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审查表.doc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审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审查表.doc(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十: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评 审 报 告(用于初审、复审或扩项评审)检验检测机构名称:评 审 日 期 : 年 月 日至 月 日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填 表 须 知1本评审报告可用签字笔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字迹应清晰、规范。2本评审报告的表格填写页数不足时,可用A4纸增加续附页,但需连同正页编第 页,共 页。3本评审报告所选“”内打“”。4本评审报告须经评审组签字有效。5本评审报告适用于初审、复审或扩项评审。1概况1.1 检验检测机构名称: 注册地址: 邮编: 办公地址: 邮编:检验地址(一): 邮编:检验地址(二): 邮编:检验地址(三): 邮编:(检验检测机构有三个以上的检验地点时,可
2、继续按顺序填写。)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 职务: 电话:检验检测机构联系人: 职务: 电话: 传真: E一mail:1.2 非独立法人检验检测机构所属法人单位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 E一mail: 负责人: 职务: 电话:1.3 法人类别1.3.1独立法人检验检测机构 事业法人 企业法人社团法人 其他1.3.2检验检测机构所属法人(非独立法人检验检测机构填此项) 事业法人 机关法人 社团法人 其他1.4评审类型1.4.1计量认证 初审扩项 复审其他1.4.2计量认证十审查验收 初审扩项复审 其他1.4.3计量认证+依法授权 初审扩项复审其他2.评审结论 符合基本符合基本符合,需现场复核不
3、符合3.评审组意见:评审过程简述 法律地位及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评价体系运行有效性评价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评价检测报告评价对现场实验操作考核的评价建议批准实验室资质认定项目的数量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撤销项目、标准变更、撤换人员(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的情况不符合项及需要整改的问题实验室违规违法行为及事实描述评审结论评审组长签名: 日期: 注:评审组意见至少应包括:依据的现场评审通知文号;现场评审时间;对检验检测机构体系运行有效性和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的评价;对人员、仪器设备和检测报告等方面的评价;建议批准的检验项目数量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4.评审组确认的资质认定项目表 共 页 第 页序
4、号项目名称标准代号标准名称限制范围或说明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签名: 评审组长签名: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名:现场评审检查表本检查表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编号与准则一致,其中准则的条款1、2和3在本检查表中省略。条 款评 审 内 容评审结论评 审 记 录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缺此项不适用4.1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质量手册4.14.1.1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是能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质量手册4.1.4.14.1.2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
5、单位授权。质量手册4.1.4.14.1.3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4.1组织4.1.2.2公正性声明质量承诺4.1.4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所在法人单位中的地位,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4.1组织4.1.2.34.1.5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潜在的利益冲突。公正性声明4.1.6检验检测机构为其工作开展需要,可在其内部设立专门的技术委员会。4.1组织4.1.2.44.2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
6、人员4.2 人员4.2.2.14.2.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人员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和相关性,明确实现管理体系质量目标的职责。编 号:SDZZIP1701-2013版 本:第A版 第0次修改第 2 页 共 4 页人员培训管理程序4.2.2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 34.2.3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
7、密义务,并制定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检验检测机构有措施确保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所有权与机密信息保护管理程序 SDZZIPOl01-2013保证诚信度的管理程序 SDZZIPOl02-2013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44.2 人员4.2.3.64.2.4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应建立和保持相应程序,以确定其检验检测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的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检验检测机构人
8、员应经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应由熟悉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监督。编 号:SDZZIP1701-2013版 本:第A版 第0次修改第 2 页 共 4 页人员培训管理程序4.2 人员4.2.3.1及4.2.3.34.2.5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提出意见和解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4.2 人员4.2.4.14.2.6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
9、,履行实施、保持、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相关授权、能力、教育、资格、培训、技能、经验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能力确认的日期。4.2 人员4.2.5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工作人员建立劳动关系、聘用关系、录用关系。对与检验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应保留其当前工作的描述。4.2 人员4.2.3.24.2.8检验检测机构相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的工作描述可用多种方式规定。但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见附件1及附件2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经验;b)资格和培训计划;
10、c)从事检验检测工作的职责;d)检验检测策划和结果评价的职责;e)提交意见和解释的职责;f)方法改进、新方法制定和确认的职责;g)管理职责。4.2.9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负责管理体系的整体运作;应授权发布质量方针声明;应提供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和证据;应在检验检测机构内部建立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沟通机制;应将满足客户要求和法定要求的重要性传达给检验检测机构全体员工;应确保管理体系变更时,能有效运行。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4.2.10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作和提供检验检测所需的资源,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
11、等能力。检验检测机构应有质量主管,应赋予其在任何时候使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遵循的责任和权力。质量主管应有直接渠道接触决定政策或资源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2 人员4.2.3.44.2.11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并经考核合格。以下情况可视为同等能力:a) 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及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及以上; b)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及以上; c)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及以上。4.2 人员4.2.3.5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12、。4.2 人员4.2.3.54.2.12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的资格。不适用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4.3 工作场所与环境条件4.3.1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应覆盖检验检测机构的固定设施内的场所、离开其固定设施的场所,以及在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中进行的检验检测工作。4.3 工作场所与环境条件4.3.14.3.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不会对所要求的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在检验检测机构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应予特别注意。对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设施和环境的技术要求应制定成文件。4
13、.3 工作场所与环境条件4.3.34.3.3依据相关的规范、方法和程序要求,当影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情况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应予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要求。当环境条件危及到检验检测的结果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4.3 工作场所与环境条件4.3.4.l4.3.4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可根据其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应采取措施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内务,必要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4.3 工作场所与环境条件4.3.3.
14、l及4.3.3.2及4.3.6.2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4.4设备设施4.4.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有计划维护测量设备的程序,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或性能退化。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照明等,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设备管理程序 SDZZIP2001-20134.4.2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
15、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校准计划及检定证书4.4.3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应便于检验检测有关人员取用。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作业指导书及授权书4.4.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该记录至少应包括:仪器使用记录a) 设备及其软件的识别;唯一性标识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唯一性标识;c) 核查设备是否符合规范;d) 当前的位置(如适用);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f) 所有校准报告和证书的
16、日期、结果及复印件,设备调整、验收准则和下次校准的预定日期;校准报告g) 设备维护计划,以及已进行的维护(适当时);维护计划h)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4.4.5 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已显示出缺陷、超出规定限度的设备,均应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予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检验检测机构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对先前检验检测的影响,并执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4.4设备设施4.4.3.44.4.6检验检测机构需校准的所有设备,只要可行,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表明其校准状态,包括上次校准的日
17、期、再校准或失效日期。无论什么原因,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校准状态4.4.7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程序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发生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程序 SDZZIP2002-20134.4.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
18、),在投入使用前,进行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当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4.4.3.2b4.4.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溯源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以维持其可信度。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标准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量值溯源程序 SDZZIP2101-2013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4.5.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
19、、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并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4.5.2质量手册应包括质量方针声明、检验检测机构描述、人员职责、支持性程序、手册管理等。检验检测机构质量手册中应阐明质量方针声明,应制定管理体系总体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质量方针声明应经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至少包括下列内容: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a) 最高管理者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b) 最高管理者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第二章 质量方针 目标 承诺及声明c) 管理体系的目的;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检测 机构 资质 认定 现场 评审 审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