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pdf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pdf(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73.020ICS 73.020CCS D 1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3992022DZ/T03992022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reserves in mine2022-07-21 发布2022-11-01 实施2022-07-21 发布2022-11-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发 布IDZ/T 03992022目次目次前言.1范 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
2、语和定义.14目的任务.25基本要求.26资源储量升级要求.37生产矿量.38资源储量变化对比.39损失和贫化计算要求.410“三率”评价要求三率”评价要求.411矿山工作年度总结要求矿山工作年度总结要求.411.1地质工作总结.411.2地质研究总结.511.3探采对比.511.4资源储量变化对比.511.5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编制要求.511.6主要工作成果.611.7意见建议.612资料档案保存要求.6附录A(资料性)资源储量统计计算公式.7附录B(资料性)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9附录C(资料性)矿山资源储量年度报告.10附录 D(资料性)矿山资源储量年度变化表.16附录E(资料性)矿山资源储
3、量有关台账.17附录F(资料性)各矿种资源储量估算对象及计量单位.22DZ/T03992022DZ/T03992022前言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起草。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监督保护司、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咨询中心、中国砂石协会、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非金属矿业协会、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起草人:万会、鞠建华
4、、薄志平、杨强、高利民、张应红、乔春磊、孟刚、苗琦、张北廷、汤家轩、曲俊利、张延庆、王婉琼、杨晓东、王文利、范景坤、王猛、郭有录。1DZ/T03992022DZ/T03992022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1范 围1范 围本文件规定了固体矿产矿山(井)资源储量管理的目的任务、基本要求、资源储量升级要求、生产矿量、资源储量变化对比、损失和贫化计算要求、“三率”评价要求、矿山工作年度总结要求、资料档案保存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及矿山储量年度报告。2规范性引用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5、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908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7766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834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2528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B/T31089煤矿回采率计算方法及要求DZ/T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DZ/T027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DZ/T0338(所有部分)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规程DZ/T0339矿床工业指标论证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3.1累计查明资源储量total mineral
6、 resources and reserves简称累计查明量。指经历次矿产资源勘查和矿山地质工作所估算的资源储量总量。3.23.2保有资源储量remainedmineralresourcesandreserves简称保有量。指截至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尚未消耗的资源储量。3.3重算增减资源量increase or decrease of mineral resources due to recalculation3.3重算增减资源量increase or decrease of mineral resources due to recalculation因施工新的取样工程,或改变矿床工业指标、估算
7、方法,或重新圈定矿体、划分块段等所导致的资源量增减变化量。3.4重算增减储量3.4重算增减储量increase or decrease of mineral reserves due to recalculation因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发生变化,以及因探明、控制资源量重算增减引起的相应类型储量的变化量。2DZ/T039920223.5动用量DZ/T039920223.5动用量minedresources and reserves亦称动用资源储量,是根据采空区范围估算的资源储量,为开采量和开采损失量之和。注:原地溶浸采矿法开采的矿区,采空区是指有用
8、组分采空范围。3.6开采量recoverable reserves3.6开采量recoverable reserves即动用储量,是动用资源量扣除开采损失后的量。注:开采量不同于实际产量,是实际产量中扣除废石混入及吸附水分等之后的原地量。3.7损失量loss of resources3.7损失量loss of resources指受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生产管理的影响,不能开采、应采下而未采下及已采下而不能运出坑口而损失的资源量。包括开采损失量和非开采损失量。3.83.8开采损失mining losses开采损失mining losses根据矿山设计,正常情况应采下而未采下及已采下而不能运出
9、坑口的损失。注:开采损失可分为采下损失和未采下损失,具体内容见DZ/T 04012022矿山地质工作规范。3.9非开采损失3.9非开采损失non-mining losses根据矿山设计不能够开采利用的,以及设计应开采利用但因矿体特征、市场、开采技术条件等发生较大变化而不能开采利用的损失。4目的任务4目的任务通过动态掌握矿山资源储量的数量、质量及其变化,以及矿产资源储量动用及利用情况,分析变动原因,落实变动范围,规范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编制,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5基本要求5基本要求5.1矿山应建立规模适当、专业齐备的地质测量机构,配备能够满足矿山资源储量工作需要的管理人员和仪器设备。5
10、.2矿山建设设计范围内的资源量,满足储量估算条件的,均应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5.3矿山应对资源量和储量分别进行估算,估算基准日截至当年年底。资源储量统计计算公式参见附录A。5.4结合矿床地质条件、资源储量保有程度、矿山勘查和开采现状,及时升级资源量(包括动用量)类型、估算证实储量和(或)可信储量,为矿山生产提供地质依据。资源储量类型划分按照GB/T17766执行。5.5按照矿山采掘(剥)工程的不同准备程度,圈定各类生产矿量(开拓、采准和备采矿量),为保障矿山稳定生产提供依据。5.6及时掌握和分析资源储量变化状况,分析变化的原因,落实变化的具体地段,及时做好探采对比。5.7及时掌握资源储量的动用
11、与损失情况,监测出矿品位变化及贫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查清损失和贫化的原因,合理确定指导生产的贫化、损失指标。5.8健全并及时更新各类资源储量台账,编制年度矿山动用量估算表和资源储量平衡表,全面反映矿山资源储量情况。3DZ/T03992022DZ/T039920225.9绘制采掘(剥)平面图、剖面图、井下井上工程对照图、资源储量估算图。5.10按要求编制矿山储量年度报告或矿山资源储量年度变化表。5.11落实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以下简称“三率”)要求,提高资源利用水平。5.12根据矿床地质条件、矿石质量特征、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等的变化情况,结合矿山生产经营实际,适时依据 DZ/T
12、0339有关要求优化工业指标,按照 DZ/T0338 有关要求估算资源量。5.13建立健全地质勘查、矿山建设设计、矿山地质工作、各类资源储量台账、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等资料档案,推进矿山资源储量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5.14鼓励采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软件估算资源储量。6资源储量升级要求6资源储量升级要求6.1矿山开采过程中,随着矿山地质工作、采掘(剥)工程对矿体的揭露和研究程度的提高,对达到相应资源量类型勘查控制研究程度要求的,应及时提升资源量类型。6.2对设计开采范围内的探明、控制资源量,应结合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开采方式、采矿方法等实际情况,估算证实、可信储量。6.3开拓矿量通常已达到
13、探明、控制资源量的勘查研究程度,应估算证实储量和可信储量。6.4动用量应升级为探明资源量,并估算证实储量。因采空区造成今后无法开采的矿体范围,应充分考虑实际控制研究情况确定资源量类型。7生产矿量7生产矿量7.1生产矿量保有期由矿山根据生产能力、资源储量规模等确定。7.2根据生产矿量的保有期,评价生产矿量的保障程度,适时提出合理增加生产矿量的建议,编制年度生产探矿计划。7.3矿山开采过程中,应随着开拓、采准、切割工程的推进,将开拓中段(水平)或台阶以上的能划入生产矿量的资源储量及时划入。7.4对于新发现的矿体及已发现矿体的增加部分,应先估算资源储量,再结合矿山生产实际估算生产矿量。7.5对于采用
14、最低工业米百分值(最低工业米克吨值)估算资源量的,在开拓系统内应按最小可采厚度估算三(二)级矿量。8资源储量变化对比8资源储量变化对比8.1实施生产探矿,新增探矿工程及采掘工程提高矿体控制研究程度导致资源量估算参数发生变化时,应适时估算资源量,并对比资源量变化。8.2矿山建设与生产内、外部条件或市场条件变化而优化、改变矿床工业指标的,应重新估算资源量,并对比资源量变化。8.3随着探矿工程的增加,适应矿体特征变化或矿山开采需要,以及满足矿山信息化建设、三维建模及资源储量管理等方面需要而改变资源量估算方法的,应重新估算资源量,并对比资源量变化。8.48.4因生产勘探、矿山开采等对矿体特征、赋存规律
15、取得新认识,重新圈定矿体的,应重新估算资源量,并对比资源量变化。8.58.5当矿山生产块段与开采方案不一致时,应重新估算资源储量。因重算引起的资源量变化,记入重算4DZ/T03992022增减。资源量估算按照GB/T13908和DZ/T 0338 执行。8.6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经过审批的,应从保有资源量中扣除审批压覆量,单独统计;对于未经审批的事实压覆资源量,一般作为非开采损失处理。8.7大、中型矿山应通过三维矿山地质建模等方式,结合矿山日常生产管理,实现矿产资源储量三维可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做到矿山保有资源储量、重算增减资源量、开采量、损失量等信息的自动统计和及时更新。8.8综合分析
16、矿山地质资料,研究矿床(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特征、岩性岩相变化、矿体赋存规律、找矿标志等地质特征,在采矿权范围内开展矿山深部及已查明矿体外围的找矿工作,提高资源保障程度,延长矿山服务年限。8.9根据资源储量变化情况填写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参见附录B。9损失和贫化计算要求9.1矿山应根据采空区范围估算开采量,并估算同范围内的开采损失量。损失量不应以动用资源量减去实际产量确定。9.2非开采损失量应根据矿山年度动用量占累计查明资源量比例,分年度合理计算、扣减,并填写相关台账。非开采损失年度扣减量计算公式为:式中:Qrk 非开采损失年度扣减资源量,单位为吨(t);Q本年度动用资源量,单位为
17、吨(t);Qic累计查明资源量,单位为吨(t);Qrs 非开采损失资源量,单位为吨(t)。注:本文件中,相关资源量单位可根据不同矿种确定。(1)9.3根据开采量和开采损失量计算动用量,并填写相关台账与报表。9.4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损失、贫化的管理,采取措施减少不合理损失,控制贫化,提高资源利用率。9.5对年度采下损失和未采下损失汇总,并填写相关报表。9.6 资源储量应划分为保有量及动用量,按照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适时估算开采量和损失量,统计动用量。10“三率”评价要求10.1矿山应在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综合勘查评价参照GB/T 25283执行。10.
18、2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及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的计算按照DZ/T 0272 执行。煤炭回采率的计算按照 GB/T 31089执行。10.3 评价矿山“三率”指标情况,提出改进“三率”指标的工作建议。11矿山工作年度总结要求11.1地质工作总结11.1.1总结说明矿山年度内地质工作情况,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等。5DZ/T0399202211.1.2DZ/T0399202211.1.2总结说明矿山年度采掘工作对地质现象的揭露情况。11.1.311.1.3年度内矿山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等专门性矿山地质工作的,储量年度报告中应说明相关工作情况,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变化情
19、况等。11.2地质研究总结11.2.111.2地质研究总结11.2.1在充分利用地质勘查资料、矿山地质资料研究矿床(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特征、岩性岩相变化、矿体赋存规律、找矿标志等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探讨矿床成因。11.2.2在充分利用矿石加工选冶生产资料研究矿石质量、工艺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评价主要矿产及共生伴生矿产回收利用水平,提出改进和完善矿石加工选冶工艺流程的建议。11.2.311.2.3在充分利用矿山开采中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资料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说明其变化情况。11.2.411.2.4综合研究的具体内容参照 DZ/T0079执行。11.
20、3探采对比11.3.111.3探采对比11.3.1说明矿床地质特征变化对比情况。一般包括断层的数量、位置、性质、产状和断距等;褶曲发育程度、规模、位置、褶皱轴、倾伏方位和倾角变化等;小构造及火成岩体对矿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等。11.3.211.3.2说明矿体特征变化对比情况。一般包括矿体形态、产状、规模、厚度、面积、出露标高及尖灭位置,矿体顶底板位移情况等。11.3.311.3.3说明矿石质量变化对比情况。一般包括矿石物质组成、结构和构造、品位、矿石类型、工艺矿物学特征等。11.3.411.3.4说明开采技术条件变化对比情况。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11.3.511
21、.3.5钻探质量验证情况。一般包括钻孔见矿点的钻探厚度和井下巷道实见矿体厚度变化情况,见矿深度的标高误差、见矿点平面位置以及钻孔封闭质量的检查情况等。11.3.611.3.6勘查类型及勘查工程间距有明显变化的,应说明具体变化情况。11.4资源储量变化对比11.4.111.4资源储量变化对比11.4.1填写资源储量变化对比表。主要是本年储量年度报告与上年储量年度报告提交的资源变化对比,一般包括重算增减资源量、资源量类型变化等。11.4.211.4.2说明资源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11.5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编制要求11.5.111.5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编制要求11.5.1报告内容应包括矿山生产基本情况、
22、矿山地质工作、探采对比、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平衡表及有关附图等,具体参见附录C。11.5.211.5.2报告中相关数据应与矿山资源储量台账、地质测量及取样化验、生产设计图件等相一致。11.5.311.5.3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其他坐标系统的,应经具有测绘资质的机构进行统一转换。地质测量工作参照 GB/T18341 执行。11.5.411.5.4矿石量一般保留整数,有用组分量一般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11.5.511.5.5填写矿山资源储量年度变化表的,可参见附录D。11.5.611.5.6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截至当年12月31日。11.5.7相关资源储量台账
23、表格参见附录E。11.5.811.5.8各矿种资源储量估算(或统计)中估算对象及计量单位参见附录F。6DZ/T0399202211.6主要工作成果DZ/T0399202211.6主要工作成果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成果主要包括:a)矿山测量控制网;b)矿山资源储量数据库;c)矿区地形地质图;d)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图;e)资源储量估算图;f)剖面图;g)钻孔柱状图;h)地层综合柱状图;i)各类数据表;j)现场工作记录簿。11.7意见建议11.7意见建议分析年度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年度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12资料档案保存要求12资料档案保存要求12.1矿山资源储量
24、管理涉及的地质勘查、矿山建设设计、矿山地质工作等资料,应按规定使用,妥善保管。12.2矿山资源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图、表,以及各类资源储量台账和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等(含电子版),应按相关规定归档。12.3动态反映矿产资源储量变化的三维可视化信息应与资源储量台账的记录相协调,可追溯。7DZ/T 03992022附录A(资料性)资源储量统计计算公式A.1累计查明资源量计算公式为:Qic=Qm+QL+QD(A.1)式中:Quc 累计查明资源量,单位为吨(t);Qm年末保有资源量,单位为吨(t);Qm 上年年末累计动用资源量,单位为吨(t);Q本年度动用资源量,单位为吨(t)。A.2累计查明
25、储量计算公式为:qic=qm+qino+qm(A.2)式中:qre 累计查明储量,单位为吨(t);qm 年末保有储量,单位为吨(t);qum上年年末累计动用储量,单位为吨(t);qm本年度动用储量,单位为吨(t)。A.3年末保有资源量计算公式为:Qm=Qm-QD-Qs+Qz(A.3)式中:Qm 年末保有资源量,单位为吨(t);Q年初保有资源量,单位为吨(t);Qm 本年度动用资源量,单位为吨(t);Q本年度非开采损失扣减资源量,单位为吨(t);Q重算增减资源量,单位为吨(t)。A.4年末保有储量计算公式为:9B=qBQDI+9z(A.4)式中:qm年末保有储量,单位为吨(t);qw年初保有储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清版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 高清版 DZT 0399 2022 矿山 资源 储量 管理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