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新规制度.doc
《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新规制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新规制度.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了深入推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实现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提升学校管理效益,规范学校领导、老师教学行为,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落实,为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全方面实施发明优良外部制约机制和相对宽松发展环境,建立面向新课程教学常规,特制订西苑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期望各中学,在落实制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五个结合”:1、落实制度和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结合起来,调动学校领导和老师内心情感,发挥其主动性、主动性和发明性。2、落实制度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学校领导、老师责任意识。3、落实制度和检验评价结合起来,立即把握真实情况,发觉问题,给予加强和改善。4、标准性和
2、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标准,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搞一刀切。5、全方面落实和关键落实相结合,以“全方面”促整体优化,以“关键”加强微弱步骤、突出关键工作。一、学校领导听课制度1、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副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老师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2、不一样年级、不一样学科、不一样层次老师课要全方面听,努力争取每年对全部老师课堂教学情况全部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老师、骨干老师、教学能力偏弱老师进行关键听课、跟踪听课,表现一定计划性、针对性。3、认真做好听课统计。(1)项目填写齐全。包含:学校、班级、科目、讲课老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
3、并标明听课节数。(2)统计简明扼要,突出关键。简记关键教学步骤、任务,关键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索结果、智慧结晶,是听课统计关键内容。听课时要随时统计下对所发觉闪光点或问题思索,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关键,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善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4、课后务必需和讲课老师立即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善教学、指导培养老师作用。5、教研室每学期对校级学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检验评价并抽查老师听课情况。各校也要立即做好老师听课情况检验评价。各中心校要做好对所辖学校领导老师听课情况过程和结果检验评价。二、学校领导、老师业务学习制度1
4、、集体学习。(1)学校领导班子组员每两周1次,老师每个月1次。(2)要重视学习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全部要确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含时间、内容、专题、主讲人等。 (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一直,要改变照本宣科,我念你听方法,要为更多学校领导和老师提供多个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一样见解。(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相关键学习内容讲解及研讨统计,其中研讨统计要成为学习统计关键组成部分。2、自学要求。(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6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3000字。(2)学习内容表现一定价值性、前瞻性,和自己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方面专著。(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
5、关键见解,精华所在,把关键精力放在摘记后思索,写下所感所悟。(4)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三、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1、制度:制订本校校本教研发展计划和对应奖惩方法,对校本教研成绩突出老师寄语表彰和奖励,并和考评、晋级评优挂钩。2、科研:每位校级学校领导负担并指导一个科研课题组或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研究课题,参与研究活动,并提出指导性意见或提议。3、教研:校级学校领导必需参与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教务主任蹲一个教研组(或年级组、备课组)经过参与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促进学校教研活动开展(教研活动统计中要有具体统计或领导讲话材料)。四、学校领导指导青年老师制
6、度1、坚持关键培养,塑造名师。每位学校领导确定自己培养对象,其中校长最少带1名、其它学校领导最少带2名老师。2、对有培养前途青年、骨干老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有计划、有针对性对她们擅长学科进行关键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不少于5节,其它学校领导不少于10节(在听课笔记上端注明“关键”字样)。并有评课指导统计。五、教学会议制度1、每年召开一次全体老师参与教育教学工作会,总结布署工作,表彰优异,进行经验交流活动。2、每年初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总结部署工作,进行教研专题研究结果展示、交流活动。3、定时召开领导班子会、各教研组长会,班主任会,有专门会议统计,诸如奖励晋级、评选优异、举行文
7、体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竞赛活动、大型会议和骨干老师评选、评优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重大事情有具体统计(学校大事记)。4、开好每七天例会,立即总结学校管理中存在问题,明确下阶段目标、任务。4、每项活动全部要有过程活动统计,归档备查。六、教学工作检验制度1、次数要求:各乡镇中学,每学期期中、期末对老师计划、备课、听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教研活动统计、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及相关材料等普查2次;乡镇中心学校对所辖学校领导教学分析、听课统计、业务学习、常规检验统计、老师评价材料等普查一次,对各校老师计划、备课、业务学习笔记,学生作业及相关材料抽查1次。2、职责要求。主管业务副校长要全过程亲自参与
8、检验,切实掌握教学工作全方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主管业务校长每次检验后全方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3、过程要求。(1)有统计:除统计数量、格式外,关键统计优缺点,要有具体经典例证。(2)有评价:每次检验全部要有等级评定,作为老师、教研组、学校工作质量形成性评价素材。期末对学校、教研组、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年末进行终止性评价。(3)有总结:每次检验结束或组织活动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并向学校领导或老师通报。七、老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1)各乡镇中学要制订以师德、能力、效能为关键任课老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乡镇中心校进行有效调控。(2)每次常规检验统
9、计(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年末进行终止性评价,并写出评语判定;各乡镇中学将本校老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连同评语判定上交各乡镇中心校一份存档。老师终止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依据。(4)各中学要建立老师发展个人专题档案,内容包含工作计划、总结、形成性及终止性评价材料、受奖情况等,真实全方面统计、反应老师工作轨迹及业绩。(1)各中小学要制订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价方案。(2)每学期经过定时检验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年末进行终止性评价。八、教研活动要求教研活动,是改善课堂教学,提升老师教学能力,促进老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有效路径之一。所以,为深入强化教研
10、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以下要求: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各校依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学校领导负责、一名骨干老师任组长,并落实学校领导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管理。建立以校为本研究制度,形成学校把关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老师五级一线管理网络。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8次,每次活动时间依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2、制订切实可行教研活动计划各校依据本校工作计划、各乡镇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切实可行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依据学校教研工
11、作计划制订本组活动计划。3、做好统计活动统计要规范,提倡采取学校统一印制表格式,内容包含老师基础情况,考勤统计、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统计(时间、地点、内容、过程统计等)。要具体统计每次活动中心议题,每个讲话人讲话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共识或得出结论,取得效果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活动统计本要留足统计活动过程篇幅,讲话材料要附后装订。)4、活动内容、形式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是专题讲座、课题引领、研讨交流、评课、说课、说教材、教学反思、案例研究、同课异构、质量分析、竞赛等,让每位老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和吸引力,调动老师参与
12、教研主动性、主动性。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急需处理、关键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关键,并围绕研究关键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每个老师就某个问题,充足发表个人见解,努力争取短小、精悍,内容新奇,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足研讨,共同提升。5、立即总结、交流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关键研究情况进行全方面总结,基础结构为总结成绩(关键)、指明问题、提出改善意见。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经过多个形式展示研究结果,达成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升目标。让教研组成为培养老师摇篮,提升老师素质渠道,开展专题研究路径。九、学科教学计划要求1、制订学科教学
13、计划基础要求:(1)老师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计划。()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关键内容包含:学生基础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和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情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关键、教学难点,教学改革设想、实施计划具体方法、教学进度表、关键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课时分配。(和培优辅差计划)2、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问题:(1)熟悉教材:制订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内在联络和基础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关键;把握教材难点、疑点
14、、关键点,考虑教学中实际困难和对应教学策略和应做好准备工作等。(老师能够结合参考书将教学总目标要求批画在书上。)要表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观念。(2)重难点确实定:依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老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实状况,针对存在具体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研究关键,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努力争取“小”、“实”、“活”,表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法、方法等方面设想。(4)实施教学计划具体方法:完成教学计划具体方法是教学计划关键部分。老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
15、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后,从怎样提升本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专长、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制订行之有效具体方法,做到:落实、践行新教学理念。老师应在优异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些具体路径、方法、手段等来达成预期目标,表现教育改革大方向,要注意多个策略优化和有机结合。 表现老师教学个性。必需充足考虑教学共性和老师个性有机结合。好教学方法不仅要遵照教育规律,而且要表现施教者本身教学经验、教学观念和教学个性,还要建立在学生可发展性基础之上。惟有“以人为本”,方法才行之有效。应充足考
16、虑学生实际情况。老师在制订教学方法时应充足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和非智力原因影响,从而提出含有针对性方法,应重视实效性。要从“一切为了全体学生全方面发展”出发。应表现一定可行性、可操作性。制订方法应努力争取具体、明确、易行。(5)后进生教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有针对性、相关键教导及转化方法。重视过程和方法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价值。切实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起责任来,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愉悦。 3、计划管理:学校要对老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十二个月级每一学科全部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老师,学校要
17、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十、备课要求备课总要求是课前有思索、有思绪,能说课。对不一样发展阶段老师(如新任老师、成熟老师、优异老师)能够有不一样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空间,重视实效。新课程下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管理,形成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标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含有老师个人风格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些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备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教学 常规 管理 规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