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内容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docx
《微生物实验内容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实验内容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实验内容体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试验课内容单一、零散,学生参加度低等问题。对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试验课程内容进行整体性、模块化、多样性等改革。经实践证明,改革后明显激发了学生对该试验课程的爱好和主动性,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关键词内容体系;微生物试验;生命科学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02-0278-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2.082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该课程以显微镜为基本设备,核心内容是揭示细菌、病毒、真菌等微小生物的
2、形态和生长规律。该课程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和支撑的课程,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此,微生物试验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关乎学生对课本学问的理解、试验技能的驾驭,而且对学生发掘生活现象、培育学生爱好具有重要作用。另外,依据各专业学生的培育方案和课程设置,该课程一般开设在高校 二年级第一学期,是学生进入高校以来开设较早的专业课,所以试验技能、试验思想、试验习惯的好坏干脆影响以后的其他试验课程甚至科研水平1。近年来,笔者不断梳理和总结微生物试验课程的优缺点,吸取兄弟院校的有关阅历,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实际状况,对微生物学试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经过改革调整后的试验内容包括试验室常规介绍
3、及一般试验设计思路、基础性试验、综合性试验、工厂实地考察四大模块。笔者结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试验室的详细状况以及学生基础等实际状况,对改革前后微生物试验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为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供应理论基础。 1微生物学试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极大地推动了微生物学理论和探讨方法、手段的发展,同时随着科研团队协作的不断深化等,使得微生物试验教学显现出诸多问题。首先,重理论、轻试验。试验课时数少,理论课时数多,试验课程结构整体联系松散,缺乏整体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试验课时数得到较大提升。其中,生物科
4、学类专业微生物学课程总课时数64,试验课时数26,试验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40.6%;植物生产类总课时数46,试验课时数20,试验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43.5%;资源与环境总课时数36,试验课时数10,试验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27.8%;植物科学类总课时数54,试验课时数20,试验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7.0%;植物爱护专业总课时数46,试验课时数20,试验课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43.5%。其次,试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微生物试验课程内容大多为验证性试验且限于单一性试验,各试验间缺乏连贯性。由于课程内容较为零散,难以调动学生的爱好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探究热忱,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式接收的状态。再次,
5、理论学问与社会需求脱节。传统的微生物试验课内容只须要学生根据书本或写好的试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即可,一般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当今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甚至简单养成学生的依靠思想,特别不利于课程学习。最终,一般高校微生物學理论课程和试验课程基本都是独立开课,试验教学往往滞后于理论教学,导致二者不能较好结合。此外,还存在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大班滚动式教学等带来的教学质量不高问题。 2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由于微生物试验课大多为验证性、基础性试验,所以要通过试验内容改革构建新的整体性、设计性、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验体系。改革后的试验内容分为四大模块2-3。 2.1模块一:试验室常规
6、介绍及一般试验设计思路 该模块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介绍试验室守则及留意事项,试验室是进行试验教学、科研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场所,由于试验室存放一些剧毒、易爆化学品以及可能对身体造成潜在损伤的试剂与仪器设备,所以要求学生进入试验室必需穿白大褂,严禁在试验室吃东西、喝水、打闹游戏等。其次,常规药品的配制,可通过老师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驾驭常规试验试剂的配制原理与方法,母液与工作液的关系以及留意事项等。第三,试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运用,主要讲解运用方法、留意事项和规范操作,如移液器、灭菌锅、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等。最终,给学生介绍一般探讨性试验的设计思路。 2.2模块二:基础性试验
7、该部分主要由8个试验组成,包括微生物显微技术介绍和细菌3种形态的视察、培育基的制备、微生物的接种方法、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酵母菌与霉菌形态的视察、微生物大小测定、微生物显微计数、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 2.2.1培育基的制备与灭菌。依据要求清洗各种玻璃器皿,并进行包扎。配制液体培育基和固体培育基,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要求学生驾驭培育基的配制流程、试剂计算以及高压蒸汽灭菌锅的试验方法。 2.2.2微生物显微技术介绍和细菌3种形态的视察。光学显微镜的运用方法及留意事项,视察内容有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以及细菌的特别结构等。 2.2.3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平板画线法。通常是从平板培育物上挑取单菌落,移
8、种至斜面培育基上。要求接种环灼烧灭菌,接种时从底部起先向外画蛇形线,此处留意区分单菌落和卫星菌落。液体接种法。在火焰旁边将盛有液体培育基的三角瓶打开,将挑取的菌落或菌液接种于液体培育基内。细菌平板置于37 恒温下培育1824 h;酵母菌置于28 培育箱培育12 d;霉菌和放线菌置于28 培育箱培育23 d。菌落长出后,视察菌落形态特征。 2.2.4细菌的简洁染色及革兰氏染色4。细菌的简洁染色主要利用细菌带负电荷的特点,将美蓝、甲紫、碱性复红、孔雀绿等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使其着色。大致流程主要包括细菌的干燥固定、细菌染色、水洗、其次次干燥、镜检等步骤。 细菌革兰氏染色是利用细菌分解糖类产酸后正电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实验 内容 体系 教学改革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