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水径土方开挖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水径土方开挖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水径土方开挖综合项目施工专项方案.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工程概况11.1地理位置11.2设计情况11.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1.3.1工程地质11.3.2水文地质21.4周围环境、管线、交通情况21.4.1环境情况21.4.2地下管线情况21.4.3交通疏解情况22施工安排32.1工序安排32.2总体施工方法33前期准备33.1技术准备33.2施工机械设备33.3施工人员配置43.4多种周转性材料投入计划44关键项目施工方法、工艺步骤及技术方法54.1基坑开挖总体方法54.2基坑开挖标准54.3基坑土方开挖64.3.1开挖准备64.3.2开挖及钢支撑架设工序64.3.3基坑开挖84.4基坑石方爆破94.4.1爆破开挖基础标准94.4.2
2、石方爆破开挖次序94.4.3基坑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工序关系104.4.4台阶爆破参数设计104.4.5石方控制爆破技术124.4.5.1减振控制方法124.4.5.2飞石控制方法144.4.5.3控制和减弱空气冲击波、气浪和噪声方法154.4.5.4防尘和减尘关键方法154.5钢支撑164.5.1钢支撑设计部署164.5.2钢支撑架设方法及步骤164.5.3钢支撑架设工艺174.5.4钢支撑拆除195施工监测195.1.1围护体定向位移监测245.1.2围护桩顶部沉降监测255.1.3钢支撑轴力监测265.1.4基坑周围地表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265.1.5基坑隆起监测275.1.6地下水位改变
3、监测275.1.7围护结构两侧土压力及底板土压力监测285.1.8观察标准及预警值285.1.9预警值286关键管理目标和确保方法286.1工期目标286.2质量目标、质量确保体系及技术组织方法286.2.1质量目标286.2.2工程质量确保体系296.2.3工程质量确保组织机构图306.2.4工程质量确保方法306.3安全目标、安全确保体系及技术组织方法356.3.1安全目标356.3.2工程安全确保体系356.3.3工程安全确保组织机构图356.3.4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366.3.5工程安全确保方法366.3.6爆破安全防范关键和方法446.4文明施工方法466.4.1卫生管理466.4.
4、2大气污染476.4.3水污染476.4.4噪声污染476.4.5场容场貌管理486.4.6现场施工道路管理486.4.7材料堆放管理486.4.8办公生活区管理486.4.9治安管理方法486.4.10标准化工地建设方法496.5环境保护方法496.5.1环境保护水保目标496.5.2环境保护水保标准506.5.3环境保护方法507工程风险及应急预案517.1工程风险分析517.2应急组织机构及制度527.2.1应急领导机构527.2.2估计和预警机制建立537.2.3应急响应组织机构建立547.2.4应急保障557.2.5事故汇报和处理567.2.6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577.2.7监督
5、管理577.3应急预案587.3.1基坑坍塌事故应急预案587.3.2基坑涌水事故应急预案597.3.3基坑大幅变形应急方法607.3.4钢支撑失稳应急方法607.3.5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617.3.6周围建筑物变形、裂缝应急预案627.3.7防台、防汛应急预案627.3.8触电事故应急预案637.4应急物资64上水径站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地理位置深圳地铁5号线上水径车站在龙岗区上水径村一处山坡上,所在地域为丘陵。详见附图1:上水径站明挖段施工场地平面部署图1.2 设计情况本站明挖段长度48.3m,采取围护桩支护开挖。围护结构采取1200mm1350钻孔灌注桩+600旋喷桩止
6、水,现在已施工完成。基坑开挖时采取600mm、t=16mm钢管作为横撑。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3.1 工程地质本场地关键地质结构西端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浆侵入作用,花岗岩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坡残积层,地表局部为人工素填土;东端地质结构为侏罗系中统角岩。依据岩土时代成因及其工程特征,本场地地层分为6主层17亚层,关键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全风化角岩、强风化角岩、中等风化角岩、微风化角岩。各层特点以下:素填土:关键成份粘性土,夹砂和碎石颗粒,黄褐色、褐黄色、砖红色、褐灰色等,硬塑坚硬,土质不均;分布于DK28+507.74DK28+585.93段及DK28+611.98DK28+634.30段。
7、揭露厚度0.506.80m,层底高程43.4569.38m,层底深度0.506.80m。粉质粘土:褐黄色黄褐色、棕红色等,软塑坚硬,局部含少许砂砾,平均压缩系数0.10.2=0.56MPa-1,平均压缩模量ES=3.57MPa,具中等高压缩性,=17.48kN/m3。沿线路较普遍分布。揭露厚度1.007.10m,层顶高程54.0783.21m,层顶埋深0.004.20m。全风化角岩:褐黄色夹青灰色、褐黄色夹浅灰色、青灰色、褐黄色等,岩体呈土状,局部夹强风化块或未完全风化长石。平均压缩系数0.10.2=0.40MPa-1,平均压缩模量ES=4.97MPa,具中等高压缩性,=18.48kN/m3。
8、沿线路DK28+517.15DK28+634.30段普遍分布。揭露厚度0.9012.0m,层顶高程24.5556.40m,层顶埋深4.2022.40m。强风化角岩:褐色、褐黄色、褐灰色、褐黄色夹青灰色、褐黄色夹浅灰色、青灰色等,岩体砂土状及碎石状,平均压缩系数0.10.2=0.33MPa-1,平均压缩模量ES=5.99MPa,具中等高压缩性,=18.71kN/m3。沿线路DK28+517.15DK28+634.30段普遍分布。揭露厚度0.7012.10m,层顶高程21.9563.38m,层顶埋深6.0025.00m。中等风化角岩:褐灰色、褐黄色、灰色、青灰色,岩芯呈块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节
9、理裂隙发育,裂隙面有浸染。微风化角岩:青灰色,风化裂隙较发育,取芯较完整,岩芯多呈碎块、柱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1.3.2 水文地质 地下水类型、赋存、径流排泄及和地表水关系深圳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转换改变。每十二个月59月为雨季。本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关键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总径流方向为由北向南。地下水排泄路径关键是蒸发。关键补给起源为大气降水。 各岩土层富水性及渗透系数素填土在大部分场地分布,成份以粘性土夹砂砾为主,具弱透水性;坡积粘土,具弱透水性;全风化角岩具中等透水性,渗透性从上向下逐步增大;强风化角岩、中等风化角岩
10、具中等透水性;微风化角岩具弱等透水性。1.4 周围环境、管线、交通情况1.4.1 环境情况车站地处丘陵,地形起伏很大,西端为山顶,上方有计划市政道路,东北角临近坡脚村民房屋,其它部位为菜地、果园及山地,建筑物及管线较少,场地内无市政道路,对交通不会造成影响。施工车辆经车站3号出入口、梅子园后进入吉华路,长度约120m,吉华路车流量较大。1.4.2 地下管线情况上水径车站处管线关键为东北角一根800雨水管,已改迁至车站基坑以外,主体施工完成后,可视需要进行回迁。1.4.3 交通疏解情况本车站无交通疏解。2 施工安排2.1 工序安排本站明挖基坑上部采取放坡开挖,下部围护桩支护开挖,其中边坡开挖和围
11、护结构已完成。施工次序为:施工准备明挖基坑开挖及架设钢支撑。2.2 总体施工方法上水径站基坑开挖剩下土方约2方,石方约3000方。车站明挖段土方开挖拟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高于现实状况施工便道,均用挖机在基坑内直接挖装外运。第二次:自卸车无法进入基坑内,采取多台挖机台阶进行翻运至基坑外装车外运。第三次:剩下土石体均由挖机在基坑内开挖、翻运,50t履带吊垂直吊送至基坑外装车外运。土石方每开挖一层,架设一层钢支撑,钢支撑应依据现场施工情况随时跟进,在含有工作面后立即架设。详见附图2:上水径站明挖段现实状况便道纵断面图、附图3:上水径站明挖段土方总体分次开挖示意图、附图4:上水径站明挖段土方第二次开挖
12、后状态示意图、附图5:上水径站明挖段土方开挖完成后状态图3 前期准备3.1 技术准备(1) 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和要求,对图纸疑点认真统计汇总,准备图纸会审;(2) 各工序施工前,向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杜绝因技术交底不到位而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事发生。(3) 依据进度要求,提出多种施工计划,如分阶段材料计划、钢筋加工计划、模板加工计划、原材料检验和试验计划、机械设备进场计划等;(4) 建立工程文档,设专职资料员搜集施工中内业资料,包含施工前期资料、设计变更、施工洽商、会议纪要、工程声像资料等。3.2 施工机械设备主体开挖机械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进场时间1履带挖掘机P
13、C220斗容1.7 m3台3开工进场2履带式吊车50t台1按进度配置3挖机SH100台2开工进场3自卸汽车EM44315T辆8按进度配置5吊车台1开工进场6洗车器台4开工进场7塔吊座1开工进场3.3 施工人员配置上水径站土方开挖劳动力使用计划序号人员类别备注8月9月10月1管理人员2322挖机司机6843汽车司机101044塔吊司机3335塔吊指挥3336塔吊司索3337电焊工4448电 工2229喷浆人员10101010普工3030103.4 多种周转性材料投入计划每个月按材料购置计划备齐资金,以确保物资供给。钢材提前30天采购,确保施工需要。喷射混凝土采取自拌混凝土。详见下表:上水径站关键
14、材料使用计划表序号材料名称 单位备 注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1型钢(支撑)t005005004 关键项目施工方法、工艺步骤及技术方法4.1 基坑开挖总体方法土方开挖均采取挖掘机翻运挖装,部分用履带吊配合装车;土石方运输时,直接让运土车辆开至开挖面直接装土石方; 经过挖掘机数次翻运至基坑外装车外运;利用履带吊垂直提升土石方至基坑外装车外运。钢支撑架设随基坑土石方开挖进行,钢支撑先在地面上按实测长度拼装好,然后用吊车或塔吊在现场吊装,支撑两端头作用在钢围檩上。4.2 基坑开挖标准:(1) 基坑开挖施工以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节点工期为标准。土方开挖次序方法必需和设计工况相一致,严格根据时空效应
15、理论,掌握好“分层、分段、分块、对称、限时”五个关键点,并遵照“竖向分层、水平分区分段、开挖支撑、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基坑底垫层到设计要求标高后立即浇注”标准,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快速施工,先中间后两侧,确保两侧预留土体护壁,降低围护桩悬臂时间和悬臂长度。每步开挖所暴露部分桩体宽度控制在36米。(2) 基坑开挖前15天开始降水,依据设计,基坑周围堆载标准段钻孔桩后超载20Kpa,端头井处钻孔桩后超载30Kpa。(3) 基坑开挖时,其纵横向边坡放坡应依据地质、环境条件采取安全坡度。每步开挖所暴露部分地下桩体宽度控制在3-6米,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2.5-3米,严禁在一个工况条件下,一次开挖到底。
16、钢筋、钢支撑、弃土等堆载应远离基坑顶边线5米以外,预防侧压力过大,依据设计要求,基坑周围堆载不得大于20Kpa。(4) 纵向放坡开挖时,应在坡顶外设置截水沟或挡水土堤,预防地表水冲刷坡面和基坑外排水再回流渗透坑内,预防边坡坍塌。(5) 加强明水排放,在基坑开挖后,应立即设置坑内排水沟和集水井,配置潜水泵立即排除集水井里集水,预防坑底积水。在雨季施工,严格实施雨季施工方案。(6) 每一工况挖土及钢支撑安装时间间隔不得超出12小时,对各道支撑必需采取可靠支托和连接,预防因围护结构变形和施工撞击而发生支撑脱落。(7) 机械挖土时,坑底应保留300mm厚土层用人工挖除整平,预防坑底土扰动。(8) 挖土
17、机械、车辆和施工人员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操作,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桩,钢支撑顶面严禁堆放、悬挂杂物。4.3 基坑土方开挖上水径车站围护结构土方开挖剩下土方约2m3。按上水径车站施工总布署,采取开挖方法从上水径车站西端头向东端头(向大里程方向)开挖,每个施工区域内进行分段分层开挖,纵向分段,竖向分层施工。4.3.1 开挖准备 对在施工中存在止水隐患地方事优异行封堵。 基坑围护结构已经达成设计强度。 已经备足排除基坑积水抽水设备。 降水、排水管布设已满足开挖要求。 开挖前弃土场地、钢筋加工、钢支撑堆放场地已落实计划好。 交通导行方法已经得到实施。 基坑四面排水沟已经修好,并能够
18、正常使用。 依据基坑开挖进展情况,做好基坑临边防护,检验在基坑四面已搭设防护栏杆有没有松动,护栏外侧挂设绿色密目安全网有没有封闭。4.3.2 开挖及钢支撑架设工序土方开挖及钢支撑架设施工次序图序号图 示说 明11.基坑开挖前15天进行基坑降水;2.采取明挖法进行上水径车站主体基坑开挖;3.现在车站西段第一道钢支撑已架设完成,东段因为场地原因第一道钢支撑暂未架设;4.对基坑开挖采取中间掏槽开挖,尽早架设钢管支撑,以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安全。21.采取明挖法进行上水径车站主体基坑开挖;2.掏槽开挖至第二道支撑以下位置时,采取吊车架设第二道钢管支撑;3.对基坑开挖采取中间掏槽开挖,尽早架设钢管支撑,以确
19、保基坑围护结构安全。31.采取明挖法进行上水径车站主体基坑开挖;2.掏槽开挖至第三道支撑以下位置时,采取吊车架设第三道钢管支撑;3.对基坑开挖采取中间掏槽开挖,尽早架设钢管支撑,以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安全。41.采取明挖法进行上水径车站主体基坑开挖;2.掏槽开挖至第四道支撑以下位置时,采取吊车架设第四道钢管支撑;3.对基坑开挖采取中间掏槽开挖,尽早架设钢管支撑,以确保基坑围护结构安全。51、待中板、纵梁达成设计要求强度时,拆除第三道支撑倒撑到下部,施作地下二层(或顶板)中板、中纵梁;2、待二层中板、中纵梁混凝土强度达成设计要求强度时,拆除第三道支撑;浇筑地下二层侧桩、中柱、电梯井;3、施作地下二层
20、中板、中纵梁。4.3.3 基坑开挖土方开挖次序、方法必需和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照“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标准。(1) 利用现有暗挖段施工便道和出土口进行第一层(施工边道坡底开挖至标高37.8m,)土方开挖。利用施工便道,将施工便道上方土体开挖完成,自卸汽车进入基坑装运。该段土方估计7000m3。(2) 第一层开挖完成后,在暗挖段洞门口预留出3m长台阶不进行开挖,该3m由暗挖段作业队施工。见上水径明挖段第一次土方开挖示意图(3)第二层开挖,从暗挖段预留台阶前进行分段分层开挖。依据挖机臂长控制范围,采取分为4段4层,每段89m,每层44.5m并按1:0.5坡率进行开挖。4台挖机进
21、行循环挖土翻运作业,土方翻运至基坑外,自卸车在基坑外装车外运。此次开挖标高30m左右,估计土方13000m3。见上水径明挖段第二次土方开挖示意图(4) 剩下土方因为场地长度仅40m,但深度23m,挖机无法继续将土方翻运至基坑外,采取50t履带式吊车配合挖机对剩下土石方进行第三次开挖。经过2台挖机将土石方开挖翻运至基坑中间(距履带式吊车水平距离小于20m)时,然后将土石方装斗(料斗尺寸2m2m1.5m),利用履带式吊车垂直起吊至基坑外,自卸车在基坑外装车外运。后续石方也采取相同措施外运装车。见上水径明挖段第三次土方开挖示意图(5) 开挖时每挖一层,立即架设本层钢支撑,随时喷射C20混凝土支护,然
22、后向下继续开挖。(6) 基底严格控制最终一次开挖,控制超挖。(7) 为确保基坑稳定,垫层施作完7天之内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成。(8) 开挖过程中设专员立即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地层和设计不符时,立即和设计、监理单位沟通、共同处理。(9) 设排水沟,渗水及雨水立即泵抽排走。因为南方天气多变,时有暴雨,在暴雨前要立即封闭开挖面,并备足排水设备,做好预警工作,确保基坑安全。(10) 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11) 基坑开挖许可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序号项目许可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坑底高程+10,-20每段基坑或长50m5用水准仪2纵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水 土方 开挖 综合 项目 施工 专项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