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概述.docx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概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概述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概述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把握好五个方面 3 一、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1 二、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城乡二元壁垒 24 三、实施跨省指标交易,打破市场化交易地域限制 28 四、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33 五、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用地整体效率和效益 36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把握好五个方面 2022 年注定是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新土地管理法从元旦起正式实施,国务院在 3 月发布了 关于授权和托付用地审批权的确定,中共中心、
2、国务院在 4 月和 5 月先后出台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看法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它们均把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放在了显著位置,释放出新时代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剧烈信号。若干年后回望,2022 年必将是开启中国第三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元年,我国必将迎来一个如农村土地承包制和城市土地批租制改革那样汹涌澎湃的宏大时期!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从安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认为最宏大的土地革命有三次。第一次是 20 世纪 80 年头初的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本质上看是农村土地的全部权和运用权两权分别,为中国带来了几十万亿元的财宝。11
3、018 年,春雷一声震天响,小岗村“18 个红手印”催生的“大包干”点燃了整个中国 的改革热忱,11012 年起全国全面实施包产到户。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极大地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不仅农夫可以走南闯北打工创业, 全国粮食产能也“芝麻开花节节高”,由改革初的 3 000 亿公斤左右, 到 11016 年首次突破 5 000 亿公斤大关,现在基本稳定在 6 500 多亿公斤,相比改革之初,年产能增长了一倍多,我们将粮食平安的“中国碗”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中。农村生产力特殊是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林牧副渔产能增加、税收增长等,保守估计每年为农村新增 1 万多亿元的财宝增值。改革开放 40
4、 多年来,累 计创建了 40 多万亿元财宝。 其次次是 20 世纪 80 年头末的城市“土地批租”,实质是我国城市国有土地全部权和运用权的两权分别。11017 年,深圳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一槌激起千层浪,从今奏响了城市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恢宏序曲,干脆促成 11018 年我国宪法删除土地不得出租的有关规定,增加了土地运用权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转让的条文,同年,土地管理法也明确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运用制度。城市土地批 租制让城市的土地财宝价值逐步显化,也创建了几十万亿元的财宝, 为中国快速城镇化、几一百零一座城市现代化立下了丰功伟绩。仅 2022 2022 年,全国土地出让价款合同累计就达 4
5、3.6 万亿元,若从城市土地批租制度起先实施算起,土地出让金加上土地增值税、土地运用税、契税等相关税费,30 多年来创建了 60 多万亿元财宝。 第三次就是我们正在主动推动的城市与集体土地全国市场化流淌,以新土地管理法出台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政策发布为标记,将进一步打破土地要素配置局限。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干脆入市和探究增减挂钩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跨省域交易。我信任,这也将是一次带来几十万亿元财宝价值的重大改革。近年来,我国审批土地由每年约 800 万亩下降到约 500 万亩,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我们的城市规模不会像过去那样快速扩张,加之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以
6、及节约集约管理加强,以后每年审批土地可能会降到 400 万亩。假如其中 1/6 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跨省域交易,根据云南省与上海市跨省域指标交易 50 万 元 / 亩计算,每年将带来 3 000 多亿元的区域财宝转移。占用耕地按近几年数据约为审批土地的 40%,各省市耕地开垦费和市场化交易标准:旱地由每亩几万元到 20 多万元不等,水田由每亩几万元到 60 多万元不等,按每亩 20 万元测算,每年将带来 3 000 多亿元财宝;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按政府公益性征地今后下降到审批土地 的约 50%,33 个国家试点区域对不同用途的经营性用地入市价格由20 万元 / 亩到 200 万元 / 亩
7、不等,按 50 万元 / 亩测算,保守估算每年可创建 10 000 亿元财宝。仅此三项,将来 30 年所产生的财宝就将 超过 50 万亿元。当然,市场的培育、成熟须要一个过程,但总体上随着交易量水涨船高,这次改革的巨大价值会渐渐显化出来。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与前两次因土地管理制度调整,“无中生有”变出巨额财宝同等重要的改革。当前而言,其重大意义还包括: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实力现代化,实行“放管服”改革要求;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 发展,更好地在科技变革中抢抓发展先机,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等实 体经济发展用地;有利于加快全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以城带乡、
8、东部带动西部、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 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土地是财宝之母、生产之要,土地要 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势必牵动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资源等其他要 素改革协同推动,形成多要素相互激荡、财宝叠加的综合改革效应, 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因此,我认为,在当下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极其特 殊而重要的价值,体现了中心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的战略谋划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精神。基于对中心文件精神的理解,我们在详细实践中应重点思索、把握好五方面的改革内容。 一、深化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耕地、优质耕地以及耕地后备
9、资源少。长期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挤压占用耕地, 严峻威逼国家粮食平安。于是,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以限制建设 用地规模,确保耕地红线特殊是永久基本农田的规模,这成了保障 国家粮食平安的根本动身点及重要战略举措。 为加强建设用地规模限制,我国总体上经验了从项目到区域的转 变。11017 年,国家起先从项目层面对特定项目所需占用额定土地面积进行限制,此举基于典型的安排经济思维,但随着后来市场化的演进, 各地区项目的独特差异越来越明显,在项目层面限制建设用地指标变 得难以为继。从 2022 年起先,国家明确对各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实行“统一安排、层层分解、指令性管理”,不再对详细
10、项目用地进行额度限制,而是每年对各个省要运用的土地指标下达肯定额度。比如, 重庆一年可以征用 20 万亩地指标,或者贵州一年可以征用 25 万亩地指标,各个省市就在这个指标范围内进行项目的管理和安排。当然, 涉及农用地征收时,还需报中心审批,如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占用基 本农田以外耕地超过 35 公顷、农用地超过 73 公顷的,就需报国务院审批。这样以各级政府为主体,以不同年份总量限制为核心的建设用 地指标限制体系基本形成,即中心每年对各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进行 总量管控,同时农转用程序需报中心审批。 相较于项目用地指标全部由中心管控,建设用地指标实行国家安排管理、农转用报中心审批,这给予了地方在
11、肯定额度内对项目 指标安排的自主权,在充分保障国家粮食平安、合理限制土地开发 时序规模、防止圈地与土地寻租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客观上来讲,“从用地单位申请,到县、市、省级政府层层审查,再到国务院审批”,整个用地审批周期较长,审批效率低下,也导致中心一级审批范围较大,担当了部分本应由地方政府担当的事权,各 级政府责权、事权不相符。例如,法律规定,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 案由市、县级政府负责详细制定和实施,天经地义事权应属于市、县级政府,但土地征收要想获得最终批准,却要经过层层形式上的 审查后,报国务院确定。 基于这种大的背景和趋势,2022 年 3 月 12 日,国务院提出两类用地审批权下
12、放:一是将除国务院可以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全部省级政府批准,给予了省级政府更大的用地自主权;二是将“含金量”更高的永久基本农田转为建设用地和国务院批准土地征收审批事项,托付部分试点省级政府批准。北京、天津、重庆等 8 个省市作为首批试点,试点效果好的话,将来可能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从本质上来看,此次用地审批权下放,是实行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的重要体现,可以让中心政府从详细用地审查等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宏观决策的制定和事中事后监管上,同时压实省级政府责任,激发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活力,特殊是让省级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调整年度用地供应安排上拥有
13、更大自主权,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让各级政府职责分工更加明确,责权一样,行政效能提高。与之相应的是,这一改革削减了用地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审批效率,可以满意地方最迫切和最有效的用地诉求,有效促进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新基建项目投资落地,对于我 国在疫情过后的稳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许多产业项目,特殊是基建项目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的状况比较多,要走漫长的国务院审批程序,项目迟迟不能落地。此次审批权下放后,试点省市占用基本农田的基建项目不用再报国务院审批,而是由试点省市按原审批标准干脆处理,产业项目、基建项目的审批效率必将提高,从而加速试点省市产
14、业项目落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对审批制度改革,经常有人担忧“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对此次用地审批权下放,我们大可放心,在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区 域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此项改革并不会导致大规模的建设用地新 增。缘由在于,前面提到,我国对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包括指标 总量限制和农转用程序报中心审批两方面。此次用地审批权下放只 是对“农转用程序报中心审批”进行改革,而“指标总量管控”并没有变,审批标准也没有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审批权下 放意在区域内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调整,是在年度新增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用地“效率”,并不会导致建设用地大规模增加。而且,国务院将建立工作评价机制,依据各省市年
15、度土地管理水平 综合评估结果,对试点省市进行动态调整,对连续排名靠后或考核 不合格的,国务院将收回托付权,这也是悬在试点省市头上的一把 利剑。 此次用地审批权的下放,必将对我国城镇化,特殊是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产生重要、主动的影响。2022 年中心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到,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要增加承载经济和人口的实力。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不再追求城市 平均化,有意扶持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此次审批权下放的 8 个试点省市,与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等大城市群亲密相关。可以预见,此次审批权下放,将变更城市间土地供应格局、转变土地资源配置理念
16、,进一步加速城市分化,促进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的建设空间扩张,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 二、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打破城乡二元壁垒 始终以来,我国对城乡土地实行“双轨制”管理,采纳不同的配置方式。其中,城市土地属于国家全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了“有偿租用”“无偿划拨”“有偿出让”等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土地实行有偿租用,运用城市土地需向国家缴纳租金。1954 年, 依据安排经济支配,土地管理进入了无偿划拨阶段,经政府批准占 用的土地,不再缴纳租金。改革开放后,土地行政划拨导致效率低、土地奢侈严峻等弊端渐渐显现,国家起先实行土地有偿运用制度改 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城市国有土地有偿
17、运用制度。而我国农村土地先后经验“农夫私有”“合作社全部”“人民公社全部”“生产队所 有”“集体全部”等多个阶段,从“吃大锅饭”到“包产到户”“包 干到户”,从允许土地适度流转到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心与时俱进地 调整农村政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效激发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夫致 富的动力。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心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如推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开展宅基地 和耕地“三权分置”、统筹“三项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 营等,初步构建了新时代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四梁八柱”。 从宏观、整体格局看,虽然我国
18、土地制度历经了多次改革调整, 但城乡土地二元结构长期并立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土地拥 有不同的配置方式,特殊是农村土地市场化配置程度极低,以及土 地增值收益在城乡间安排不均,这些带来了一系列严峻问题。 一是集体建设用地合法市场通道基本关闭。19101 年土地管理法规定,农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需实行征地;建设用地必需是国有土地。这导致集体建设用地的运用陷入了逆境:其一,在建设用地指标管制下,大量建设用地指标向城市倾斜,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特别少,农村集体为了增加农夫收入和发展集体经济,不得不在未经征为国有的状况下,就自发将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这部分用于非农建设的集体土地就处于法外状态;其二,农村
19、集体土地,不管是宅基地还是承包地、农业用地,只要没有被征收为国有,就不能转让,也不能抵押融资,这极大地限制了集体建设用地产出水平和农夫财产性收入。 二是土地增值收益城乡安排不合理程度加剧。伴随着城镇化进 程,土地价值日益显化,土地增值收益快速攀升。一方面,围绕土 地利益的冲突不断加剧,如被征地农夫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 土地级差收益的归属和公允安排冲突,农夫之间的土地补偿不公允 冲突,城市和农村在增值收益安排上极不合理的冲突等。另一方面, 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状况下,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增进步一步增加了政府征地的热忱,低进高出、“以地生财”,土地被过度征收、低效利用,这不利于耕地爱护和土
20、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严峻 损害了农夫的土地财产权益。 三是由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增加。近年来,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缺陷,以及征地过程中出现的趋利行为、强拆行为、违法程序行为、征地规模过大等问题,导致农村居民与地方政府之 间的冲突加剧,围绕土地的纠纷也越来越多。 鉴于以上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 入市、同权同价。随后,国家统筹部署,开展了长达五年的农村土 地管理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其中一项改革就是农村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不须要征为国有,可以干脆入市交
21、易。在试点的基础上, 2022 年中心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但目前看来,进展不够志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 障碍。 一是宏观法律制度制约。长期以来,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城市土地是国有制、农村土地是集体全部制。如今要实现城乡之间土地的接轨,建设城乡一体的建设用地市场,必需有新的法律来确定,现行法律对集体土地所具有的权利结构和权能体系界定不清,从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夫集体和农夫的土地处分和收益权能难以实现。 二是地方政府主动性不高。根据原来的做法,“低进高出”的土地征收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既挣钱又省事的方式。农村经营性建 设用地入市之后,建设用地供应主体
22、将从国家变为国家和集体并存。一方面,这可能会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国家征收土地须要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投入,而农村建设用地入市收入并 没有这种投入,若两者同等安排的话,也有不公允的地方,所以地 方政府往往主动性不高。 三是市场化程度低。在当前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中, 土地资源配置尚没有达到像股票交易那样的市场化程度,更多的是 由地方政府的主观操作来推动。 四是相关配套制度未跟上。如价格机制、收益安排机制、供后监管机制等。 所以,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落实新土地管 理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农夫权益、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惊慌的必定要求。2022 年 5 月,中心出台的
23、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再次要求,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 实现中心提出的“加快建设”要求,我认为重点要深化三个方面的配套政策或改革探讨。 一是聚焦“谁来入市”。明确入市对象范围和入市主体。明晰的土地产权关系是保障市场交易平安、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重要条件。要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干脆入市,必需加强农村地籍调查,加快多规合一的好用性村规划编制,尽快明确入市对象范围。同时,在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全部权和运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厘清产权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入市主体。 二是聚焦“入市成本价格”。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化 土地 要素 市场化 改革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