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419.3-2022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清版)DZT 0419.3-2022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419.3-2022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ICSCCS07.06007.060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419.32022DZ/T0419.32022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Specifications of mineral resources potential evaluation(1:250000)Part 3: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research2022-10-31 发布2023-0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2022-10-31 发布2023-02-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
2、源部发 布IDZ/T0419.32022目次目次前言.引言.IV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24.1技术准则.24.2目的任务.34.3工作方法与内容.35典型矿床研究.45.1研究目的.45.2选择原则和要求.45.3研究内容.46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66.1研究目的.66.2研究内容和方法.66.3编制图件.76.4研究报告.97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97.1研究目的.97.2研究内容和方法.97.3编制图件.117.4研究报告.118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118.1研究目的.118.2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方法.128.3图件编制图件编制.128.4
3、研究报告.13附录 A(资料性)成矿规律图矿种图例和色标.14附录B(资料性)多矿种矿床中目标矿种(或主矿种)与其他矿种(或共生矿种)的排序及规模示例.15附录C(资料性)中国主要矿床类型及矿床规模图例.18附录D(资料性)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提纲.20参考文献.22DZ/T0419.32022DZ/T0419.32022前言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起草。本文件为 DZ/T0419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000)的第3部分。DZ/T0419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以下部分: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成矿地
4、质背景研究;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朱裕生、应立娟、蔺志永、郝国杰、王家松、牛广华、黄凡。IVDZ/T0419.32022DZ/T0419.32022引言引言20062013年实施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专项是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的一项重要国情调查工作,科学地评估了铀、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锡、钾、金、
5、铬、钼、锑、稀土、银、硼、锂、磷、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煤炭共25个重要矿种的资源潜力,为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形成了一系列潜力评价技术要求。为进一步满足新形势下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需要,实时动态掌握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家底和变化情况,摸清国内资源供应能力和开发利用潜力,为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部署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有关单位制定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000),拟由五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第4部分:物化探遥感及自然重砂资料应用分析。第5部分:矿产资源定量预测。1DZ/T0419.32022
6、DZ/T0419.32022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1范 围1范 围本文件规定了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矿规律研究的总体要求、典型矿床研究、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和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精度、成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全国、省级及区域性矿产资源(不包括石油和天然气)潜力评价工作中成矿规律研究,其他相关的成矿规律研究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7、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582015区域地质图图例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典型矿床typical deposit3.1典型矿床typical deposit能概括具有相似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的一类矿床中的代表性矿床。3.2成矿地质体3.2成矿地质体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y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矿床形成有密切联系的地质体,如决定矿床能否形成的关键性岩体、地层、构造等地质体。3.3成矿结构面3.3成矿结构面metallogenic structure surface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利于矿
8、体赋存的显性或隐性存在的岩石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分界面,即赋存矿体的各类地质界面,可分为原生成矿结构面、次生成矿结构面和物理化学转换结构面三类。3.43.4成矿作用特征标志metallogeniccharacteristiccriteria通过宏观和微观手段确定的,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的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2DZ/T0419.320223.5成矿要素metallogenic elementDZ/T0419.320223.5成矿要素metallogenic element控制和影响矿床形成、就位、改造及时空分布的各类地质建造、控矿构造、成矿作用和影响因素。3.6矿床成矿模式metal
9、logenic model of mineral deposits3.6矿床成矿模式metallogenic model of mineral deposits以图、表或文字等方式对矿床的内外部特征、各种成矿要素及成矿作用,从四维空间所进行的高度概括。3.7矿床的成矿系列metallogenic series of mineral deposits3.7矿床的成矿系列metallogenic series of mineral deposits简称成矿系列,是一种地球系统四维成矿的学术思想,也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矿床的自然分类,是研究在地球演化的地质历史各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
10、及形成的矿床类型组合自然体以及这些自然体之间的联系与演化,探讨地球演化与成矿的关联和规律。成矿系列由六个序次组成:第一序次为成矿体系;第二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组合、矿床成矿系列组、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第三序次为矿床成矿系列;第四序次为矿床成矿亚系列;第五序次为矿床式(类型);第六序次为矿床。六个序次是一个成因相联系的整体,后者是前者的组成部分。3.8矿床成矿系列minerogenetic series for mineral deposits3.8矿床成矿系列minerogenetic series for mineral deposits成矿系列的核心,指在特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特
11、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内及地质构造部位,由相关的地质成矿作用,形成由各种成矿元素、矿物、岩石、流体、气体组成的多种矿床类型组合自然体。命名规则:地区旋回(时代)成矿作用主要矿种矿床成矿系列。3.9区域成矿谱系3.9区域成矿谱系regional metallogenic lineage一个区域内,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成矿作用的演化及时空结构,构成这个区域内的各个成矿旋回和其中某个成矿旋回内形成的矿床和矿床成矿系列之间的演化关系。3.103.10成矿体系metallogenic system由内在有联系的各类矿床成矿系列组成的不同层次时空域中的成矿实体。3.113.11区域成矿规律regional met
12、allogenic regurality在某一区域内,矿床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矿床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4总体要求4.1技术准则4总体要求4.1技术准则以成矿系列等成矿理论、区域构造理论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以典型矿床特征研究、建立区3DZ/T0419.32022DZ/T0419.32022域矿床成矿模式为基本方法,以编制全国、省(市、区)和重要成矿单元的单矿种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4.2目的任务4.2目的任务通过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将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矿山开发利用等资料及物探、化探、遥感信息联系起来,总结矿床在区域内的时、空
13、分布规律及其内在联系,针对不同矿种、不同区域尺度编制成矿规律图,为矿产预测和矿产勘查提供科学依据。4.3工作方法与内容4.3.1工作方法4.3工作方法与内容4.3.1工作方法室内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相结合。前期以室内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为主,中期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后期以室内归纳与总结为主,有序完成成矿规律的研究。4.3.2工作内容4.3.2.1资料收集4.3.2工作内容4.3.2.1资料收集全面收集和整理工作区内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科研等相关原始资料以及出版的专著、发表的论文等,按工作任务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为开展成矿规律研究做好准备。4.3.2.2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
14、4.3.2.2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在全面收集和整理目标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主要矿床类型开展典型矿床研究,建立典型矿床成矿模式,总结典型矿床成矿要素,总结单矿种的时空分布规律,编制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说明书。4.3.2.3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4.3.2.3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在全面收集和整理工作区内所有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各矿种(矿组)的矿床类型,开展典型矿床研究,总结工作区内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厘定矿床成矿系列,构建区域成矿谱系和区域成矿模式,编制综合矿种的区域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4.3.2.4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4.3.2.4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在全面收集和整理工作区内所
15、有矿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划定预测工作区,选择区内或邻区典型矿床开展系统研究,建立预测工作区的区域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要素,结合区内物、化、遥异常要素特征,开展矿产预测工作,编制预测工作区成矿预测图及说明书。4.3.3工作精度4.3.3工作精度根据成矿规律研究的范围确定相应图件的比例尺:a)典型矿床的成矿要素图,一般为1:100001:25000;b)全国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1:5000000;c)大区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1:10000001:2500000;d)各省(市、区)的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图和单矿种成矿规律图,一般为1:5000
16、00,青海、西藏、新疆和内蒙古等面积较大的省(区),一般为1:1500000;e)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图视工作区范围合理确定,一般为1:500001:250000。4DZ/T0419.320224.3.4成果表达DZ/T0419.320224.3.4成果表达根据成矿规律研究的内容,予以相应的成果表达。a)典型矿床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来表达,是开展单矿种或某一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基础。b)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单矿种成矿规律研究报告、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c)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报告、综合矿种区域成矿规
17、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d)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通过编制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研究报告、预测工作区成矿规律图及说明书来表达。5典型矿床研究5.1研究目的5典型矿床研究5.1研究目的建立区域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要素和成矿规律,指导同类矿床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工作部署。5.2选择原则和要求典型矿床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在全国和省(市、区)内有一定影响,能揭示该类矿床的成矿作用。针对特定的矿床类型,应优先选择工作区内勘查程度较高、矿床特征揭示较全、达到一定规模的矿床。在勘查程度较低、无典型矿床的工作区,可在具相似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的邻区选择典型矿床。选择要求如下:a)在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作用
18、及矿化蚀变特征、找矿标志等方面具有相对广泛的代表性,成矿要素和找矿预测要素在区域上可进行类比分析;b)每一类型可选择一个或多个矿床作为典型矿床,工作区内无合适典型矿床的,可在邻区选择成矿地质背景相似的矿床作为典型矿床;c)勘查程度较高、资源储量规模在中型以上,其发现、勘查、开发过程对此类矿床有借鉴意义;d)科学研究程度较高,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比较全面,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成矿作用、找矿标志等方面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共识;e)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床发现史、成矿系列研究、成矿区划研究、矿产地质志等已有研究成果;f)典型矿床选择适当考虑区域分布、矿床类型和成矿时代的均衡性和代表性,突出在国内外有
19、一定影响、具有特色和科学意义的矿床;g)当某些类型缺乏典型矿床时,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代表性矿床作为矿床实例。5.3研究内容5.3.1矿床成矿地质环境5.3研究内容5.3.1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综合分析矿床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和成矿单元(成矿区带),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各类建造和构造特征,厘定矿床的成矿时代,解析矿床在区域构造演化历史中的时空位置及矿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和地质条件。5DZ/T0419.320225.3.2矿床地质特征DZ/T0419.320225.3.2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矿产种类。确定是单矿种还是多矿种;若是多矿种,要分清主矿种、共生矿种和伴生矿种。b)矿体地质特
20、征。确定矿体数量、主要矿体形态和产状、规模、品位、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等。c)矿石特征。确定矿石类型、结构和构造、共(伴)生元素、与围岩的关系。d)矿床规模。确定各矿种资源储量、品位、矿床规模。e)成矿地质作用和矿床类型。分析成矿地质作用的类型(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等),确定是单一成矿地质作用还是复合叠加成矿地质作用,确定矿床类型。f)厘定成矿地质体。分析成矿地质体与矿床(体)及其他地质体之间的关系。5.3.3矿床(田)构造5.3.3矿床(田)构造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a)矿床(田)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b)与成矿有关的褶皱、断裂构造、推(滑)覆构造和韧性剪切带等构造的特征及
21、其含矿性,分析构造活动期次、性质、规模及其与沉积作用、火山作用、侵入作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关系,分析不同矿体(矿脉、矿层)间的交切关系等特征,分析成矿构造与区域构造和控岩构造的关系,区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c)矿体形态(膨大、缩小)和产状变化所显示的成(容)矿结构面特征(如断裂性质和两盘相对运动方向)、控矿构造类型(如接触带控矿、褶皱控矿、断裂带控矿等)及其受控的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探索成矿流体的来源、运移方向和运移通道。d)总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类型及其特征。5.3.4成矿作用特征标志5.3.4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a)研究矿物特征。分析矿物生成顺序、成矿阶段
22、、蚀变特征(蚀变类型、强度、蚀变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特征、蚀变带空间分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b)研究成矿元素化学成分标志。分析矿物包裹体特征(包裹体类型、流体包裹体成分)、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特征成矿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E)、酸碱度(pH)及氧、硫、二氧化碳逸度与元素 迁移富集规律、矿床同位素组成及特征(包括氧、氢、硫、锶、钕、铪等同位素组成及特征)、成矿 物理化学条件转换界面,确定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c)研究矿床成矿时代或年龄、成矿期次和成矿深度。沉积型、火山一沉积型矿床的含矿地层时代,可作为其成矿时代;岩浆型矿床的岩体时代,可作为其成矿时代;与侵入岩有关的云英岩型、斑岩型、矽卡
23、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岩体时代相近或稍晚,往往多期次成矿,需确定主成矿期及其与成岩期的时差;沉积一变质型、火山沉积一变质型矿床,含矿地层仅反映沉积成矿和火山沉积成矿的时期,需查明变质作用发生的时期;变成型矿床,需确定其发生变质成矿的时期;对非岩浆一非变质流体作用形成的矿床,需查明含矿地层(矿源层)的时代及成矿期,并关注在矿床(或矿源层)形成之后多次成矿作用的叠加或改造时期。d)分析研究矿床的成因。应列出研究中存在的其他疑点或不同认识,以供进一步研究。e)研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与成矿特征标志之间的关系,判断成矿中心部位等。6DZ/T0419.320225.3.5编制图件5.
24、3.5.1确定成矿要素DZ/T0419.320225.3.5编制图件5.3.5.1确定成矿要素分析和研究控制典型矿床形成及影响其时空分布和矿床地质特征的诸多成矿要素,按其重要性,分为必要的、重要的和次要的三级,确定成矿要素及其重要性,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表,明确决定性成矿要素和一般性成矿要素。5.3.5.2编制矿床成矿模式图5.3.5.2编制矿床成矿模式图矿床成矿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成矿时的地质构造环境、主要控矿因素;矿体产出部位及主要特征;成矿的过程及期次、物理化学条件、矿化蚀变分带;矿床成因机制(成矿物质来源、含矿流体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运移特征)等,应查明并清晰标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
25、结构面与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之间的关系。应在研究成矿模式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编制矿床成矿模式图,反映矿床内外部特征、成矿作用、成矿环境、成矿过程及矿床特征等。不得以矿床剖面图简单化代替矿床成矿模式图。5.3.5.3编制成矿要素图5.3.5.3编制成矿要素图根据典型矿床成矿要素,以矿区地质图(比例尺1:100001:25000),配以代表性勘探线剖面等,编制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反映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矿床(田)构造和成矿特征等内容,并用不同图例和色标,突出与矿床形成及时空定位有关的必要的成矿要素和重要的成矿要素,特别是成矿地质建造和控矿构造等。典型矿床成矿要素图由作为主图的矿区地质图及包括代表性勘探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清版DZT 0419.3-2022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规范1:250 000第3部分:成矿规律研究 高清版 DZT 0419.3 2022 矿产资源 潜力 评价 规范 250 000 部分 成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802754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