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仪器精度分析基本概念和考点.doc
《误差理论、仪器精度分析基本概念和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误差理论、仪器精度分析基本概念和考点.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测量范围:所谓测量范围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一起的被测量值的范围。2. 滞差:在输入量由小逐渐增大再由大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对用一大小的输入量出现不同大小的输出量,这种由于测量行程方向的不同,对应于同一出入量产生输出的差异统称为滞差。3. 零值误差:指当测量为零值时,测量仪器示值相对于零的差值,也可说是测量仪器的零位误差。4. 示值误差:指测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5. 齿轮空会:齿轮机构在工作状态下,输入轴方向回转时,输出轴产生的滞后量。6. 准确度: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响应能力。7. 等效节点:将一对共轭点A和A用虚线连起来,次虚线和光轴的交点为J,则透镜绕点J微量转
2、动,像点不懂,称为J透镜的等效节点,称过点J作光轴的垂面为等效接平面。8. 螺旋线误差:螺杆旋转一个螺距周期,在同一半径的圆柱截面内,加工形成的螺旋线轨迹与理论螺旋线轨迹之差。9. 灵敏度:即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反应能力。S=10. 阿贝原则:所谓阿贝原则,即被测尺寸与标准尺寸在测量方向的同一直线上,或者说,被测量轴线只有在基准轴线的延长线上,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11. 螺距积累误差:在给定长度范围内,任意两牙间的距离对公称尺寸偏差的最大代数和。12. 视差:指示器与标尺表面不在同一平面时,观察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引起的误差。13. 漂移:指仪器特性随时间的缓慢变化,通常表现
3、为零位或灵敏度随时间的缓慢变化,风别称为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14. 等效节平面:将一对共轭点A和A用虚线连起来,次虚线和光轴的交点为J,则透镜绕点J微量转动,像点不懂,称为J透镜的等效节点,称过点J作光轴的垂面为等效接平面。15. 量化误差:由于脉冲数字系统中,用脉冲或数码表示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因此介于两个脉冲或两个数码之间的值只能用与它相接近的脉冲或数码表示,这样便产生了误差。16. 透镜偏心差:是透镜的外圆中心轴与光轴的偏离程度。图134。17. 信号延迟误差:是由于中央处理器指令发出后,各级处理电路都有一定的延迟所造成的。18. 经济公差:在通用设备上,采用最经济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加
4、工精度。19. 生产公差:在通用设备上,采用特殊工艺装备,不考虑效率因素进行加工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20. 技术公差:在特殊设备上,在良好的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加工和检测时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21. 导向误差:是直线运动导轨副运动件的实际位置与理想几何位置的偏差。22. 旋合长度:两相配合的螺纹沿螺纹线方向相互旋合部分的长度称为螺纹的旋合长度。23. 主轴平均轴线:就是回转主轴的实际回转轴线变动范围中处于平均位置的那条回转轴线。24. 阿贝误差:测量仪器的轴线与待测工件的轴线须在同一直线上。否则即产生误差,此误差称为阿贝误差25. 艾里斑:指在校对量杆和量块一类的端面量具时,其支承点的位置选择应
5、以保证两端面平行度变化最小原则。26. 贝赛尔点:是对于在中性面刻有刻度尺的量具,水平支承是全长变化最小的支承点。填空:1. 螺母位置误差:在螺旋传动中,螺母实际运动曲线与理想运动曲线之差。2. 重复性评定方法:贝塞尔公式: S:实验标准差,在此即测量仪器的重复性。 重复性条件:人员,测量次数,量具与标准物质的重复性,测量时间,测量对象,测量重复性的独立性。3. 提高对准精度的方法:4. 测量系统组成:5. 仪器精度的计算方法:微分法,几何法,瞬时臂法,转换机构法。影响仪器精度的因素:仪器原理误差,形状特性,外部干扰特性,运动特性。6. 主轴回转轴:人们假定的一条没有回转误差的回转轴线。7.
6、螺旋副测量方法:8. 提高电子测量系统精度的主要措施:正确选择测量系统方案,减小漂移措施。9. 螺旋副传动参数:中径误差 ,螺距误差 ,半角误差 。10. 示值误差评定方法:比较法,组合法,分部法。简答题;1. 如何提高仪器的对准精度?a) 采用光电对准。b) 利用人眼对称度的灵敏度。c) 利用眼镜的体视灵敏度。d) 将纵向调焦变为横向对准。2. 什么是动态系统的传递函数?串并联计算方法?表明输入与输出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函数。零初始条件下线性系统响应(即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或z变换)与激励(即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记作G(s)Y(s)U(s),其中Y(s)、U(s)分别为输出量和输
7、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串联:并联:3. 提高滑动螺旋副传动精度的措施?采用双螺母,采用机动式螺旋副,采用弹性螺旋副。4. 消减齿轮传动误差方法?装配时的误差调相,多相位的齿轮叠层,整体齿轮。5. 微分法,几何法步骤,及优缺点?l 微分法的一般步骤为:1. 求出相应仪器的方程式,研究该方程是否可以微分。2. 根据误差的独立作用原则,对相应的参数球偏微分。3. 用原始误差 代替微分 ,一球的局部误差 ,即优点:简便,速度快,不宜出错。缺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参数不可微分,没有解决在一起方程式中未能反映的参数误差问题。l 几何法具体步骤:1. 做出机构某一瞬间是的示意图2. 在图上放大的画出误差。
8、3. 运用几何关系求出误差的表达式。优点:直观,醒目,不易出错,同时可以不预先给出传动方程式,使用于简单机构。缺点:不适用于复杂机构。6. 如何从装配调整中消除误差?单件修切法,分组选配。7. 如何进行误差调整?(不给力啊!真他妈长!)第一步,评价已制定出的个环节误差的允许值,观察个允许值在三个公差极限上的分布情况,以确定调整对象。一般是调整系统误差项目、误差影响系数较大的误差项目和较容易调整的误差项目。第二步是把低于经济公差极限的误差项目都提高到经济公差极限上。将其对仪器精度的影响从允许的仪器误差中扣除,得到新的允许误差值。第三步将新的允许误差值按等精度原则在分配到其余环节中,得出其余环节行
9、的允许误差值。经过反复多次调整,使得多数环节的误差都在经济误差极限范围之内,少数对仪器精度影响不大的环节的误差允许值提升到生产公差范围内。对于个别超出技术公差的误差环节实行误差补偿,是其误差的允许值扩大到经济公差水平。当大多数环节误差在经济公差范围内,少数在生产公差范围内,极个别在技术公差范围内,而且系统误差值小于随即误差,补偿措施少而经济效益显著是,即认为公差调整成功。8. 如何进行系统误差分配?先算出原理性的系统误差,在依据误差分析结果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可能环节,根据一般经济工艺水平给出这些环节具体的系统误差值,算出仪器局部的系统误差,最后合成为总系统误差。如果合成的系统总误差大于或接近于
10、仪器允许总误差,则说明所确定的系统误差不合理。如果系统误差大于仪器允许总误差的1/2或小于仪器允许的总极限误差,一般可减小有关环节的误差值,然后再考虑采用一些误差补偿措施如果系统误差小于或接近仪器允许误差的1/3,测初步认为所分配的系统误差值是合理的。这时只需确定随机误差在进行综合平衡。论述题一、 重复性条件:P207二、 平衡式测量系统(原理、优缺点、结构)P310三、 仪器精度设计步骤:P3551. 明确设计任务和技术要求2. 调差研究3. 总体精度设计:1) 系统精度设计2) 主要参数精度的确定3) 各部件精度的要求4) 总体精度设计中其他问题的考虑4. 具体结构精度设计计算1) 部件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误差 理论 仪器 精度 分析 基本概念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