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云南农业网.docx
《[云南省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云南农业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云南农业网.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云南农业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生产的进步,单靠“头以下的部位”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创新农业科技传播的新模式,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真正实现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最终一公里”和“最终一道坎”的难题,对于提高农夫科学文化素养和科技应用水平,加速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建设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渐渐会被技术和资金型的新型农业所取代,在此转化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示范和有效的传播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源泉。一、目前
2、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基本方式(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模式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位于农业推广示范的最基层,担负着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示范的重担,在农业技术的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探讨与示范推广的脱节,加上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农户对推广示范的顾虑,这种推广模式也存在弊端。(二)农夫专业合作社模式农夫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供应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目前在农村中建立的农夫专业合作社的类型主要有“技术协会”、“农产品协会”、“专业技术合作组织”等形式。农夫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企业、市
3、场和政府之间发挥联系和沟通作用,为农户与市场间的信息沟通供应中介服务。农夫专业合作社的优点是依据本乡本土而成立,贴近农户,有当地的良好的自我信誉作保障;缺点是规模太小,而且管理低下。(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引进推广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构建从“基地到农户”的带动性技术培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速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夫科技文化素养。有效促进农业科技的增收增效的示范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农户一起致富。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主动性差,不是“技术送上门”,而是“上门要技术”。(四)农业科技专家
4、大院模式一般指“专家+示范大院+示范农户”模式,11019年始于陕西宝鸡。并于2000年后在全国推广。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专家+龙头企业+农夫”的运作方式,以龙头企业作为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核心,以专家为农业科技的技术指导;二是“专家+农技推广机构+农夫”运作方式,适用于对技术要求较高,并须要通过较多的推广示范进行带动的农产品;三是“专家+农业专业协会+农夫”运作方式,主要依托当地各专业协会(合作社)。(五)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11019年起源于福建南平市,也称为“专家+技术成果+示范农户”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探究依靠科技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作为专家,把科技、资本、管理
5、等现代生产要素植入农村,以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入股,通过示范农户的推广带动效应,促进示范区内农户的增长增效。这种模式不足在于其与企业、农户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责任担当模式,可能使农业科技特派员在农技推广中有所顾虑,部分农技特派员由于胆怯担当市场损失责任而丢失了最佳的推广时机。二、云南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自2022年起先启动。文山州广南县是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部唯一部级试点县;省级选择保山市隆阳区、昆明市寻甸县、曲靖市宣威市、昆明市晋宁县、红河州建水县五个县市区(以下简称县)为省级试点县。共推广1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22项左右主推技
6、术。云南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广泛依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试验示范机构,构建了“省级专家-县级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一般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受到广阔农夫和科技人员的普遍欢迎,工程实施3年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自2022年农业部在云南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以来,云南各地渐渐制定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了人员聘用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明确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强化了农技人员培训和多元化推广服务机制制度。各地在摸索和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同时,也渐渐确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着手培育农业科技示
7、范户、选聘农业技术指导员。(三)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已于2022年10月这是启动,是一种综合性更强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体系,它将首席科学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功能探讨室、综合试验站、区域推广站产业经济探讨室、农户和加工流通企业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构建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模式。第一批水稻、玉米、马铃薯、生猪、奶牛、甘蔗、油菜、蚕桑8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8个产业研发中心、61个功能探讨室、39个综合试验站、66个区域推广站组成,拟建立66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其次批将于2022年启动,包含肉羊、蔬菜、茶叶和土著鱼。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现有省、州(
8、市)、县、乡的科研和推广力气,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连接,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实力,是农业科技传播的新尝试。三、云南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效果(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效果较好云南省在长期的科技示范推广过程中,摸索出科技人员干脆到户、良种良法干脆到田、技术要领干脆到人的长效农技推广机制。云南省自2022年在示范县推广14个左右主导品种和22项左右主推技术。如寻甸县培育了1010户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种植优质马铃薯8067亩;辐射带动20000户种植马铃薯户106800亩。2022年,经测产示范户平均亩产2204.5千克/亩,比辐射户
9、亩增237.6千克,增12.1,亩增收166.32元;比一般户亩增455千克,增26,亩增收318.5元。辐射户平均亩产1966.9千克/亩,比一般户亩增217.4千克,增12.4,亩增收152.18元。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都能使示范户先进好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示范户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二)省-县-乡-户的推广示范体系比较健全云南省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过程中,由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在省级层面遴选省级专家,通过省级专家的科研技术和新品种对全省进行科技指导;县级成立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专家组,是省级首席科学家和乡里好用技术和品种的沟通载体,通过接受省级专家的技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农业科技传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云南省 农业科技 传播 模式 实践 思考 云南 农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