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初二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号、座位号填写清楚。2.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3.请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答卷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积累与运用(共19分)1.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易错字:记载(zi)纤维(xin)倔强(ju)易错字:跋涉 雕缕 喧器成语:不折不挠(ro)自出心裁(ci)潜滋暗长(qin)形近字:瞭乱(lio)瞭望(lio)潦草(lio)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倔强(ju)ju;雕缕雕镂;喧器喧
2、嚣;不折不挠(ro)no;潜滋暗长(qin)qin;瞭乱缭乱;瞭望(lio)lio;故选D。2. 下列加点词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 校园科技节之“科普大篷车”巡展在即,小青无意间在旧工具箱中找到了关键部件,真可谓妙手偶得!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句,将抢占暖树的黄莺和衔泥垒巢的燕子描写得惟妙惟肖。C. 长沙市第一中学十分重视不同学生的潜能发掘和个性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培养出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D.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颁奖典礼上,梅西举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刻,振聋发聩的欢呼声像海浪一样翻涌。【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成语运用。A.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
3、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能形容找到某件实物,用错对象;B.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此处使用正确;C.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一般指环境)。语境强调“十分重视不同学生的潜能发掘和个性发展”,应该用“因材施教”;D.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声响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这里应该用“震耳欲聋”;故选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一句是( )A. 连花清瘟胶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效,它的主要成分是连翘、金银花、炙麻黄、板蓝根等配置而成的。B.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我校课后服务课程丰富多彩,根据同学们喜好开设了美术班、信息班、篮球班、兴趣班、合唱团等。C.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3年经济工作。D. 居家防疫期间我们也可以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如将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对防止疫情不再扩散意义重大。【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A.句式杂糅,应删去“等配置而成的”;B.分类不当,“兴趣班”包含“美术班”“信息班”等,应删去“兴趣班”;D.否定不当,应删去“不再”;故选C。4.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推进古籍工作,抢救保护是前提。 , , 。 。 , 。从彰显深邃智慧的
5、四书五经、六韬三略,到印刻世风人情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因此,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更加重视海外古籍、简帛文献、石刻文献的重新发现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从记录历史信息的帛书简册、线装书册,到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然而,古籍较为脆弱,容易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亡佚才能为我们更好挖掘整理、综合利用古代文献夯实根基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时,可采用排除法。文段已给出的第一句为中心句,总起全段,应该为议论性语段,预判文段思路为总分总结构,即提出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那么接着应分析理由。按照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顺序,句“从记录历
6、史信息的帛书简册、线装书册,到包含丰富知识的经史子集、数术方技”一定在句“从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到印刻世风人情的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前,故排除B与D选项,句“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进行总结。句“然而,古籍较为脆弱,容易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亡佚”为说明古籍抢救保护的原因,句“因此,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更加重视海外古籍、简帛文献、石刻文献的重新发现”为抢救具体方法,句“才能为我们更好挖掘整理、综合利用古代文献夯实根基”为进行古籍抢救意义总结;最恰当排序为;故选A。5.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红火火过大年”指的是过春节,
7、有燃鞭炮、贴春联、拜年贺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是闹元旦,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的传统。B.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 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所著的孟子,和论语大学尚书一起合称为“四书”。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七位散文家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A.正月十五闹“元宵”;B.史记是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为“四书”,中无尚书
8、;故选D。综合性学习(4分)6. 某校准备开展以“传承文化遗产,践行历史使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辨类别】在“文化遗产我知道”分组中,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是( )A. 湘剧B. 贾谊故居建筑群C. 火宫殿臭豆腐制作工艺D. 浏阳菊花石雕工艺(2)【拟标题】在“文化讯息我传播”活动中,请你为下列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6字。)人民日报12月19日讯 一周3场线上直播,平均每场观看人数60万人次以上湖南省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借力网络平台,精心打造直播舞台、创排选段“串烧”,让历史悠久的花鼓戏传入千家万户、走进现代生活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主任王勇说:“
9、我们要用好线上平台,坚持守正创新,让花鼓戏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焕发新生机。”标题:(3)【献妙计】在“文化遗产我传承”座谈上,同学们纷纷就调研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展开讨论,假如你是小青,现在请针对你的调研项目发言。负责人调研项目困境或问题解决途径或建议小竹马王堆汉墓参观过程中,游客们有用手触碰、开闪光灯拍照等不文明行为。参观前进行文明参观宣讲会;现场设志愿者温馨提醒或及时制止。小湖岳麓书院千年学府虽令人景仰,但中小学生往往因看不懂而走马观花、收获甚少。在中小学学校适当开设系列讲座或地方文化课程,感受学府魅力。小青湘绣_【答案】(1)B (2)参考示例:一曲花鼓“云”中来;湖南花鼓戏
10、,直播更欢喜;花鼓戏借力网络,换发新生机 ;花鼓戏、借平台、传百代;守正创新唱花鼓,网络直播真精彩 (3) . 参考示例:湘绣似乎离学生很远,平常难以接触;因为湘绣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从业人员在不断减少。 . 请专家开讲座讲授湘绣工艺、领略湘绣之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障从业人员利益。【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文化常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 表演艺术;3. 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 传统手工艺。由此可知,“贾谊故居建筑群”是建筑物,所以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故选B。【小问2详解】
11、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可从新闻的导语中提炼关键信息来拟写,标题应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根据导语中的“湖南省长沙市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借力网络平台,精心打造直播舞台、创排选段串烧,让历史悠久的花鼓戏传入千家万户、走进现代生活”可拟写为:网络助力花鼓戏飞入百姓家。【小问3详解】考查文化常识和提出建议的能力,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困境和问题:产品同质化问题出现,仿冒产品也大量上市;缺少必要的创新,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可提出建议:突出地方特色,设计防伪标识;了解年轻人的品味与需求,在产品中加入流行元素。7. 古诗文默写填空(1)此中有真意,_。 (陶渊明饮酒(其五)(2)在春望中,杜甫通过细节描
12、写,使其感时伤世、念家伤己的形象跃然纸上的诗句是:_,_。(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大军压境、全程戒备森严的诗句是:_,_。【答案】 . 欲辨已忘言 .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解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辨、搔、簪、摧、鳞。二、阅读(共45分)(一)古诗阅读(6分)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释】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江西临川)刺史时期。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设问的语气,更能突出旅人凄苦不平之情,“独可亲”
13、表现了诗人对已经没有亲人的悲哀之情。B. 颔联呼应题目“除夜”,再吐露与亲人有相隔万里之感,把悠远的时间和广漠的空间并列在一起。C. 诗人在除夜中回忆往事,在忆后回到现实,对自身的漂泊流离感到无可奈何。D. 全诗感情真挚,真切地抒写了诗人当时的际遇,蕴含着无穷的感慨和凄凉之情。9. 请结合全诗,分析“明日又逢春”蕴含了哪些情感?【答案】8. A 9. 新年将至,万象更新,而诗人却日渐衰老,透露出对人生迟暮的无奈;诗人年年逢春,年年仍在漂泊,岁岁满腹愁绪,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漂泊之苦;【解析】【8题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A.有误,“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意思是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
14、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独可亲”表现出诗人凄凉孤独、寂寞冷落的心情,并不是“表现了诗人对已经没有亲人的悲哀之情”;故选A。【9题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诗歌大意: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冷清的孤灯与人相伴相亲。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之外作客飘零未能回转家门。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愁苦使我容颜变老,白发爬满双鬓,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明日又逢春”这一句,有两个意义:第一,它的作用是点明题目,结束全诗。今晚是除夕,明天是新年初一,春季的第一天。写的是明日,意义却在今夕。第二,作者用了一
15、个“又”字,其思想基础是对于“逢春”并没有多大乐观的希望。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而到了明天,又是一年的春天了。“又”从字面上讲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从深层含义理解,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年逢春,年年仍然在漂泊中,透露出诗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二)文言文阅读(11分)阿文成公用兵乾隆辛丑夏,撒尔回民叛,上命阿文成公征之。时阿文成公视中牟决口工,未即趋赴,上命和相往摄其篆。和固自负其才,欲于公至前先灭敌,乃疾进师,终为所败。及公至,和出迎,公问其失机状,和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公曰:“然则斩耳。”和复问进兵状,公笑不答,令诸将帅于
16、次日晨集营前,公每呼一将入,辄命和坐其侧,公有所调拨,及命屯戍处,其人辄应如响,如是者数,无一傲慢。和坐上甚愤。公部署毕,曰:“敌以逸待劳,吾当安营整训,不可贸进。及粮草足,兵马壮,方与之战。”和自愧弗如。阿文成征金川,一日安营已定,忽传令迁移,诸将以天晚力阻,公随发令箭云:“违者立斩!”合营虽从之,而不免怨诽。迨昏夜大雨,前此营基水深丈余,几可淹没,咸诧为神奇。公曰:“我有何异术?特见群蚁移穴,知地热将雨耳。”(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有删改)【注释】阿文成公:阿桂,清朝名将。中牟:地名。和:和珅。篆:印章。赧nn然:惭愧脸红的样子。戍处:营垒。迨(di):等到。10. 下列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
17、中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言词句:上命阿文成公征之。推断方法:联系语境法:根据前一句“撒尔回民叛”可知,“之”在此代指前面的回民叛军。字意:代词,代指回民叛军B. 文言词句:公部署毕。推断方法:成语联想法:原形毕露。字意:全部C. 文言词句:和固自负其。推断方法:查阅词典法:巩固;一定;固然;本来。字意:巩固D. 文言词句:及公至。推断方法:课内迁移法:至霸上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字意:和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和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B. 和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C. 和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D. 和
18、赧然曰/将帅皆傲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12.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于公至前先灭敌,乃疾进师,终为所败。13. 阿文成公深受将士们尊重与爱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答案】10. B 11. C 12. (和珅)想要在阿文成公到达之前先消灭敌军,于是急速进军,最终被(敌军)打败。 13. 阿文成公带兵军纪严明,对于不遵守军纪的将士一律斩首,将士们非常尊重他。阿文成公善于观察、料事如神。他发现蚂蚁搬家从而推断夜晚将下大雨,命令大家转移营寨,让将士们转危为安,他深受将士爱戴。阿文成公有谋略,当军队处于被动状态时,他提出先修整军队,备足粮草,待一切就绪才进军,深得将士佩服。【解析】【10
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B.“公部署毕”意为:阿文成公部署完毕。毕:完毕。“原形毕露”的“毕”是全,都的意思;C.“和固自负其”意为:和珅本来就自负才高。固:本来;D.“及公至”意为:等到阿文成公到了。及:到,等待;“至霸上及棘门军”的“及”是到达的意思;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和珅惭愧脸红地说:“将帅都过于傲慢,不被我所用,请你试试。”因此断句为:和赧然曰/将帅皆傲
20、慢/不为吾用/公请试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至,到达;乃,于是;终,最终;为,被。【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违者立斩!”写阿文成公带兵军纪严明,对于不遵守军纪的将士一律斩首,将士们非常尊重他。“我有何异术?特见群蚁移穴,知地热将雨耳”写他发现蚂蚁搬家从而推断夜晚将下大雨,命令大家转移营寨,让将士们转危为安,他深受将士爱戴。表现了阿文成公善于观察、料事如神。“敌以逸待劳,吾当安营整训,不可贸进。及粮草足,兵马壮,方与之战”写阿文成公有谋略,当军队处于被
21、动状态时,他提出先修整军队,备足粮草,待一切就绪才进军,深得将士佩服。【点睛】参考译文乾隆辛丑年夏,撒尔回民发动叛乱,乾隆帝命阿文成公出征。当时阿文成公正在中牟视察决口的工事,没有立即赶赴,(这时)乾隆帝又命和珅拿着阿文成公的印章(代理监军)。和珅本来就自负才高,想要在阿文成公到来之前就将叛军击败,于是快速进军,最后被(叛军)打败。等到阿文成公到了,和珅出来迎接,阿文成公问他战事失败的情况,和珅惭愧脸红地说:“将帅都过于傲慢,不被我所用,请你试试。”阿文成公说:“既然这样就斩首。”和珅又问(阿文成公)该如何进兵,阿文成公笑而不答,让众将第二天早上在辕门前集合,阿文成公每叫一位将领进来,总是让和
22、珅坐在他的旁边,阿文成公调兵遣将,并指派(众将)驻守营垒,这些人回答得十分响亮,像这样重复多次,没有一个傲慢的。和珅在座位上十分愤怒。阿文成公部署完毕以后,说:“敌人以逸待劳,我军应该扎下营寨整顿队伍,不可以轻易进军。等待粮草足够用,战马有力的时候,才可以和他们作战。”和珅自愧不如。阿文成公出兵征讨金川,一天营寨已经安排完,忽然传来命令转移营寨,将士们因为天色已晚极力阻劝,阿文成公随即发令箭说:“违令者立即斩首!”整营的人虽然听从命令转移,却难免有怨恨非议。等到晚上下起了大雨,原来扎营的地方水深一丈多,几乎可以淹没,(人们)都觉得很神奇。阿文成公说:“我哪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本领?只是我看见一群蚂
23、蚁在转移巢穴,(它们)知道地面很热将要下雨啊。”(三)说明文阅读(8分)分餐制:古已有之的中华饮食文化人们普遍认为,分餐最早起源于西方文明。其实,在历史上,中国在西周时就成为筵席分餐文化的先行者,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分餐制的国家。中国人非常熟悉的“筵席”一词,本身就带有分餐的意思。今天,人们提到“大摆筵席”,很容易想到围坐一桌、觥筹交错的热闹,但西周时铺筵设席的景象却是贵族们正襟危坐、分坐分食。“筵”和“席”实为同义词,都是一人一设,铺置于地上的坐具,区别在于筵长席短,筵大席小,筵上加席。时间久了,“筵席”二字便合成一个词语。“筵席”之上分坐分食,体现的是一种礼仪,坐在筵席上吃饭得有规矩。在西周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湖南省 长沙市 开福区 青竹 湖湘一 外国语学校 2024 2025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801197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