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补发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教师补发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师补发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教师补发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2022年12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义务教化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看法以下简称看法,提出建立义务教化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改革目标,旨在依法保障老师收入水平,激发广阔老师主动投身教书育人事业,调动老师的主动性、创建性,吸引和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据看法,全国各地以县为单位纷纷出台了义务教化学校岗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法,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执行。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全国多个地区发生了多起针对绩效工资改革的老师罢课事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以至于人们将老师“绩效”工资戏称为“讥笑”工资。改革为什么会事与愿违、招致部分
2、老师的不满呢?在本文中,笔者基于对河南省N市市直及8区(县)32所中小学校、381名老师的调查,尝试运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探析义务教化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失真的缘由,并提出政策匡正的建议。一、义务教化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失真探源1.绩效工资的筹措方式削减了老师的现期收入,造成保健因素缺失,致使老师产生不满心情依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并不能使人感到满足,而只能消退人们的不满,当缺失时则会使人产生不满心情,其难以激发人的工作主动性。激励因素能使人们感到满足,当缺乏时不会使人产生不满心情而只是没有满足,其能够激发人的工作主动性。双因素理
3、论可以用来指导工资的发放,只有与个人工作业绩挂钩的工资部分才属于激励因素,不与个人工作绩效相联系的工资部分只是一种保健因素,即使再多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且一旦削减,就会造成人们的不满。国家在2022年进行事业单位收入安排制度改革的时候,由于事业单位的分类等配套改革还没有到位,所以只先进行了基本工资套改,并没有同步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在实施绩效工资之前,随着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地方和学校为保障老师收入,已自行发放了津贴,且在无政策可依的状况下或是平均安排、或是按老师职务等级平均发放。这种以平均方式自行发放的津贴,不与个人的工作绩效相联系,是一种保健因素,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对老师个人而言,
4、该津贴已成为既得收入,其足额发放只会让自己没有不满,削减或取消则会使自己感到不满。按规定,各地的义务教化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津贴结合进行,地方和学校自行发放的津贴须清理归并到绩效工资总量之中,而绩效工资又要扣发30%留作嘉奖性绩效工资,将依据老师的绩效考核结果按学期或学年发放。这样老师每月的现发工资就只有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两部分,与原工资收入相比,很多老师每月的现发工资削减。而嘉奖性绩效工资又是一学期或一学年后的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多少还是未知数。因此,在老师已把原津贴看作个人应得收入的状况下,现期工资收入削减,意味着保健因素的缺失,会使这部分老师认为实施嘉奖性绩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2022教师补发绩效工资 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偏失与匡正 2022 教师 补发 绩效 工资 义务教育 学校 政策 偏失 匡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