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诊治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诊治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诊治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通过10例临床资料分析,结合有关文献。结果妊娠期乳腺癌在终止妊娠后5年生存率为25%,哺乳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66.7%。治疗原则同一般乳腺癌,依据临床分期、妊娠周数及患者对胎儿的须要程度。结论妊娠期乳腺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相同,但临床诊断更晚,妊娠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差,终止妊娠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确诊主要靠细胞学穿刺或活检。 关键词妊娠期;乳腺癌;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3112-0186-02 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在临床上是较少见,同时妊娠期乳腺癌早期表
2、现不典型,协助检查阳性率低,经常延误诊断。本文通过本院1101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例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年龄2939岁,平均34岁,其中妊娠期4例,早期妊娠1例,中期妊娠3例;哺乳期6例,哺乳期患病在产后311个月;左侧8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8例,大小在69cm,表现腺体增厚2例;伴有乳头溢血5例。经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8例、髓样癌2例。临床分期a期1例,b期3例,期6例。受体检测ER,PR,C-erbB21例;ER,PR,C-erbB21例;ER,PR,C-erbB23例;ER,PR,
3、C-erbB22例;ER,PR,C-erbB23例。其中9例腋下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较多,均在1/22/3。 1.2治疗方法 4例妊娠期患者经穿刺病理确诊乳腺癌后,均中止妊娠,1例采纳人工流产,3例采纳引产方式,然后行综合治疗;6例哺乳期患者确诊乳腺癌后断乳,然后行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包括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放疗。 2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妊娠期乳腺癌1例在术后9个月因颅内转移而死亡,2例在2年后死于骨转移,1例目前还在随访,妊娠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25%;哺乳期2例术后3年死于肺部转移,3例生存期已超过5年,1例目前还在随访,哺乳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为66.7%。 3探讨 妊娠期乳腺癌是一种
4、特别类型的乳腺癌。其诊断标准指乳腺癌的发生在妊娠或分娩1年内新发生的乳腺癌1。乳腺癌是妊娠和哺乳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宫颈癌。但其总的发病率仍较低2。近年来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和年轻人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3。 3.1临床表现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435岁,而一般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4。妊娠期乳腺癌的病程较长,但有症状期较短,一旦临床表现明显时多为晚期。在临床上常以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包块为主要表现,就诊时常伴有腋窝淋巴结肿大,亦可表现为乳头溢液、内陷、局部炎症、皮肤破溃等,溢液以血性为主5。 因妊娠、哺乳期激素水平改变使乳腺生理性肥大,
5、乳腺腺泡增生,乳房明显增大,组织密度增加,乳房变得坚实,多结节,同时乳房血运丰富,临床上触诊不清晰,加上妊娠、哺乳期妇女就诊一般多在妇产科首诊,妇产科医师对乳房肿块临床接触少,简单忽视疾病的严峻性。患者确诊时病期偏晚。有报道认为妊娠时血液中T淋巴细胞总数下降,使机体免疫防卫功能减弱,这些生理改变有利于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简单出现瘤体较大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这也是妊娠、哺乳期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的缘由。本文10例中有6例均在临床期,包块6cm及腋下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报告均有较多淋巴结转移。 3.2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 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与一般乳腺癌稍有不同,一般乳腺癌的诊断一般乳腺钼靶摄片诊断率为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妊娠期 哺乳期 乳腺癌 诊治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