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模板.doc
《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模板.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分子企业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教材业务步骤重组和ERP系统应用北京用友软件股份U8咨询部目录序言:一场席卷全球企业管理革命4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特点4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管理革命6业务步骤重组8一场新管理革命8影响我们时代三股力量(3C)9业务步骤重组10BPR和BPI10三类企业需要重组11业务步骤重组关键标准11业务步骤重组一个经典案例13世界范围内浪潮13业务步骤重组“关键成功原因”13业务步骤重组三个面向13面向作业步骤13面向用户13面向IT技术合理利用(兼谈BPR和IT关系)13ERP系统发展历程13六十年代时段式MRP系统13七十年代闭环式MRP系统13八十年代MRP II系统13
2、九十年代ERP系统13面向二十一世纪ERP系统发展13ERP系统管理思想13ERP系统和MRPII区分13ERP系统管理思想13ERP系统应用理念13ERP应用管理理念13ERP应用过程工作理念13ERP应用咨询理念13ERP系统成功应用模式13何为IT“黑洞”13IT“黑洞”成因13IT应用模式分析13ERP应用成功两个前提13ERP应用成功标志13中国ERP系统应用回顾和展望13ERP系统特点13现在中国企业对ERP系统认识13MRP II在中国企业应用现实状况分析13MRP II应用现实状况对企业实施ERP系统启示13培育健康ERP市场应注意多个问题13ERP系统应用和管理咨询13ERP
3、系统应用失败教训缺乏管理咨询13ERP系统应用关键步骤软件实施过程13ERP系统实施成功保障专业咨询企业13中国咨询产业发展分析13中国咨询产业发展历程13提升国家关键竞争力原动力咨询产业13咨询产业结构体系13未来中国咨询产业发展时序13一场席卷全球企业管理革命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用户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停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停缩短、市场竞争日趋猛烈,这些组成了影响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三服力量:用户(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改变(Change)(
4、简称3C)。为了适应以“用户、竞争和改变”为特征外部环境,过去在工业经济时代商业规则和“科层制”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适用于今天企业发展,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生存。这从而引发了90年代以“业务步骤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简称BPR)和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系统应用为关键内容一场新管理革命。业务步骤重组最初于1990年由美国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在“Reengineering Work:Dont Automate,But Obliterate”一文中提出,以后Michael Hammer和C
5、SC Index首席实施官James Champy于1993年发表了企业重组:企业革命宣言,以后,BPR作为一个新管理思想,象一股风潮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它工业化国家,并大有风靡世界之势。BPR被称作是“恢复美国竞争力唯一路径”,并将“替换工业革命,使之进入重组革命时代”。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适应该代企业外部竞争环境改变,为企业实现对业务步骤中全部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从而达成改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目标最关键信息技术手段。即使作为一个管理思想BPR和作为一个管理手段ERP系统并没有直接关联,但为了将BPR由思想转变为现实,并达成实施BPR理想目标,ERP系统应用是必不可少。和此同时,在应用ERP
6、系统之前不对企业进行业务步骤重组,ERP实施应用也极难成功,所以,在企业实施业务步骤重组同时应用ERP系统,对实现企业管理绩效显著改善这个目标而言是最完美结合。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特点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手工业作坊向工厂生产方向发展,出现了制造业。以后,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正式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在工业经济时代,全部企业无一例外地追求着基础相同营运目标,即怎样实现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以期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劳动分工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手段之一就是提升生产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劳动成本和设备成本并提升单位时间产出量。最好生产模式就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描述别针工厂,经过分工工人各自负
7、责别针一个工序,比每个工人全部独自完成全过程生产效率高几百倍,这就是亚当斯密首次提出劳动分工原理。美国汽车业先锋亨利福特(Henry Ford)一世将劳动分工概念应用到汽车制造上,并由此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大规模生产以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现实。几乎和福特同时代通用汽车企业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在福特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再次向前推深入,斯隆实际上树起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第三个里程碑。福特依据劳动分工原理化解汽车装配工作,把它拆成一系列毫不复杂任务,使每个工人工作全部很简单易学。然而,人员协调和工人工作结果组合过程却所以而变得复杂很,管理方面显然跟不上高效率工厂系统
8、需求了。斯隆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上,并使之和工人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有了这么完整工人及管理人员系统分工,汽车业才真正称得上“大规模生产”。能够说,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以一个独特方法生产产品。企业生产适应于制造大量相对简单而又标准化产品。其关键是使生产每一步骤规范化和简单化。于是伴随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单位产品成本便大幅度下降。工业经济时代特征是分解再分解,成功来自把已知整体分解为部件,而部件再分解为元件。这个时代目标是效率,而效率取得是经过各个元件最优化生产,从而实现产品整体最优化生产。合理控制库存以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手段之二就是合理控制库存,降低资金
9、占用,从而降低单位产品资金成本。为此大家研究出多种库存控制方法,经过不停发展,到以后最有影响就是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企业依据市场需求或订单量,在考虑生产能力许可情况下,确定生产计划,进而确定为满足生产过程物料需求计划。依据物料需求计划组织物料采购,从而合理控制库存量,降低单位产品资金成本。制订合理物料需求计划本质上是一个大量信息处理问题,在传统手工管理方法下极难达成预期目标。直至50年代中期,计算机商业化应用才开辟了企业管理信息处理新纪元,这对企业管理所采取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而在库存控制和生产计划管理方面,这种影响比其它任
10、何方面全部更为显著。采取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MRP系统,从六十年代时段式MRP系统发展到七十年代闭环MRP系统,最终发展为八十年代MRP II。八十年代MRP II实际上已由原先物料需求计划(MRP为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缩写)发展为制造资源计划(MRP为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缩写),表面上英文缩定名称相同,但内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MRP II是一个把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管理步骤进行一体化管理和集成运行企业管理系统,系统运行去掉手工业务步骤中无须要反复性工作,降低数据间不一致性现象并提升了工作效率,也
11、实现了企业资金流和物流统一管理。在MRP II中,物料需求计划MRP和库存控制仍然是系统关键功效。企业经过应用MRP II系统进行库存控制并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包含资金、设备、人力等)有效利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这也是工业经济时代后期企业管理另一个特点。重视改善各单个步骤管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依据劳动分工标准组织大规模生产,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企业重视对内部各个步骤改善。关键有:总体质量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按时生产JIT(Just-In-Time)、并行工程SE(Simultaneous Engineering)等。TQ
12、M重视对生产过程人员和技术管理,强化各部门职责,强调生产各步骤之间或部门之间以“内部用户(Internal Customer)”概念和形式进行衔接。JIT作为一个生产方法,它经过简化生产步骤和根除不良库存对生产影响来优化工厂内物流过程。SE在美国很著名,它是对新产品开发、设计和制造一个组织形式管理。能够说这些对企业各个业务步骤进行改善多种方法,假如实施适当,也会显著改善企业管理绩效。但需要指出是,这些方法全部有是面向企业业务管理各个单一步骤,而不是面向企业整个业务步骤。面向单一步骤改善管理而没有考虑企业整体业务步骤合理性和改善,实际上也是劳动分工标准应用在企业管理上强调部门职能表现,这一样也是
13、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又一个关键特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管理革命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今天,现实社会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悄然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时代背景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需要进行一场新管理革命。关键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技术创新连续进行,速度不停加紧在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含有一定阶段性,产品改变相对稳定,从而企业能够将产品生产分解再分解,使生产每一步骤规范化和简单化,并经过规模化大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工业经济时代相反,知识经济时代目标是创新(Innovation):发明性能更新更高产品,或
14、是用新工艺把部件组成优质低价现有产品。创新不是一个现象,工业革命便是从蒸汽机开始,经过如汽车和电灯等创新结果。不过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工业经济时代完全不一样。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没有计划,带有很大偶然性。造成工业革命创新及其对社会经济影响,出乎预料,令人惊讶。知识经济社会中创新,则是有计划常规活动。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通常来自杰出个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则关键是集体合作产物,极少有单独个人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一旦完成,长时期较少改变。而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连续出现。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创新,而不是效率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对效率追求。因为在存在竞争情况下,成本最低生产便会取胜。但在知识
15、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优势来自对创新追求。首先或早期生产新产品、使用新工艺或提供前所未有服务,能够取得一定时间垄断利润,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用户需求瞬息万变,产品周期不停缩短在知识经济时代,那种“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买方市场”使用户选择范围大大拓宽,也使得她们对产品期望值在不停提升,她们不再满足于合理价格,而且还要追求产品个性化,企业往往要依据用户需求“量体裁衣”,这么肯定形成多品种、小批量定单,使得企业无法继续享受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大量替换产品使得任何一家企业全部无法垄断市场,而贸易壁垒取消还意味着用户不仅仅能够从本国产品还能从外国产品中寻求其最好
16、利益,于是用户不再有耐心为某一个产品而长时间地等候了。这也意味着产品生命周期不停缩短(从若干年缩短到多个月甚至到几天),企业假如不能即时对市场需求改变作出快速响应,不能在短时间内开发、生产并销售出其产品,企业就会被淘汰出局。竞争空间不停扩大,猛烈程度不停加剧伴随各国市场开放、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企业发展已进入国际化发展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可逆转,企业竞争将不再受地域限制,任何企业全部要承受来自国际化企业发展竞争压力。其次,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进行专业化灵活多便生产或服务,并以其低成本运行对规模化企业高成本运行直接产生竞争威胁。以上多个方面,能够归纳为影响我们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三股力量,即是:
17、用户、竞争和改变。时代改变,要求我们必需审阅我们已经习惯了管理模式。18世纪以来,从亚当斯密到福特到斯隆对汽车企业精密分工,分工理论一直把中心放在部分作业效率提升上,而忽略了整个步骤优化,产生了缰化本位主义和“见树不见林”盲点。而且专业分工造成了金字塔式“科层制”组织模式,企业管理层次重合、冗员多、成本高、浪费大、对市场反应迟缓等缺点,阻碍了企业深入发展。企业等级结构形成根本原因是有效管理幅度限制,即当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必需经过增加管理层次来确保有效领导。然而在企业规模一定情况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当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时,企业就趋向高耸式结构,反之则趋向扁平式。工业革命
18、早期,“科层制”以其动作稳定、连续并可预见特点,盛行一时。这种重视纵向分工、强调命令控制高耸式等级体制在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全部能找到其踪影,而大企业更是深深地打上了它烙印。科层制中组织层次过多会引发沟通成本剧增,而且伴随企业规模有扩大、延长了信息沟通渠道、从而增加信息传输时间、可能会造成延误时机和决议过程失误。因为指挥路线过长,上下级关系不确定,会造成管理上真空地带,碰到问题无人负责。另外,在科层制管理体制下,各子单位往往会精心构思自己行为,使自己目标凌驾于整个组织目标之上。这种分散主义和利益分歧,或许能够实现局部利益提升,但却弱化了整个组织功效。管理过分细化,使得管理成本加大,日见膨胀信息量和
19、信息流通量正在成为无形障碍,大家发觉,问题不在工作本身,也不在工作人,而是在整个步骤结构,在信息技术推进下,亚当斯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管理革命正在进行,这就是以“业务步骤重组”为关键内容管理模式革命和以ERP系统应用为主体管理手段革命。业务步骤重组企业取得突破性成长有效路径 假如说JIT和TQM等概念是八十年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主旋律话,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本文译为业务步骤重组)则无可争辩成为九十年代企业管理新时尚。自以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和CSC Index首席实施官James Champy于1993年发表她们企业重组:企业
20、革命宣言以来,BPR作为一个管理思想,立即风靡世界,成为一股新管理革新浪潮。Hammer本人甚至被Business Week评为本世纪最有影响力四位管理大师之一。在它影响下,多种重组之声不绝于耳,如Redesign(重新设计), Reorganization(重新组织), Reposition(重新定位), Revitalization(重新充满活力)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重组一切”(Re-everything)时代。在全部这些重组声浪中,BPR以其丰富内涵而受到世界范围内企业领袖广泛关注。中国IT领域明星企业-沈阳和光集团,已率先委托国际著名顾问企业为其定身打造业务步骤重组。作者本人在走访中
21、国企业过程中,也发觉部分有远见企业家在思索并提倡职员考虑其日常行为(或业务步骤)和企业经营目标有何关联,所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走向这条通往企业突破性成长成功之路。一场新管理革命 自从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分析(即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劳动分工原理以来,这套商业规则指导企业运行和发展长达两个多世纪。先是美国汽车业先锋开拓者亨利福特(Henry Ford)一世将劳动分工概念应用到汽车制造上,并由此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以后成为人类历史上现实。几乎和福特同时代通用汽车企业总裁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Sloan)在福特基础上将劳动分
22、工理论再次向前推深入,斯隆实际上树起了劳动分工理论发展第三个里程碑。福特依据劳动分工原理化解汽车装配工作,把它拆成一系列毫不复杂任务,使每个工人工作全部简单易学。然而,人员协调和工人工作结果组合过程却所以而变得复杂很,管理方面显然跟不上高效率工厂系统需求了。斯隆正是在此基础上,将劳动分工理论应用到管理部门专业人员之中,并使之和工人劳动分工呈平行发展之势。有了这么完整工人及管理人员系统分工,汽车业才真正称得上“大规模生产”。 在二十世纪立即结束九十年代,这套劳动分工规则受到了挑战。大规模生产已越来越多被大量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所替换。Hammer和Champy以思想家口吻
23、开始了对我们所处时代企业革命描述: “一整套两个多世纪之前拟订标准在19世纪和20世纪岁月里对美国企业结构、管理和实绩起了塑造定型作用。在这本书里,我们说,现在应该淘汰这些标准,另订一套新规则了。对于美国企业来说,不这么做另一条路是关门歇业。”这里,Hammer和Champy所说新规则就是当今风靡全球业务步骤重组(BPR)。 在现在经济社会,已经极难想象会有一支管理队伍没有深深地贯注于企业业务步骤重组。首先,改变企业现实状况并使之得到提升是管理人职员作全部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有意或无意地从事着业务步骤重组工作。业务步骤有效性由新经济业务绩效所决定。运行绩效,则由赢利能力、用户满意、资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业务流程 重组 ERP 系统 应用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