中重点的词有“苍苍”“正色”“极”等。答案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小结作答此类题目,要粗知全文大意,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意。翻译时要做好“换、留、删、补、调”,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和特殊句式等。参考译文对楚王问(节选)楚襄王问宋玉道:“先生大概有失于检点的行为与作风吧?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称赞你啊?”宋玉回答道:“是的,是这样,有这种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让我把话说完。有一个在郢都唱歌的人,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城中跟着唱和的有几千个人。他又唱阳阿薤露,城
10、中跟着唱和的有几百个人。他又唱阳春白雪,城中跟着唱和的不过几十个人。(最后他又)加长商声,削弱羽声,夹杂运用流动的徵声,城中跟着唱和的不过几个人罢了。这样看来,大概所唱的曲子越高雅,跟着唱和的人就越少。“所以鸟中有凤凰,鱼中有鲲。那凤凰拍打翅膀飞上九千里的高空,穿过云霓,背负苍天,脚踩浮云,翱翔在极高远的天上。圣人有卓越的思想和美好的操行,超尘脱俗、卓尔不群,那些平庸的人,又怎么能懂得我的所作所为呢?”一、文言实词相关知识1.通假字“通”,通用;“假”,借用。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了那个字。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要读本字的今音。如:(1)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
11、家)“被”同“披”,穿上。(2)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食”同“饲”,喂养。(3)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同“垄”,高地。(4)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同“邀”,邀请。2.古今异义词(1)词义缩小指词义的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如“臭”,古代指气味(“左佩刀,右备容臭”),现在则仅仅指臭味。(2)词义扩大有些词语的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或义项比原来多。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成为河流的统称。(3)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词义在演变的过程中有褒贬义相互转化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褒义词转化为贬义词或中性词。如“风流”,古义指杰出、英俊(“千古风流人物”),今
12、义多指轻浮、放荡,含贬义。贬义词转化为褒义词。如“乖”,原指偏执、不顺服(“行为偏僻性乖张”),现在是“不闹,听话”之义。中性词转化为褒义词或贬义词。如“下流”,古义表示地位低微(“下流多谤议”),是一个中性词;近义指卑鄙龌龊,为贬义词。(4)词义转换古汉语中的一些词,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由表示甲事物转化为表示乙事物。如“颜色”,古义指容颜、脸色(“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今义指色彩。由表示甲动作转化为表示乙动作。如“去”,古义指离开、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今义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化为表示乙义的范围。如
13、“鲜美”,古义有“鲜艳美丽”的意思(“芳草鲜美”),今义则是形容词,指食物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围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颜色转化为表示事物的味道。3.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义项。一般来说,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一词多义现象是由词的本义引申、比喻和假借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词的本义入手,来掌握和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如“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
14、本义中产生的。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假借义,即通假字的含义。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中的“说”同“悦”,意思为“愉快”。4.词类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原意是动词“射箭”,这里活用为名词“射箭的本领”。(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活用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活用
15、为名词,意思是“新鲜肥美的东西”。(3)名词活用为动词在文言文中,两个名词连用时,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副词后面如果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这里活用为动词“挖洞”。(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如果带了宾语,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后面跟着宾语“秦”,在该句中作动词用,意为“苦于(秦的统治)”。(5)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为名词“道路”,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在道路上”。表示动
16、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笔”本是名词,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用笔”。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义是名词“狗”,在这里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6)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7)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在早晨”“在傍晚”。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8)使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
17、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用法。(9)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二、文言虚词相关积累1.而(1)连词,表并列,译为“和”“又”,或不译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2)连词,表顺承,译为“就”“然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
18、二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4)连词,表转折,译为“却”“但是”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5)连词,表因果,相当于“所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6)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可不译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2.之(1)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
19、他”(他们)、“它”(它们);也可以作指示代词,译为“这”“这样”“那”“那样”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结构助词,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3)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陋室铭)(5)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马之千里者(马说)(6)语气助词,调节音节,舒缓语气,不译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初中 升学考试 语文 复习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文言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