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基础知识.doc





《油藏工程基础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藏工程基础知识.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单位厚度油藏中的储量。2 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3 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4 注水方式(开采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5 油藏的压力系统:对于每口探井和评价井,准确确定该井的原始地层压力,绘制压力与埋深的关系图。6 油藏的温度系统:指由不同探井所测静温与相应埋深的关系图,也可称静温梯度图。7 重力驱:靠原油自身的重力驱油至井的驱动。8 储量丰度:单位面积控制的地质储量。9 储采比(储量寿命):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的比值。10
2、原油最终采收率: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11 采出程度:到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12 采油速度:指油田或气田年产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13划分开发层系:把储层和流体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进行开发。14 边缘注水:指注水井按一定的规则分布在油水边界附近进行注水的一种布井形式。15 点状注水:是指注水井零星地分布在开发区内,常作为其它注水方式的一种补充形式。16 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17 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18 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
3、百分比。19 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20 基础井网: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21 详探阶段的任务:1、以含油层系为基础的地质研究2、储层特征及储层流体物性3、储 量估算油田建设规模4、天然能量评价天然能量的利用、转注时机5、生产能力(含吸水能力)井数、井网22 生产试验区的主要任务:1、详细解剖储油层情况;2、研究井网;3、研究生产动态;4、研究采油工艺、集输工艺、油层改造措施。23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步骤1油藏描述2油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
4、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24 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内容:1油田地质情况2流体物性3储量计算(指开发储量及其核实情况)4油田开发原则5油藏驱动类型6油藏温度压力系统7开发层系、井网、开采方式、注采系统8钻井工程和完井方法9采油工艺技术10油气水的地面集输和处理11开采指标12经济分析13实施要求。25 弹性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不变,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 26 溶解气驱开采特征:油藏压力不断降低,日产油量不断降低,瞬时生产气油比变化剧烈,一般处于无水采油期,变化很小.27 刚性水驱生产特点:油藏在生产过程中油层压力不变,井底流压不变,压降越大,采油量越
5、大,压降不变,采液量不变;油井见水后产油量急剧下降;生产气油比始终不变(开采过程中气全部呈溶解状态)28 原始地质储量: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根据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以及取芯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29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30 剩余可采储量:是指已经投入开发的油气田,在某一指定年份还剩余的可采储量。31 储量的计算方法:类比法,容积法,动态法。32 类比法:利用已知相类似油气田的储量参数,去类推尚不确定的油气田储量。3
6、3 容积法:在油气田经过早期评价勘探,基本搞清了含油气构造、油气水分布、储层类型及岩石物性与流体物性之后,计算油气田原始地质储量的方法。34 单储系数:单位面积和单位厚度控制的地质储量。35储采比(又称为储量寿命):某年度的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量之比值。36 采收率:累积采油量占原始地质储量的百分比。37 最终采收率:油田废弃时采出的累积总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值。38 无水采收率:油田在无水期(综合含水小于2%)采出的总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39 阶段采收率:油田某一开采阶段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40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分析:1天然驱动能量的大小及类型 2油藏岩石及流体性质 3油气藏的地质
7、构造形态 41 油田开发和采油技术对采收率的影响:1油气藏开发层系的划分2布井方式与井网密度的选择3油井工作制度的选择和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4完井方法与开采技术 5增产措施以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效果6提高采收率的二次、三次采油方法的应用规模机效果。 42 采出程度:截止计算时间为止所采出的总采油量和地质储量的比值。43 常用采收率测算方法:经验公式法,室内水驱油实验法,岩心分析法,地球物理测井法,分流量曲线法,动态资料分析法44 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含油小层组合在一起,与其它层分开,用单独一套井网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分析和调整。45 为什么要进行开发层系的划分?各油层之
8、间的差异:1河流相储层,沉积相变化复杂,导致形成的油藏不同,不同的油藏开采机理,驱动方式都不同,需要分层系进行开发2即使油藏类型相同,不同层系之间的油水关系可能不同3各个油层的油气水性质,地层压力可能不同4储油层的物性有差别,主要体现在油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面积,渗透率上。46 开发层系的划分原则:1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要有一定的厚度和储量2同一层系内的油层物性应接近,尤其是渗透率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有良好的隔层4考虑采油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不宜划分过细。47 为什么要进行注水开发?(天然能量开采的缺点和人工注水的优点) 人工注水的优点:1能保持高产,注水保持地层压力,可以保持较高压差生产,因
9、而产量高2驱油效率高,高压注水,水可将油层中的油驱向生产井底3容易控制和调整4采收率高,砂岩油田溶解气驱采收率为1531%,而水压驱动则可为3660%。碳酸盐油田溶解气驱采收率平均为18%,而水压驱动采收率可达44%以上5经济效果好。 存在的问题:I多数油田天然能量不充足,同时局限性大,不易控制,作用时间短II能量发挥不均衡,一般初期大,油井高产,但很快递减,不能实现稳产III油田的调整和控制困难IV采收率较低 49 早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注入,使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50 晚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注入,地层驱动方式已经转为溶解气驱51 中期注水特点:地层压力
10、低于饱和压力时注入,地层驱动方式转为溶解气驱,但析出气体未形成连续相52 目前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和点状注水。 53 边缘注水:边缘注水指注水井按一定的方式分布在油水边界处。 边缘注水的适用条件:油田面积不大(油藏宽度不大于45km);构造比较完整;油层结构单一,油层稳定;边部与内部连通性好,油藏原始油水边界位置清楚;流动系数(有效渗透率有效厚度/原油粘度)较高,(渗透率一般大于20010-3m2,粘度小于3mPas,注水井吸收能力好,能保证压力传递以使油田得到良好的注水效果 )54 切割注水:是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为较小单元,每一块面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油藏 工程 基础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