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茶馆》读后感精选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茶馆》读后感精选三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茶馆读后感精选三篇篇一:茶馆读后感300字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剧的剧本。茶馆讲解并描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几十年间的跌宕起伏,历经清朝、民-国、抗日斗争成功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年头。茶馆特别现实,好人不肯定有好报,恶人不肯定有恶报,充分体现了解放前社会的黑暗、官员的腐-败。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非常显明,这也是这个剧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等人物的特性特点都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不必像上语文课那样细细品读,也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他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但有些懦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茶馆的老
2、主顾常四爷,他跟王掌柜一样,正直、不做亏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样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气,怎么也不愿低头,不愿让步。读完茶馆,我体会到我们现在是多么华蜜,那时候的许多孩子连一碗热汤面都很难吃上,而我们现在汉堡牛扒可以随意吃。那时的人们真是生不逢时,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头。在茶馆里,我最钦佩的人还是常四爷,特殊是他那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常四爷是满族旗人,在清朝时有份铁杆儿庄稼,不用干活就有钱拿。后来清国灭亡了,常四爷并没有像他的好挚友松二爷一样挨饿,而是自己去种菜卖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难低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现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条件优越,我们遇到困难就退缩,假如生活在那个年头,没
3、有常四爷这种精神唯恐也很难在社会中生存。篇二:茶馆读后感400字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剧作之一,我读了之后有许多的感想。茶馆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个时期特别混乱,军阀混战、敌寇入侵,裕泰茶馆里却是热喧闹闹,那里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业的人,掌柜王利发为了适应当时革命的浪潮,不断改良茶馆的经营,把茶馆开了下去,但最终还是被军阀霸占,成了他的歌舞厅,王利发便上吊自尽了。茶馆本是给人歇脚、喝茶的地方,在茶馆中,它被描写成一个缩小的社会,提鸟笼的有钱人、卖蝈蝈的穷人、算命的先生、专横无理的士兵、奸诈狡猾的商人都聚集在这里,人物描写得特别生动,有正直和善的王利发、常四爷,也有奸诈狡猾的刘麻子、吴祥子等
4、,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冲突都体现了旧社会的封建与腐朽,就像常四爷的经典对白: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呀。当时的社会局势动荡,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茶馆里每天都有凄惨的事情发生,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妙的生活,特别不简单,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当珍惜这华蜜时间、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接受失败、知难而上,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这篇剧作也让我体会到了那时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多么困难,谈国事谈多了就会掉脑袋,他们能坚持下来特别不简单,使我更佩服劳动人民的坚忍不拔,我要向他们学习。篇三:茶馆读后感600字茶馆是
5、以北京一座茶馆为舞台,事实上,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绽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崩溃前夕三个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茶馆是老舍最优秀的戏剧创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说,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非常显明。每个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不同职业、阶级的不同群体。看似多达几十位的出场人物,却无一显得重复。王掌柜、常四爷、松二爷等等身世不同、特性显著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只需读过一次,就能把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深深刻在脑中。例如裕泰茶馆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坏。通览全文,在我眼
6、中他作为一个掌柜,很圆滑又显得懦弱,遇事就给钱、说好话。然而,在结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馆被高官与小人夺取,静默地在后院自杀。这一情节,仿佛出乎了人们的意料,但细致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心酸不已。这么一个走着中庸之道的掌柜,却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过一个人物,以其行为与性格的剧烈反差,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悲伤,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与不满。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殊喜爱。大傻杨的话是一个特别奇妙的开幕方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宛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看到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
7、好笑的是在其次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知刘麻子他们的惊奇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嘲讽。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嘲讽吧?我也很喜爱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在茶馆里,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老舍其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中,十几个人物依次登台,却个个形象立体,性格显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写作语言的性格化,时代化,应人切景;老舍以笑写悲,寓庄于谐,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于三个时代中光怪陆离的丑类;北京化的口语也是本剧一大特色,给穿梭于茶馆中的人物注入生命。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头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每个人物都扮演着自己的故事,同时又与各自所处时代亲密关联。揭示了社会一角,展览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