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pdf
《(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pdf(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07.060P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Spec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survey for landslide,collapse and debris flow(1:50000)2014-09-22发布2014-12-01 实施(1:50000)2014-09-22发布2014-1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 布IDZ/T 02612014目次目次前言.引言.IN1范 围
2、.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24.1任务.24.2基本要求.24.3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34.4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34.5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34.6调查区分级.34.7调查基本工作量.35调查方法.45.1资料收集.45.2遥感调查.45.3地面调查.65.4地球物理探测.75.5山地工程.75.6钻探.85.7测试与试验.86地质环境调查.86.1一般规定.86.2地形地貌.96.3地质构造.96.4岩(土)体工程地质.96.5地表水和地下水.96.6人类活动.106.7气候与植被.107滑坡灾害调查.107.1基本要求.107.2核查.117.3调 查.11
3、7.4测 绘.117.5勘查.11DZ/T026120148崩塌灾害调查.128.1基本要求.128.2调查.128.3测绘.139泥石流灾害调查.139.1基本要求.139.2调查.139.3测绘.1410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1510.1基本要求.1510.2调查.1510.3测绘.1510.4勘查.1611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1611.1基本要求.1611.2隐患点评价.1611.3区域评价与区划.1612资料整理和成果编制.1712.1资料整理.1712.2成果编制.1712.3成果提交.1713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1713.1质量检查.1713.2野外验收.1713.3成果审查验收.1
4、8附 录A(规范性附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表格.19附录 B(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害对象及地质条件等级划分.32附录C(资料性附录)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分类.34附录 D(资料性附录)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野外判别.38附录E(资料性附录)设计书和成果报告编写提纲.41附录 F(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43参考文献.46DZ/T02612014DZ/T02612014前言前言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CA/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
5、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国土资源部航空遥感中心、四川地质调查院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张茂省、郑万模、魏伦武、吴树仁、张永双、姚鑫、张开军、李晓春、胡瑞林、鄢毅、王军、王治华、周平根、薛强、唐亚明、李林、黄玉华、武文英、曾磊、李政国、祁小博。IVDZ/T02612014DZ/T02612014引言引言为规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指导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1:50000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标准。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了1:500000环境地质调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特别是开展了覆盖全国
6、山地丘陵区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子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更为系统翔实、比例尺更大、精度更高的调查资料。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要求,在全国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1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
7、0)1范 围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1;50000)的内容、控制精度、基本方法以及成果编制与验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的区域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Z/T02182006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滑坡3.1滑坡landslide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质弱面向下向外滑动。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重力滑动过程,或指重力滑动的地
8、质体和堆积体。3.2崩塌3.2崩塌rockfall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滚落或跳跃,具有明显的拉断或倾覆。3.3泥石流3.3泥石流debris flow山区沟谷或坡面在降雨、融冰、决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发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物质的流体。3.4斜坡斜坡natural slope由各种地质作用演化形成的在地形上具有高差的自然坡体,如山坡、海岸、河岸等。3.53.5不稳定斜坡unstableslope具有蠕滑、溃屈、倾倒或侧向拉裂等变形特征或趋势的斜坡。3.6危岩体危岩体dangerous rockmass被多组不连续结构面切割分离,稳定性差,可能以倾倒、坠落或塌
9、滑等形式崩塌的地质体。3.7变形体变形体deformable rockmass or soilmass受重力作用,未形成清晰滑移或崩塌的地质分离体,在开挖等人工扰动下,易转化为滑坡或崩塌。2DZ/T026120143.8地质灾害地质灾害geologicalhazard不良地质作用引起人类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的损失。本标准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种。3.9地质灾害隐患geological hazard potential地质灾害隐患geological hazard potential潜在的地质灾害点。通常指通过地面地质、地形和影响因素调查,初步推测可能会发生地质
10、灾害的地点或区段。3.10地质灾害易发区zoneforgeological fazardprone具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3.11地质灾害危险区riskzone forgeologicalhazard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可能对生命财产构成危害的区段。3.12地质灾害危险区划3.12地质灾害危险区划zoning and mapping on geological hazard risk综合考虑地质、地理条件、触发因素和潜在社会经济损失等因素,进 行地质灾害危险分区评价的工作。4总 则4.1任 务4.1任 务4.1.1调查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 件,编 制地质 灾害地
11、质条件图,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4.1.2调香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点,子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 估。4.1.3 调查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4.1.44.1.4 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评价与区划。4.2基本要求4.2基本要求4.2.1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4.2.2点的调查指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点
12、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应进行重点地质调查。4.2.3线的调查指沿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沟谷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输油(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4.2.4面的调查指采用遥感和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修测,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演化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等地质环境条件;了解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区域性分布和发育规律;了解中、远程滑坡致灾的可能性。4.2.5调查技术路线宜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运用遥感和地面网格控制调查方式,了解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和分布的地质环境条件。4.2.6对威胁集镇、重要公
13、共基础设施、居民点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规模大且稳定性较差的灾害体应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测绘(1:20001:500)。3DZ/T026120144.2.7对重点调查区且危害对象为一级,或具有典型结构和演化特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点,宜布设适当钻探、山地工程、物探等工作量,了解岩土体结构,获取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4.2.8野外调查工作应采用1:50000或更大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4.3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4.4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4.3调查区划分及工作量4.4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4.4.1应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所危及的范围确定其危害对象,主要包括县城、村镇、主要居民点、矿山、重要
14、公共基础设施等。4.4.2应根据危害对象的重要性按 B.2 划分危害等级。4.5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4.5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等,可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3种地区类型,见 B.3。4.6调查区分级4.6调查区分级按危害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重点和一般调查区,见表1。表 1调查区分级表表 1调查区分级表调查区分级危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地质条件复杂重点调查区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中等重点调查区一般(或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简单一般(或重点)调查区一般调查区一般调查区4.7调查基本工作量4.7调查基本工作量4.7.1调查基本
15、工作量参见表2。4.7.2重点调查区基本工作量包括:a)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调查为先导,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b)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排查,通过大比例尺测绘,圈画地质灾害隐患的范围,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评估。c)在地质灾害发育的县城、集镇或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分布区开展1:10000地质灾害测量。d)对重大灾害隐患点应布设必要的钻探、山地工程、物探等验证。4.7.3一般调查区基本工作量包括:a)应采用遥感调查和路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b)野外调查 一 般按照简测(简测的点密度及数量按照正测要求的 70%控制)的要求开展1:50000地质灾害调查,野
16、外路线核查点数不应少于遥感解译总数的80%,核查路线间距宜为5 km10km。c)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或人口稀疏的区域可按照草测(草测的点密度及数量4DZ/T02612014DZ/T02612014按照正测要求的50%控制)的要求主要开展1:50000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条件核查。d)在一般调查区内,对于群众报险点、遥感解译认为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居民点、基础设施、小型矿山与水库等地段,应逐一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e)对于排查中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可按照1:50000正测的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和危险评估。表 2每千平方公里调查区基本工作量表表 2每千平方公里调查区基本工作量表工作内容
17、单位工作量一般调查区重点调查区1:50000遥感调查km100010001:10000遥感调查km501001:50000地质灾害测量(正测)km10001:50000地质灾害测量(简测或草测)km10001:10000地质灾害测量km0101030观测点点100100010005000实测剖面条/km2101020物探m050002000钻探m020001000浅井m05001005调查方法5.1资料收集5调查方法5.1资料收集5.1.1收集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诱发因素资料,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5.1.2收集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资料
18、,包括:历史上所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的时间、类型、规模、灾情和其调查、勘查、监测、治理及抢险、救灾等工作的资料。5.1.3收集有关社会、经济资料,包括:人口与经济现状、发展等基本数据,城镇、水利水电、交通、矿山、耕地等工农业建设工程分布状况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各类自然、人文资源及其开发状况与规划等。5.1.4收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规划和群测群防体系等减灾防灾资料。5.2遥感调查5.2遥感调查5.2.1根据调查对象和调查精度,选用中、高分辨率卫星、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遥感等信息源。5.2.2采用国家控制点、地形图采集、GPS 现场实测点等,对遥感图像消除畸变,
19、与地理坐标配准,对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5.2.3在建立控制点网基础上宜用地形图、航片立体像对、卫星图像对或雷达数据产生数字高程模型(DEM)。5.2.4无人机遥感外业宜按如下要求布置:a)结合工作区具体地形气象条件,以及最终成图要求,确定航线并结合任务载荷性能指标进行航5DZ/T02612014线精确设计。b)针对不同工作区实际条件,选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或采用相对坐标系进行地面控制,控制点指标应满足测图需求。c)航摄实施阶段应满足航空管制要求,制定详细的飞行计划并制定应急预案,必要时应准备多处备降场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风力变化,采用固定翼和直升机工作时风力不得大于四级,飞艇应不大
20、于三级。5.2.5无人机遥感内业处理包括:a)内业产品应为满足工作需求的大比例尺航空数字正射影像图和数字高程模型,且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外业地面控制点测量和以此为基础的空三加密处理。b)空间坐标系可针对不同工作区不同的任务类型,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或采用相对坐标系。c)根据具体工作区及比例尺要求,数字正射影像图影像精度可参照表3。针对特殊困难地区(高山峡谷及黄土沟壑区等)精度可以放宽1倍。表 3无人机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影像精度要求表 3无人机遥感数字正射影像图影像精度要求单位为毫米比例尺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1:20001:5000.60.8d)数字高程模型可参照表4。其中,最大误差为中误差的两
21、倍。针对特殊困难地区(高山峡谷及黄土沟壑区等)精度可以放宽1倍。表 4无人机遥感数字高程模型精度要求表 4无人机遥感数字高程模型精度要求单位为米比例尺高程中误差1:500平地0.37丘陵地0.75山地1.05高山地1.501:1000平地0.37丘陵地1.05山地1.50高山地3.001:2000平地0.75丘陵地1.05山地2.25高山地3.00e)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满足表5。6DZ/T02612014表 5无人机遥感影像图地面分辨率要求DZ/T02612014表 5无人机遥感影像图地面分辨率要求成图比例尺地面分辨率/cm1:50051:1000101:200020f)设备及软件应处于检定合
22、格使用期限之内。影像预处理应对航摄资料进行无损格式转换和图像增强处理并针对数码相机的检定资料进行畸变差校正。g)空中三角测量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由姿态记录系统提供的外方位元素自动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5.2.6遥感调查主要内容包括:a)地质灾害体调查,包括识别地质灾害体、确定灾害体的空间分布特征、解译地质灾害体的类型、边界、规模、形态特征,分析其位移特征、活动状态、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危害范围和程度。b)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调查,主要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发育有关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地表覆盖等内容。5.2.7应建立典型地质灾害类型、构成要
23、素、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土地覆盖类型等的遥感解译标志。5.2.8初步解译草图应在熟悉地质资料、实地踏勘、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进行,通过基础图像识别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了解地质灾害的结构特征,圈划边界,指出所有不确定及疑问点,逐一填写解译信息卡片。5.2.9应对初步解译结果及所有的不确定及疑问点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包括:a)应 按 A.7 逐一填写解译结果及野外实地验证情况。b)对于位于县城、集镇、重要建筑工程、交通线及其他重要场所附近的地质灾害体除可解译程度很高,前人研究程度较深者外,应该尽可能全部进行野外验证。c)其他地质灾害初步解译结果的野外验证率应不少于60%。5
24、.2.10应按1:50000国际分幅或工作区范围自由分幅编制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环境遥感解译图,其中,对于重点地质灾害体,宜表现其结构组成并附三维影像图。5.2.11应提交专门遥感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目的任务、完成主要工作量;进行调查质量(精度)评述;遥感图像(数据)的类型、分辨率、接收时间、图像处理和遥感解译、图件编制的方法技术;遥感解译结果及综合分析灾害形成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及触发因素;灾害发育规律,评价其影响及危害,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结果。5.3地面调查5.3地面调查5.3.1野外调查工作手图:在一般调查区应采用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在重点调查区宜采用1:25000或更大比例
25、尺的地形图。5.3.2地面调查应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面上调查路线宜垂直岩层与构造线走向以及地貌变化显著的方向进行穿越调查;点上对危及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的地质灾害点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输油(气)管线等应采用追索法调查。5.3.3观测路线与观测点的密度应根据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危害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地质灾害点的密度合理布置。重点调查区观测路线间距宜为500 m1000m,调查点数不应少于5点/km。一般调查区在遥感调查基础上进行野外核查,核查点数不应少于遥感解译总数的80%。7DZ/T02612014DZ/T026120145.3.4对于危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清版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高清版 DZT 0261 2014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灾害 调查 规范 500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