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科学的美白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科学的美白思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谈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科学的美白思路 企业。随着上海家化佰草集品牌的诞生和发展,依据中国传统医学哲学文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发护肤品的热潮方兴未艾,渐渐成为世界化妆品德业追逐的热点。但是,中国传统医学哲学的美白观与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美白思路有何不同?两种美白思路的优缺点各怎样?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见到报道。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中国传统医学哲学通过辩证的方法,阐明肌肤黯淡、色素镇静等的机制,以整体观进行论治现代西方科学技术进行的“还原论”,相识色素镇静的机理或机制,针对色素镇静的有关的某些环节或靶点;有针对性地削减黑素合成体现在当代医学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 1.人类的肤色特征与分布 众
2、所周知,由于人类居住环境不同,所接受的紫外线照耀量不同,人类的肤色千差万别。依据颜色特征进行分类,肤色包含白色,黄色,黑色、棕色等;眼色:虹膜中黑色素分布区域,有黑褐色,褐色、浅绿色,灰色,天蓝色等;发色:包括灰金黄色、浅金黄色,金黄色,深金黄色等。依据肤色进行分类,分为以下人种:白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及南部、非洲北部、南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及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还有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黑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及美洲;棕色种,主要分布在澳洲及南亚,东亚部分区域。 2.中国传统医学哲学和西方现代医学对肤色异样的相识 2.1 中国传统医学哲学肤色相识 2
3、.1.1 黄种人正常肤色 望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首,难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中医诊疗讲求以常衡变,素问玉机真脏论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常色者,无病之色也。素问经络论有:“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类经注曰:“五色之应五藏者,皆常色也。”。中医形成于中国并主要应用于亚洲,多数国家的民族属于黄色人种。黄种人的面色以红黄隐隐,明亮润泽含蓄为正常,明,代表明亮;润,代表润泽;含蓄就是夹有血色,称为“常色”。中医又将常色分为主色、客色和变色。所谓主色,是指每个人终生不变的基本面色;所谓客色,是指随四
4、季转换而产生的季节性面色变化;所谓变色,则是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工作职业,年龄,饮食,劳逸,情绪等因素影响所发生的短暂而轻微的生理性面色变化,但有可能随着这些因素的持续作用,形成负面刺激,导致病理状态而转为病色。不健康的肤色,往往是没有光泽的淡黄色,就好像植物缺乏养分而枯萎的样子。总之,肤色因个人体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只要明润含蓄、肌肤细腻,质地均匀,就是健康的好皮肤,能给人以美感。盲目追求皮肤白皙对健康不利,将原本健康的肌肤变成另外一种色泽,可能会适得其反。 就黄色皮肤,存在四种颜色的交互作用,白、黑、红和黄。在中国人的审美观中,过度的白苍白,过度的黑暗沉,过度的黄腊黄,烟黄,均被认为是病
5、态。 2.1.2 面色以白为美 在汉字的形成过程中,就女部汉字来看,婷:颜色和悦。玉篇女部:“婷,和色也。”女赞,皮肤白好。说文:“白好也”,依据段注是“色白之好也”,即脸色白皙好看。古人描述“美人”的文字中,发觉早在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序中,形容他家东邻美女是“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更有甚者,将我国妇女的爱美描述成“一白遮一百零一丑”。 2.1.3 对肤色异样的相识 2.1.3.1 中国传统医学哲学思想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术之源,黄帝的思想也在这本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黄帝内经不仅在思想上融会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同时也吸纳了许多中国的古代哲学理论。黄帝内经
6、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等,皆导源于周易。如:“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冲突论;“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系统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辩证法。 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是不行分割的,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颜面、皮肤、五官、爪甲、头发、黏膜等是整体中各个部分,这些改变干脆反映了身体的健康状态。皮肤白嫩、面色红润、体格健壮是健康美的标记,是各脏腑经络功能正常,气血充盈的表现。 阴阳学说与辨证论治:阴阳学说: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的事物属性。凡是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凡是沉静的、内在的
7、、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物质的、机能减退的都属于阴。人体最基本的病理改变为正和邪两个方面。邪可以分为阴邪和阳邪。阴邪致病,出现寒盛证;阳邪致病,出现实热症。正分为阳气和阴液,阳气虚出现虚寒证,阴液虚出现虚热证。假如出现阴阳失调,偏盛或偏衰,均影响个人的容颜。如阳热亢盛,上蒸头面则上痤疮、斑,阴寒盛则血脉失于温煦、血寒凝滞,阻于经络而肌肤晦暗、生斑;阴虚体内津液缺乏,血液黏稠度高,血流不畅、瘀血滞于经络引起黄褐斑;阳虚温煦的作用和推动作用降低,血流缓慢可导致肌肤暗沉和黄褐斑出现等。辨证论治: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辨清疾病的缘由、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论治。如阴虚型的黄褐斑、面部皱纹和皮肤发黑,虽然表现的体征不同,却证相同,其本质为阴津不足而引起。 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