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第1篇: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运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报告依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年来,xx县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发展是中心,增收是核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殊是近两年以来,以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建设为契机,突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着力打造高效农业板块,全县特色农业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基本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根据“区域调特、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2、。一是突出花木特色产业优势,不断放大特色,彰显效益。20xx年以来,xx县花木种植面积平均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县花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2.4万亩,形成了绿化苗木、盆景盆花、草皮草毯、鲜花切花4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拥有各级、各类花卉企业610多家,花卉从业人员18万多人,花卉经纪人8000多人,年产各类花卉18亿株(盆),花卉年产值达22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产品德销2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花农年均收入达7000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国家农业科技
3、园区核心区、“全省林业生态县”,成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花木产业作为xx县生态农业最突出、最典型的代表,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特殊是20xx年8月筹建的占地65000亩的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坚持走花木、生态、旅游联动发展之路,通过科学规划、土地流转、企业运作、配套设施、开展农夫培训、引进项目等工作,努力打造独具xx县特色的花木园、生态园、休闲园,建成标准化生产区、集约化示范区、名优花木展示区、生态旅游观光区、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目前,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已有来自省内外的59家企业入驻,共落实花木面积36600亩,栽植花木6200万株,总投资达
4、3.48亿元。 同时,以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规模、联片发展”的原则,抓住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投入,畜牧业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成为主流。建成各类养殖小区48个、规模养殖场20xx个,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省“畜牧强县”、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县”。瓜菜面积发展到18万亩,特殊是三樱椒面积发展到13.8万亩。相继建成20xx亩的莲鱼共养基地,1010亩的大枣基地,20xx亩的樱桃采摘基地。 (二)加快基地建设,实施龙头带动。根据“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发挥优势”的原则,合理布局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村、专业户,逐步形成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商品
5、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亩花木生产基地、5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搞好示范带动。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形成“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已培育龙头企业6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 (三)完善市场体系,扩大销售网络。 一是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对季节性农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改进交易方式,促使产业、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流通优势。目前,全县已建起农产品交易市场50个,年成交额达7.5亿元。重点培育和建设了沿311国道两侧及花卉主
6、产区内的盆景盆花交易市场、马栏棉短绒交易市场、只乐生猪交易市场、陶城旱鸭交易市场、柏梁活鸡交易市场。同时,通过举办花博会等重大花事活动,扩大了花木等农产品的销售。 二是主动激励、引导头脑敏捷、市场意识强的农夫从事农产品购销服务。目前,全县各类购销服务组织已达1500多个,农夫经纪人达7000多人。 三是以县乡农技推广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已建成xx县农业信息中心和花木信息交易中心,刚好精确地向农夫供应中长期的农产品市场预料,构筑农业信息平台,为“三农”供应信息服务,帮助农夫根据市场需求支配生产和经营。四是大力发展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发展花卉、粮食、蔬菜、棉短绒加工等经济
7、组织,创办属于农夫自已的行业协会,为农业生产供应技术、信息、供销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农夫的组织化程度。 (四)狠抓科技投入,实现上档增效。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北京林大、河南农大等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面对全国公开聘请具有本科以上文凭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鄢工作,许多已成长为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骨干。实行举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询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夫的培训,使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好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花卉新品种引进培育、传统名花的商品化探讨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目前,北方花卉集团已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
8、企业,先后担当了国家两个863安排项目,采纳组培技术规模化生产名、特、优、新苗木品种30多个,其中四倍体刺槐、冬枣、樱花快繁及脱毒技术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组织推广先进好用农业技术30多项,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五)落实惠民政策,促进农夫增收。仔细落实种粮直补、农业税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了农夫负担。加大对农村科技、教化、医疗等基础投入,提高了农夫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做好劳务输出工作。针对市场经济对劳动力的用工需求,进一步加强了劳务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市场、组织协调四大体系建设,实现劳务输出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xx县特色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肯定成效,但是与周边
9、发达地区相比,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的社会共识还不够强。个别地方发展特色农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不够,客观上存在着“上热下冷”现象。部门间协调工作机制还未能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合力有待于进一步增加。 二是特色种植业规模集中度还不够高。就产业的培育程度而言,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仍旧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设施栽培投入不足,规模集中连片不够,始终未能形成剧烈的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现有龙头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带动力不强;有的龙头企业产销两头在外,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不大
10、,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四是人才和技术与特色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劳动技能单一。同时,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跟不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步伐。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建设规划,明确发展新目标。立足全县自然条件和特色资源,突出特色,把工作重点放在耕地的高效利用上,进一步做深、做细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 2、进一步突出园区建设,构筑发展新平台。重点建设花卉苗木、有机农业、蔬菜立体种养和特精设施栽培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畜禽业重点扶持养殖大户、养殖小区、
11、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流转,每年新增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努力达到20家以上,入股土地面积万亩以上。 3、进一步放大有机特色,增加发展新优势。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确保有机食品基地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主动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筹建有机食品交易市场、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拓呈现代农业功能空间上寻求突破。 4、进一步强化农业招商,增加发展新活力。一是充溢农业招商专业机构。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招商的工作资源,坚持定点招商与流淌招商相结合,主动探究中介招商、托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等多种途径。二是强化农业招商责任。把农业招商引资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责任考核
12、体系,加大专项考核力度,形成狠抓农业招商引资的强大动力和合力。三是农业招商与工业招商有机结合。 5、进一步增加龙头带动,打造发展新体系。一是培强龙头。重点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群体,力争用23年的时间,使每个产业都有产销过亿元的企业,全县产销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同时,对申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实行嘉奖等各项政策扶持,力争每年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及国家级1家以上。二是建立现代农业流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四有”农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夫经纪人和销售大户,培育23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增加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拉动实力。第2篇: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
13、展特色农业,推动边贸口子镇经济发展 胡家营镇落实“一区两带”农业规划论文报告 胡家营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汤建明 2022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总体发展战略的关键年,也是促进胡家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创新工作,努力开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围绕一区两带建设,实施“123”工程。一是以土地沟为中心建设一个万亩桑蚕核心园区;二是以胡家营镇为平台建设“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即边贸农产品流通中心);三是以316国道线建立蔬菜产业带、以汉江沿线建立木瓜产业带、以陈庄山区沿线
14、发展药材产业带。以集镇美化、亮化、净化为抓手,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桑蚕产业名镇、边贸物流名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旅游开发、社会稳定等工作。 一、特色产业发展前景 我镇发展特色农业是深化贯彻十堰市委“一统三分”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主动落实县委县政府“一区两带”方针的详细行动,也是对县委确定的“一主两翼”生产力布局和生态型库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拓展和深化;是培植农村主导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我镇又好又 快发展的现实须要。 二、我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我镇主动实施“123工程”,根据“突出重点、调优结构、扩大规模、提
15、升品质”的思路,确立了“山上木瓜山下桑,种药种菜奔小康”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是以桑蚕产业为核心,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逐步形成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农业发展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村组发动,财政补贴等措施,推动了以土地沟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八个村的桑蚕产业发展,区域性桑蚕版块联动式发展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产业发展企业化经营思路引导下,土地沟村农夫自发组织的“郧县合叶桑蚕合作社”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和大力支持,该合作社生产的“桑绿牌”系列产品自然绿色养生蚕砂枕头、高档蚕丝被等产品已销售到国内许多省市。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模式带动了焦元、上红、陈庄、白塔、其林等八个村栽桑养蚕,对当地经济
16、发展起到主动的助推作用。目前全镇桑园基地面积已增到4000余亩,桑农700多户1010多人,其中技术能手200名,至年底,桑蚕产业经济总量达380万元,带动全镇农夫年人均增收101余元。 二是充分发挥山大人稀,山场面积大的优势,突动身展林特、养殖、药材等特色农业,根据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式,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截止目前,仅两河口、陈庄两村就建设金银花基地200亩;以科学养殖、规模养殖为主,全镇已形成年出栏牛3050头,山羊60101头, 牲猪50头以上的大户20余家。 三是为稳定和发展桑蚕、木瓜、养殖、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走可持续发展路子,给农夫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7、,针对桑蚕、木瓜、药材、养殖管理技术不到位、产量低、规模较小的问题,镇政府领导除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的力度,还主动与县产业办、桑蚕办、木瓜办、畜牧局等单位联系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指导,要求每户必需有一人娴熟驾驭一项农业项目科学管理技术,对发展较好的村和个人,政府每年拿出肯定的资金赐予支持和嘉奖。由于农夫从经营中得到较好收益,发展种植、养殖产业的主动性一般提高,目前全镇已发展桑4000余亩,木瓜8000余亩,药材1010余亩,养殖上规模的大户20余户,农业产业化版块式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三、我镇特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相应对策 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 1、农夫心中有顾虑。由于受到文化水平、
18、组织程度、传统观念等自身条件的局限和资金、技术、流通、市场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广阔农夫对发展特色产业还有很多的担忧。一忧结构定位是否精确牢靠;二忧种植技术能否牢靠刚好;三忧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宽广;四忧服务组织是否不遗余力;五忧自身实力能否适应调整。介于以上缘由,农夫对特色产业种植有后顾之忧,对此信念不足。 2、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一是受传统家庭为单位经营模式的影响,目前特色产业种养规模小而分散,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比较效益不突出。二是特色产业缺乏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企业、农户和市场之间连接不够紧密,产、供、销严峻脱节, 致使很多特色农产品有优无势,资源优势未能有效地转换成市场优势。 3、农业
19、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在新品种、优良品种的引进上力度不大,品种不多,新技术推广应用比较慢,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种养技术,仍处于粗放型生产技术层面上。加之缺少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机制,农夫科技文化素养整体不高,运用新技术的实力还比较弱,导致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小。 4、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镇财力薄弱,发展资金严峻不足,镇上不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的发展。招商引资难度大且进展慢,在发展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项目比较缺乏,农夫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很有限,使有特色的产业形不成规模,有规模的产业又缺乏特色,从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0、。 针对以上问题,从我镇自身实际状况动身,特提出以下对策和看法: 1、提高思想相识,努力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整体合力。大量的事实已经证明,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夫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需主动发展特色产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我镇实行多种方式,大力宣扬发展特色产业在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夫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大力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消退心中顾虑,放开手脚,主动投身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形成发展特色产业的整体合力。 2、创新经营方式,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据自身区域优势,要主动发展桑蚕、木瓜、药材等高效产业,搞好示范区、示范点和示范户,用“
21、示范”来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二是培植扶持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关键。要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精深加工,拓展外部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强化科技应用,努力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一是加大科技应用推广力度。要根据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主动推动品种更新,品质提升,品牌创新。加强科技培训指导,全面提升种养水平。实行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定期对乡、村技术人员、种养大 户进行各种生产技术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驾驭先进好用的种养技术。二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根据“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片基地,拉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的思路,把
22、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一个重点,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放大高科技的示范效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5、畅通融资渠道,为特色产业发展供应资金保障。一是落实财政扶持政策。我镇每年可以支配肯定的特色产业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对特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围绕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强化龙头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 四、我镇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是优化结构强产业。加快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强“123工程”建设,促进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打造名优品牌,建生态边贸经济强镇。 1、重点突出
23、桑蚕生态产业版块建设。发展壮大桑蚕种植面积,以胡家营镇土地沟村桑蚕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富家河、上红、两河、沙沟四个村的桑蚕产业园建设面积达10100亩,稳定桑蚕版块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强桑蚕产业系列产品市场开发,努力开拓省内市场,争取产品上货柜、进超市。最终达到“产业规模上水平,产业生存重效益,产业发展创品牌,农夫、集体、企业联动发展双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状态。 2、抓住市县关于316国道沿线有机蔬菜产业带建设机遇,突破性发展蔬菜产业,打破胡家营镇无蔬菜产业的历史,在富家河、陈庄、两河、大桥、将军、店子、上红、沙沟等村建设一个市级蔬菜产业带,力争实现明年上半年蔬菜面积达到500亩,两 年
24、达到2000亩的目标,届时将实现干脆与白河县、十堰市市场对接。 3、以“焦园、沙沟、漆沟、胡家营、木瓜、店子、冻青、洄水”等为主的“山上木瓜产业带”,全镇达到15000亩。培育出“焦元、木瓜、冻青、洄水、店子”五个“木瓜专业村”。 4、以“南沟、两河、陈庄、大桥、白塔、其林、焦元、洞沟”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全镇达到5000亩。(其中:金银花达到3000亩)。 5、在洞沟、白塔等村开展农家鸡、牛、羊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在洞沟等村发展牛、羊2000头,在白塔等村发展土鸡散养10100只。 二是整合资源活经济。围绕“绿色生态桑蚕产业名镇、边贸物流名镇”目标,大力发展以桑蚕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建
25、设,依据“一村一策”原则,科学实际地结合各村区位优势,适时适地的发展蔬菜、木瓜、药材、养殖等富民产业。以发展汉江沿线生态经济为总的指导,以胡家营铁路货运站、十天高速等便利交通为平台,重点建设好“汉江源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中心”和“木瓜批发交易中心”(边贸农产品流通中心)两个中心,为胡家营经济发展供应助推平台和产业发展孵化器,以此促进郧西沿江乡镇、白河县,五峰、鲍峡等江南产业区域经济互动式发展,提升胡家营镇地跨两省三县的边贸口子镇政治经济地位和作用。 规划在思维,践行在实践,信任在县委县政府雄伟蓝图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胡家营镇将会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为郧县的发展添上明丽的一笔。 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