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包含200种主要为有机共424页).docx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包含200种主要为有机共42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包含200种主要为有机共424页).docx(8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三卷 第一册危 险 化 学 品二一九年八月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目 录四、危险化学品 1【4-1】氨 1【4-2】氨溶液含氨10% 3【4-3】5-氨基-1,3,3-三甲基环己甲胺 5【4-4】2-氨基苯酚 7【4-5】3-氨基苯酚 9【4-6】4-氨基苯酚11【4-7】4-3-氨基-5-(1-甲基胍基)戊酰氨基-1-4-氨基-2-氧代-1(2H)-嘧啶基-1,2,3,4-四脱氧-,D 赤己-2-烯吡喃糖醛酸 13【4-8】4-氨基-N,N-二甲基苯胺 15【4-9】3-氨基苯甲腈 17【4-10】2-氨基苯胂酸 20【4-11】4-氨基苯胂酸 22【4-12】4-
2、氨基苯胂酸钠 24【4-13】2-氨基吡啶 26【4-14】3-氨基吡啶 28【4-15】4-氨基吡啶 30【4-16】1-氨基丙烷 32【4-17】2-氨基丙烷 34【4-18】4-氨基二苯胺 36【4-19】氨基磺酸 38【4-20】氨基胍重碳酸盐 40【4-21】氨基化锂 42【4-22】5-(氨基甲基)-3-异噁唑醇 44【4-23】氨基甲酸胺 46【4-24】(2-氨基甲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48【4-25】3-氨基喹啉 50【4-26】2-氨基联苯 52【4-27】4-氨基联苯 54【4-28】1-氨基乙醇 56【4-29】2-氨基乙醇 58【4-30】2-(2-氨基乙氧基)乙醇
3、 60【4-31】N-氨基乙基哌嗪 62【4-32】八氟-2-丁烯 64【4-33】八氟丙烷 66【4-34】八氟环丁烷 68【4-35】1,2,4,5,6,7,8,8-八氯-2,3,3a,4,7,7a-六氢-4,7-亚甲基茚 69【4-36】八氯莰烯 72【4-37】八溴联苯 74【4-38】白磷 76I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39】钡 79【4-40】苯 81【4-41】苯-1,3-二磺酰肼 83【4-42】苯胺 85【4-43】苯并呋喃 87【4-44】1,2-苯二胺 89【4-45】1,3-苯二胺 91【4-46】1,4-苯二胺 93【4-47】1,2-苯二酚 95【4-48】1
4、,3-苯二酚 97【4-49】1,4-苯二酚 99【4-50】苯酚 101【4-51】苯酚磺酸 104【4-52】苯酚钠 106【4-53】苯磺酰肼 108【4-54】苯磺酰氯110【4-55】4-苯基-1-丁烯112【4-56】N-苯基-2-萘胺 114【4-57】2-苯基丙烯116【4-58】2-苯基苯酚118【4-59】苯基二氯硅烷 120【4-60】苯基三氯硅烷 122【4-61】苯基溴化镁 124【4-62】苯基氧氯化膦 126【4-63】N-苯基乙酰胺 128【4-64】N-苯甲基-N-(3,4-二氯基本)-DL-丙氨酸乙酯 130【4-65】苯甲腈 132【4-66】苯甲醚 13
5、4【4-67】苯甲酸甲酯 137【4-68】苯甲酰氯 139【4-69】苯肼 141【4-70】苯胩化二氯 143【4-71】苯醌 145【4-72】苯硫代二氯化膦 147【4-73】苯胂酸 149【4-74】苯四甲酸酐 151【4-75】苯乙醇腈 153【4-76】N-(苯乙基-4-哌啶基)丙酰胺柠檬酸盐 155【4-77】2-苯乙基异氰酸酯 157【4-78】苯乙腈 159【4-79】苯乙炔 162【4-80】苯乙烯 164II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81】苯乙酰氯 166【4-82】吡啶 168【4-83】吡咯 170【4-84】2-吡咯酮 173【4-85】N-苄基-N-乙基苯胺
6、 175【4-86】2-苄基吡啶 177【4-87】4-苄基吡啶 179【4-88】苄硫醇 181【4-89】丙胺氟磷 183【4-90】1-丙醇 185【4-91】2-丙醇 187【4-92】1,2-丙二胺 190【4-93】1,3-丙二胺 192【4-94】丙二醇乙醚 194【4-95】丙二腈 196【4-96】丙二酸铊 198【4-97】丙二烯 200【4-98】丙二酰氯 202【4-99】丙基三氯硅烷 204【4-100】丙醛 207【4-101】丙炔和丙二烯混合物 209【4-102】丙炔酸211【4-103】丙酸 213【4-104】丙酸酐 215【4-105】丙酸甲酯 218【4
7、-106】丙酸烯丙酯 220【4-107】丙酸乙酯 222【4-108】丙酸异丙酯 224【4-109】丙酸异丁酯 226【4-110】丙酸异戊酯 228【4-111】丙酸正丁酯 231【4-112】丙酸正戊酯 233【4-113】丙烷 235【4-114】丙烯 237【4-115】2-丙烯-1-硫醇 239【4-116】2-丙烯腈 241【4-117】丙烯醛 244【4-118】丙烯酸 246【4-119】丙烯酸甲酯 248【4-120】丙烯酸羟丙酯 250【4-121】2-丙烯酸-1,1-二甲基乙基酯 253【4-122】丙烯酸乙酯 255III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123】丙烯酸
8、异丁酯 257【4-124】2-丙烯酸异辛酯 259【4-125】丙烯酸正丁酯 261【4-126】丙烯酰胺 264【4-127】丙酰氯 266【4-128】次磷酸 268【4-129】次氯酸钡 270【4-130】次氯酸钙 272【4-131】次氯酸钾 274【4-132】次氯酸锂 276【4-133】次氯酸钠溶液 278【4-134】粗苯 280【4-135】粗蒽 283【4-136】醋酸三丁基锡 285【4-137】代森锰 287【4-138】单过氧马来酸叔丁酯 289【4-139】氮压缩的或液化的 291【4-140】氮化锂 293【4-141】氮化镁 295【4-142】1-碘-2-
9、甲基丙烷 297【4-143】2-碘-2-甲基丙烷 299【4-144】1-碘-3-甲基丁烷 301【4-145】4-碘苯酚 303【4-146】1-碘丙烷 305【4-147】2-碘丙烷 307【4-148】1-碘丁烷 309【4-149】2-碘丁烷311【4-150】碘化钾汞 313【4-151】碘化氢无水 315【4-152】碘化亚汞 317【4-153】碘化亚铊 319【4-154】碘化乙酰 321【4-155】碘甲烷 323【4-156】碘酸 325【4-157】碘酸铵 327【4-158】碘酸钡 329【4-159】碘酸钙 331【4-160】碘酸镉 333【4-161】碘酸钾 3
10、35【4-162】碘酸钾合一碘酸 337【4-163】碘酸锂 339【4-164】碘酸锰 341IV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165】碘酸钠 343【4-166】碘酸铅 345【4-167】碘酸锶 347【4-168】碘酸铁 349【4-169】碘酸锌 351【4-170】碘酸银 353【4-171】1-碘戊烷 355【4-172】碘乙酸 357【4-173】碘乙酸乙酯 359【4-174】碘乙烷 361【4-175】叠氮化钡 363【4-176】叠氮化铅含水或水加乙醇20% 365【4-177】2-丁醇 367【4-178】丁醇钠 369【4-179】1,4-丁二胺 371【4-180】
11、丁二腈 374【4-181】1,3-丁二烯稳定的 376【4-182】丁二酰氯 378【4-183】丁基磷酸 380【4-184】2-丁基硫醇 382【4-185】丁基三氯硅烷 384【4-186】丁醛肟 386【4-187】1-丁炔 388【4-188】2-丁炔 390【4-189】1-丁炔-3-醇 393【4-190】丁酸丙烯酯 395【4-191】丁酸酐 397【4-192】丁酸正戊酯 399【4-193】2-丁酮 401【4-194】2-丁酮肟 403【4-195】1-丁烯 405【4-196】2-丁烯 407【4-197】2-丁烯-1-醇 410【4-198】丁烯二酰氯反式 412【
12、4-199】3-丁烯腈 414【4-200】2-丁烯腈反式 416V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四、危险化学品【4-1】氨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氨中文别名液氨;氨气英文名称Ammonia英文别名ammonia,anhydrous; Liquid AmmoniaCAS 号7664-41-7危险货物编号23003UN 编号1219/3286危险货物包装标志6(有毒气体)危险性类别第 3 类 有害气体包装分类II 类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 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
13、水肿; 胸部 X 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 吸困难、紫绀;胸部 X 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 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 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 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
14、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无资料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 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等级无资料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 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
15、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 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 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 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 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修复、检验后再用。第六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 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 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 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1防止气体泄漏到
16、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 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储存注意事项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罐储时要有防火防 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槽车运送时要灌 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和附件损坏。运输按 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第七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
17、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 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八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熔点()-78相对密度(水1)1.023 (25 C)沸点()-33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0.6818闪点()14临界压力(MPa)11.40临界温度()132.5饱和蒸汽压(KPa)506
18、.62(4.7)引燃温度()455燃烧热(KJ/mol)无资料自燃温度()455最大爆炸压力(MPa)0.580折射率1.355爆炸下限(%)5.5黏度(mPa s)无资料爆炸上限(%)44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 数值无资料pH无资料其他理化性质无资料第九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次氯酸漂白剂、强氧化剂、金、银、钙、汞。避免接触条件高温、高压、烟火、热源、撞击。聚合危害不聚合第十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LD50 :350mg/kg(大鼠经口);LC50 :1390mg/m3(大鼠吸入:4 小时)。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第十一部分:生态学信息第
19、十二部分: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第十三部分:包装与运输信息包装方法钢质气瓶。2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 准。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 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 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 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第十四部分:法规信息无资料【4-2】氨溶液含氨10%第一部分:化
20、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氨溶液含氨10%中文别名氨水;氢氧化铵英文名称Ammonia Solution英文别名Ammonium hydroxide; ammonia waterCAS 号1336-21-6危险货物编号82503UN 编号2672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碱性腐蚀品)危险性类别第 8.2 类 碱性腐蚀品包装分类类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重者发生喉头水肿、 肺水肿及心、肝、肾损害。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 消化道。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皮炎。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
21、,对鱼类和哺乳动物应给予特别注意。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出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燃烧性不燃,但其蒸气与空气混 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建规火险等级无资料有害燃烧产物氨、氮氧化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尽可能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 化学品 安全技术 说明书 MSDS 包含 200 主要 有机 4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