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交通流体理论(课堂PPT).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六章-交通流体理论(课堂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交通流体理论(课堂PPT).ppt(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六讲第六讲 交通流体理论交通流体理论2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n1955年,英国学者莱特希尔(年,英国学者莱特希尔(Lighthill)和惠特汉(和惠特汉(Whitham)将交通流比拟为一)将交通流比拟为一种流体,研究了在车流密度高的情况下的种流体,研究了在车流密度高的情况下的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交通流规律,提出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理论。nRichads也提出了类似的交通流理论。也提出了类似的交通流理论。n这种描述交通流的一阶连续介质模型,被这种描述交通流的一阶连续介质模型,被称为称为LW理论或理论或LWR理论。理论。3物理特性物理特性流体流体动动力学系力学系统统交通流系交通流
2、系统统连续连续体体单单向不可向不可压缩压缩流体流体单车单车道不可道不可压缩车压缩车流流离散元素离散元素分子分子车辆车辆变变 量量质量质量m速度速度v压力压力p密度密度k速度速度u流量流量q动动 量量mvku状状态态方程方程P=cmtq=ku连续连续性方程性方程运运动动方程方程交通流与流体流的比拟交通流与流体流的比拟 4第二节第二节 车流连续性方程车流连续性方程n假设车辆顺次通过断面假设车辆顺次通过断面1和断面和断面2的时间间的时间间隔为隔为t,间间距距为为x。车车流在断面流在断面1的流入量的流入量为为q,密度,密度为为k。车车流在断面流在断面2的流出量的流出量为为q+q,密度,密度为为k-k。
3、5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流入量流入量-流出量流出量x x内内车辆数的变化车辆数的变化,即:,即:或:或:取极限可得:取极限可得:又:又:故:故:上式表明,当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上式表明,当车流量随距离而降低时,车流密度则随时间而增大。流密度则随时间而增大。6n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恒方程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恒方程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n其中,其中,是指车辆的产生(离去)率(每单位是指车辆的产生(离去)率(每单位长度、每单位时间内车辆的产生或离去数)。长度、每单位时间内车辆的产生或离去数)。7第三节交通波动理论交通流回波现象
4、交通流回波现象1、交通流回波现象、交通流回波现象 交通车流和一般的流体一样,当道路具有瓶颈形交通车流和一般的流体一样,当道路具有瓶颈形式路段,车流发生紊乱拥挤现象,会产生一种与车流式路段,车流发生紊乱拥挤现象,会产生一种与车流方向相反的波,好像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一样,方向相反的波,好像声波碰到障碍物时的反射一样,阻止车流前进,降低车速。阻止车流前进,降低车速。uw82 2、集散波的定义、集散波的定义 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口遇到红灯后,列队行驶的车辆在信号灯交叉口遇到红灯后,即陆续停车排队而集结成密度高的队列;绿灯启即陆续停车排队而集结成密度高的队列;绿灯启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起动而
5、疏散成一列具有亮后,排队的车辆又陆续起动而疏散成一列具有适当密度的车队。适当密度的车队。车流中密度经过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两车流中密度经过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两个过程,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个过程,车流中两种不同密度部分的分界面分界面经过经过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一辆辆车向车队后部传播的现象,称为车流的波车流的波动动。车流波动沿道路移动的速度,称为。车流波动沿道路移动的速度,称为波速波速。93 3、车流波速方程、车流波速方程n假设一条路上有两个相邻的不同交通流密度区域,假设一条路上有两个相邻的不同交通流密度区域,由交通流量守恒可知,在时间由交通流量守恒可知,在时间t内通过界面
6、内通过界面S的车的车数数N可以表示如下:可以表示如下:n其中其中n 因此因此n 由由q=ku,得得n or104 4、交通波模型的意义交通波模型的意义 n交通波描述了两种交通状态的转化过程交通波描述了两种交通状态的转化过程,代表了转代表了转化的方向和进程。化的方向和进程。nuw0,表明波面的运动方向与交通流的运动方向,表明波面的运动方向与交通流的运动方向相同相同;nuw=0,表明波面维持在原地不动,表明波面维持在原地不动;nuw0,意味着:,意味着:n 或或 n前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前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进入进入到到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高流量
7、、高密度、低速度区,但两种交通流界面向下游,但两种交通流界面向下游运动,即高密度区并未向上游扩展。例如,当运动,即高密度区并未向上游扩展。例如,当两两条条4车道车道支路汇集到一条支路汇集到一条6车道主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车道主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n后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后一种情况表示交通流从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高流量、高密度、低速度区进入进入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低流量、低密度、高速度区,下游交通状态变好,但因交,下游交通状态变好,但因交通波向前运动,并不改善上游交通状态,如当交通流从一通波向前运动,并不改善上游交通状态,如当交通流从一条条6车道的主干道分入车道的主干道分入两两条条4车道
8、的支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车道的支路时会出现这种状况。12nuw=0的情形,此时只有的情形,此时只有q2-q1=0。n这是一种流量相同、速度和密度不同的两种交通这是一种流量相同、速度和密度不同的两种交通流状态的转换。流状态的转换。n当交通流量不大,道路由多车道变为少车道或反当交通流量不大,道路由多车道变为少车道或反之,都会出现这种状态。或者交通流停止运行状之,都会出现这种状态。或者交通流停止运行状态,如信号交叉口遇红灯时。态,如信号交叉口遇红灯时。n此时的交通波发生在瓶颈处,既不前移,也不后此时的交通波发生在瓶颈处,既不前移,也不后退。退。13nuw0,则为前进波;若,则为前进波;若AB=0,则
9、为静止波;若,则为静止波;若ABqA,则波则波BC追上波追上波AB后产生新的前进波后产生新的前进波AC,其大其大小为:小为:28n令入口车辆到达流量为令入口车辆到达流量为:qA=pqm 0p1n考虑到受信号灯的影响考虑到受信号灯的影响,交叉口处车流密度较大交叉口处车流密度较大,故采用适故采用适用于拥挤流状态的用于拥挤流状态的Greenberg速度速度-密度密度v-k模型进行解算。模型进行解算。此为关于此为关于kA的一元非线性的一元非线性方程,一般数学方法无法方程,一般数学方法无法得到解析解,但可通过迭得到解析解,但可通过迭代法代法(如牛顿法如牛顿法)求得求得kA的的数值解。数值解。上式关于上式
10、关于k取微分求极值取微分求极值,得得:29n令令x=kJ/kA,x1,于是有于是有kA=kJ/x,n因此有因此有:n令令n则有则有30车队消散的时间车队消散的时间:车队消散时间与车队消散时间与波速无关波速无关,仅与红仅与红灯时间及车辆到灯时间及车辆到达率有关。当达率有关。当p=1时时,T为无穷大为无穷大,将将造成堵车现象。造成堵车现象。31算例:算例:n假定车辆平均长度假定车辆平均长度d=6.0m,交通阻塞时单车道车辆间的平交通阻塞时单车道车辆间的平均距离均距离y=2.04m,通过交叉口时车辆间的最小平均车头时,通过交叉口时车辆间的最小平均车头时距距hm=2.0s,n则平均车头间距则平均车头间
11、距ha及阻塞密度及阻塞密度kj为为:ha=d+y=6.0+2.04=8.04m;kj=1000/ha=1000/8.04=124veh/kmn最大流量为最大流量为:q=3600/hm=3600/2.0=1800veh/hn取取p=0.1,在在00,g(x,t)0,出口匝道出口匝道g(x,t)0g(x,t)0,即前方密度,即前方密度趋趋于增大于增大时时,0,这这意味着车流开始减速意味着车流开始减速;当当 0,这,这意味着车流开始加速。意味着车流开始加速。54555)速度动态模型速度动态模型 n对于速度的调整,驾驶员要有一个反应过程,车辆本身的对于速度的调整,驾驶员要有一个反应过程,车辆本身的动力
12、、传动装置等都要有一个调整时间,故车速的变化总动力、传动装置等都要有一个调整时间,故车速的变化总比前方比前方X X处密度的变化滞后一个时间处密度的变化滞后一个时间:n进一步:进一步:nX X取为平均车头时距为宜,即取为平均车头时距为宜,即X X=1/k,再把,再把 近似地近似地看作常数并且小于零,引入一个大于零的常数看作常数并且小于零,引入一个大于零的常数 5556式中式中T是周期长,是周期长,j指第指第j采样周期。采样周期。式中右端第三项引入了一个调整系式中右端第三项引入了一个调整系数,这是为了便于调整该项权重,数,这是为了便于调整该项权重,使模型更容易适合实际的交通情况。使模型更容易适合实
13、际的交通情况。第二、四两项的权重可以通过适当第二、四两项的权重可以通过适当估计估计、的值加以调整。的值加以调整。连续形式的速度动态模型连续形式的速度动态模型 离散化的速度动态模型离散化的速度动态模型 离散化的速度动态模型为实用的速离散化的速度动态模型为实用的速度动态模型,它能够精确地描述道度动态模型,它能够精确地描述道路交通流空间平均速度的动态变化,路交通流空间平均速度的动态变化,包括交通拥挤情况、交通从顺畅过包括交通拥挤情况、交通从顺畅过渡到拥挤的过程。渡到拥挤的过程。5657n在动态过程中,平均速度由四个方面决定在动态过程中,平均速度由四个方面决定:(1)前一时刻的速度;)前一时刻的速度;
14、(2)平均速度要朝着稳态方向变化,即朝着与相一致的数)平均速度要朝着稳态方向变化,即朝着与相一致的数值趋近,井且驾驶员反应越快,这一作用越大;值趋近,井且驾驶员反应越快,这一作用越大;(3)平均速度值与上游相邻路段中的速度有关;)平均速度值与上游相邻路段中的速度有关;(4)平均速度值与下游相邻路段内的交通密度有关。)平均速度值与下游相邻路段内的交通密度有关。上述模型对于车道数目单一、出入口匝道无太大进出流量上述模型对于车道数目单一、出入口匝道无太大进出流量冲击的公路,能够以令人满意的精确度描述各种不同交通冲击的公路,能够以令人满意的精确度描述各种不同交通状况以及相互间转变的过程、常发性与偶发性
15、交通拥挤现状况以及相互间转变的过程、常发性与偶发性交通拥挤现象的出现及其消除过程。象的出现及其消除过程。但在车道数目有所改变或匝道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对但在车道数目有所改变或匝道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对模型加以扩展,即引入适当得修正项才能使用。模型加以扩展,即引入适当得修正项才能使用。5758(2 2)高阶连续介质模型高阶连续介质模型(引入动量方程的流体力学模型引入动量方程的流体力学模型)n基本连续性方程只能在所谓的平衡态时才是合理的。但在实际的交通流中,基本连续性方程只能在所谓的平衡态时才是合理的。但在实际的交通流中,这种平衡态几乎不存在。如果对于车流从低密度到高密度流动的情况,这这种平衡
16、态几乎不存在。如果对于车流从低密度到高密度流动的情况,这一模型会导致高密度区域出现一种一模型会导致高密度区域出现一种“自锁的倾向自锁的倾向”,即上下游一定的密度,即上下游一定的密度分布值可使在高密度区域的车流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且这种情况会一直分布值可使在高密度区域的车流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而且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一现象必然会导致车队的不稳定运动。持续下去,这一现象必然会导致车队的不稳定运动。n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学者提出引入动量方程。这一方面考虑了惯性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学者提出引入动量方程。这一方面考虑了惯性的作用,即认为由车头时距或密度所确定的速度不是当时就达到,而是要在作用,
17、即认为由车头时距或密度所确定的速度不是当时就达到,而是要在一段时间之后;另一方面考虑了前面各车相邻车距对当前车辆车速的影响。一段时间之后;另一方面考虑了前面各车相邻车距对当前车辆车速的影响。这意味着某地的车流速度不再由当地密度值决定,而是依赖于它前方某处这意味着某地的车流速度不再由当地密度值决定,而是依赖于它前方某处的密度值。的密度值。n动量方程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动量方程的形式有很多,主要有Payne模型、模型、Papageorgiou模型、模型、Phillips模型、模型、Ross模型、模型、Michalopoulos模型、模型、Karaaslan模型、吴正模型、吴正模型和模型和Kocke
18、lman模型等模型等 59Payne模型模型其中其中x=0.5/k为经验公式为经验公式,T为跟驰理论中的车辆延迟时间。为跟驰理论中的车辆延迟时间。Payne认为平均速度认为平均速度v与密度与密度k存在以下关系存在以下关系右边第右边第1项表示驾驶员调节其速度以达到平衡的速度项表示驾驶员调节其速度以达到平衡的速度-密度密度关系的加速过程关系的加速过程,第第2项为预期项项为预期项,表示驾驶员对其前方交通表示驾驶员对其前方交通状态产生反应的过程。状态产生反应的过程。60Payne模型模型离散形式离散形式式中:式中:t为时间间隔;为时间间隔;为车道数;为车道数;为各路段长度;为各路段长度;为在路段为在路
19、段 上于时间段上于时间段 流入的流量;流入的流量;为在路段为在路段 上于时间段上于时间段 流出的流量;流出的流量;为松弛时间;为松弛时间;为路段速度,为路段速度,为预测参数。为预测参数。右边第一项为上一路段速度对本路段速右边第一项为上一路段速度对本路段速度的影响;第二项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度的影响;第二项为驾驶员驾驶行为的体现,驾驶员往往根据平衡时的速度和体现,驾驶员往往根据平衡时的速度和密度关系来调整自己的速度;第三项为密度关系来调整自己的速度;第三项为下一路段的密度对本路段速度的影响。下一路段的密度对本路段速度的影响。61评述评述 nPayne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动态速度模型最大的贡献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交通 流体 理论 课堂 PPT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