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docx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为加快我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夫增收,日前,区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区的农夫增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听取区政府状况通报、赴5个乡镇实地调研、召开涉农部门负责人座谈会,驾驭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调研组进行仔细座谈探讨,分析了当前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农夫收入的看法和建议。现将调研状况汇报如下:一、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基本状况行政区划调整前,我区农村有两个镇,农村人口只有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万人,农业耕地2.4万亩。2003年,我区农业总收入8029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3927元。农村土地少、农村人口少、农业经济占经
2、济总量份额小,是我区农业的显著特点。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区农村增加至5个乡镇,有52个村,农村人口12.2万人,农业总收入3.37亿元,农夫人均纯收入2903元。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区农业人口增加2倍,农用耕地增加6倍,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多。1、农业投入逐年加大。我区严格执行农业法对农业投入的规定,保持支农资金增长幅度始终快于可用财力增长水平。从11015年至2003年近9年间,全区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分别达到50多万元、300多万元、6000多万元。主动自筹资金,建设了舜耕蔬菜科技园、连片钢架蔬菜大棚、农田浇灌站、低凹地治理、农村道路建设等一批农业重点项目。
3、区划调整后,我区主动争取国家、地方农业项目资金,目前正实施的有国家淮河治理项目2个,国家扶贫项目8个,省农业开发项目1个,以上11个农业项目争取资金总额4000万元。2、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是建立健全了农科教统筹体系。成立区农科教统筹领导小组,建立农科教培训基地,从11015年至今,通过二加一、三加一职业培训和农夫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培训农夫5万人次。二是基层农业服务网络全面覆盖。实行引进市农牧技术服务机构在我区设点、健全乡镇服务机构、激励产业化龙头开办服务窗口、激励兴办民营科技服务实体等措施,促进基层农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目前我区的各类农业服务实体有30个。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创新服
4、务方式,组织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向全区有代表性的22个特色农业科技示范户,选派11名农林牧渔技术专家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技术指导,并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四周农户,取得了较好效果。3、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我区始终将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作为提高农夫收入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8641”工程(建设蔬菜、草莓等八大专业生产片;发展畜牧水产、绿色农产品等六大产业;培育兴杨公司、顺发禽业等四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万亩草莓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十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8641”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本地特色农业规模化、商品化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的发育发展。目前,四大龙
5、头企业中的兴杨养殖食品公司,已发展成为饲养种鸡7.5万套,年孵化苗鸡800万只,年饲养商品鸡101万只,年加工家禽260万只,有200农户加盟,年创营业收入7000多万元的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我区已经发展草莓、桃子、蔬菜、玉米、养鸡等11个专业生产协会,其中曹庵草莓协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亩,靠协会的力气将草莓从乡村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农村城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城镇化程度加快。据统计,我区有各类乡村企业从业人员2万多人,农业人口年平均从乡村企业获得收入770元。在增加了农夫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城镇化发展。2004年,
6、我区5个乡镇非农业人口已经达到3万人,占乡镇人口总量的24%。5、农夫收入比例呈多元化趋势。2004年我区农夫人均纯收入2903元,位居全市其次。其中:从家庭经营所得2410元、从乡村集体所得281元,从其他经营方式所得212元。在家庭经营所得中,从第一产业获得938元,从其次产业获得375元,从第三产业获得395元,从外出劳务获得534元,从其他渠道获得168元(根据可对比核算,安成舜耕两镇2004年农夫人均纯收入为4206元,较2002年37101元增加407元,年均增幅5%)。二、制约农夫收入增长的因素从目前我区农业的现状看,制约农夫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镇化水平不高。
7、尽管田家庵是淮南的中心城区,但新划转三个乡镇的城镇化总体水平较低。很多人仍在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实现区域和产业转移,生产和生活方式仍是乡村型的,致使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规模经营,这已阻碍了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干脆影响了农夫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山南新区整体规划编制尚未出台,导致三和、曹庵等乡镇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农夫的非农化程度不高。农夫要想富有,就必需提高非农化的程度。从2004年农夫人均收入分布区域来看,这一点非常明显。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的人口基本上集中在舜耕、安成两镇,两镇农夫从第一产业获得的人均
8、纯收入不足500元,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经商;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人口基本上集中在三和、史院、曹庵三乡镇,农夫从二、三产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只有154元,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植业。尤其是划转乡镇农产品加工业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不快,本地农夫就业空间较小,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狭窄,致使大量农夫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严峻制约了农夫收入的增长。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划转乡镇地处江淮分水岭,水资源严峻缺乏且分布不均。三和、曹庵等乡镇耕地主要为三级以上提水,用水成本高。浇灌站设备老化,年久失修,灌区渠系配套设施不全,缺少固定放水口闸,渠道塌方和淤塞严峻,远程输水难度大,末梢用水困难,上下游用水冲突突出。乡村
9、道路状况差,史院乡尤为突出,乡内主要道路损坏严峻,坑凹不平,一般车辆不能正常通行,对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不利。4、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缺乏。11016年我区农业机构三定,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总编制24人,下设农林技术服务站、畜牧水产站、农经服务站、农机服务站、水利站。但在2001年以上机构编制被市编委撤销。不仅现有人员的存在失去了合法身份,而且农林牧渔和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严峻不足,难以胜任区划调整后的农业发展服务任务。5、农夫素养不高。相对城区而言,乡镇农夫尤其是划转乡镇农夫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较低的收入和较大的年龄使农夫难以接受较高的文化教化。因此,农夫的整体素养无论从智力、非智
10、力状况,还是身体素养均相对较低。由于素养和技能低,农夫外出打工收入少。加之高素养农村劳力向城市二、三产业流失比例较高,农村后备人才更显不足。6、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区规模大、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数量偏少,科技含量低,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比例少,企业外向度不够高,知名品牌少。区内规模较大的兴杨公司,仍旧没有形成集团型的龙头,省级龙头企业称号也在争取之中。在各类行业协会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上,真正能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不多,大多还处在起步阶段,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7、政府投入不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农业又处于国民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区政府虽想方设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调研报 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 关于 农民 增收 问题 调研 存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