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docx
《2022年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 摘要考察中国近代教化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化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化行政机构等,清的教化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化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关键词清末新政;教化改革;学制;科举;行政机构 中图分类号 G40-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8-2689(2022)04-0036-04 中国近代教化史资料为人民教化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按该书出版者的话,“这本书所选的资料,从1840年鸦片斗争起,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止”,“大部分资料所反映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教化看法和教化措施”,“教化制度的资料选录的多。”
2、1(1)而纵观全书,可知清末新政时的教化资料占了该书所辑资料的大部分,这与舒新城编辑该书的目的有关。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人,我国近代闻名的教化家、出版家。为了总结近代以来教化发展的阅历教训,作为以后教化发展的借鉴,舒新城编辑了该书,“专述近代中国人之教化活动,求出其因果关系以供现代及后代教化上之资鉴为中国近代教化史”。2(640)清末新政对传统教化改革力度最大,成效也最突出,当然出现的问题也特别明显,故此段成为该书重头也就天经地义,舒新城编订该集的要求是“搜集在博,鉴别在严”。故该书在此后60年未有能超乎其上的,3(31)成为探讨近代教化史的权威著作之一。作为该书着力最大的部
3、分,清政府新政时教化方面改革: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建立新的教化行政机构都能从该辑中反映出来。 一、制定学制 中国传统教化实施的场所为各地书院、县学、乡学,但这些学校都是一段制的,学习的目的是为应科举考试,而全国没有一个系统的学制系统,近代意义上的学制是伴随着新学堂的兴起而建立的。为了学习西方的须要,从1862的京师同文馆的兴办为始,各地新式学堂日益增加,1898年维新变法中的光绪帝发布上谕:“即将各省府厅州县现在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至于学校等级,自应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4(504)但维新失败后,书院改学堂的安排也随之破产,然而
4、新式学堂的快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二十世纪初, “教化救国”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张之洞、刘坤一在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指出:“窃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志气之弱,由于苟安者无覆危救亡之远谋,自足者无发愤好学之果力,保邦致治,非人无由。”1(47-48)为此,必需将书院改为学堂,“今日书院积习过深必需正其名曰学,乃可鼓舞人心,涤除习气。”1(55)他还提出了改学堂的方法:在州县设小学校及高等小学校,府设中学校,省城设高等学校,高等学校毕业后,送入京师高校校,并具体的规定了各学校的入学年龄、学习科目、学习年限、主管机关及学生毕业的身份授予等
5、一系列制度,并参酌东西学制,将学科分为七大门类即经学、格致学、兵学、农学、政治学、史学、工学。这样,在学院改学堂的过程中,就提出了完整的学制系统。 清政府接受建议,于1901年9月下令将各地的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除京师已设高校堂应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全部书院,于省城均改设高校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5(418-419)并于1902年1月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将学堂一切事宜,责成经理,务期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庶收得人之效。应如何核定章程,并著悉心妥议,随时具奏。”5(486)这样,张百熙就肩负起制定一个全国学制系统的任务。 1902年8月
6、张百熙上呈其主持制定的学堂章程,“臣此次所拟章程,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拟定京师高校堂章程、并考选入学章程,暨颁发各省之高等学堂、中学堂、小学堂章程各一份。又蒙养学堂为小学始基,前奉谕旨令各省举办,谨再拟蒙学堂章程一份,共六件,一并开呈御览,恭候钦定颁 行。”1(196)是为壬寅学制,中国教化史资料详备地整理出该学制的各个文件,从中可知,该学制具体地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目标、性质、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连接关系。从纵向看,该学制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化,分三级:蒙养学堂、寻常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其次阶段为中等教化,只有中学堂一级;第三阶段为高等教化,又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高校预
7、科、高校堂和高校院。从横向上看,在一般教化系统外,还附属有师范教化和实业教化两个旁系。 壬寅学制是我国近代正式公布的第一个学制,但由于不够完善及清廷内部困难的权力斗争不久即重订,被张之洞所订的癸卯学制取代。“京师高校堂为学术人才根本,关系重要,著即派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将现办高校堂章程一切事宜,再行切实商订;并将各省学堂章程,一律厘定。”1(19)近代以来,张之洞对教化较早关注,从1895年提出兴办新式学堂起先,到1904年制定癸卯学制的10年间,他始终结合自己办学实践探讨中国学制问题。1904年1月张之洞进呈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从近代教化史资料看,奏定学堂章程包括学务纲要,高校堂章
8、程等22个文件,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学制系统。该学制在纵向上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化,中分蒙养院、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三级;其次阶段为中等教化,只有中学堂一级;第三阶段为高等教化,中分高等学堂或高校预科、高校堂、通儒院三级;在横向上,与壬寅学制不同的是:师范教化和实业教化已从一般教化中独立了出来,并与一般教化一样有具体的章程可循。 癸卯学制的颁布,标记着我国近代学制系统正式建立,使我国的教化从古典向近代转型,并奠定了教化现代化的基础。 二、废除科举 近代以来,在教化领域科举考试深受世人所诟病,要求对其改革的言论不绝于耳。戊戌维新时期,曾经废除八股,改试策论,但政变后八股取士死灰复燃。19
9、01年清“新政”后,再一次以策论取代八股士,但仅从考试内容上的变革无法满意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须要,“现行科举章程,本是沿袭前明旧制。承平之世,其人才尚足以佑冶安民。今日国蹙患深,才乏文敝;若非改弦易辙,何以拯此艰危!”1(48)尤其是科举已成为新式教化发展的障碍:一、阻碍新式学堂办学经费的筹措,“至今各省学堂仍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之累也。公款有限,全赖民间筹捐。然经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谓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然则科举若不变通裁减,则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二、仕林寄侥幸于科举而不入新式学堂,“入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既不愿用心向学,且不愿恪
10、守学规。況科举文字,每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探讨;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彼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而就易。”1(60)因此,“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先停科举始。”1(64) 科举的废除经过渐停到立停两个阶段。1901年张之洞、刘坤一在筹议变通政治人才为先折中指出:“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无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1(56)这是递减科举名额的最早争论。1904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在上奏定学堂章程时,另上了一个奏请逐减科举注意学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清末 新政 中的 教育改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