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生物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为了使学生能够驾驭“微生物学”基本试验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尝试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入“微生物学”试验课程。试验单元以科学探讨项目的形式进行串联,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试验。多元、全面的综合考核方式,突出对学生动手实力、综合实力和创新实力的评价。探究性教学模式既注意试验技能的驾驭,又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引导,深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微生物学试验课;探究性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记码:A doi:10.16693/ki.1673-9646.2022.04.048
2、 “微生物学”是国内理工科高等院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学问,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及其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为工作实践打下深厚基础。“微生物学”试验课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启发性等特点,能够加深对微生物学理论学问的理解,并且为“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奠定良好的试验操作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够培育学生运用微生物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1-2。因此,试验课是“微生物学”课程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并重。作为“微生物学”理论课和试验课的授课老师,深刻相识到试验课和理论课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课与试验课教学进度一样,理论课为试验课奠定理
3、论基础,试验课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同时,在试验课中发觉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学问,在理论课的讲授中能够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微生物学”整体教学水平。 传统“微生物学”试验课程由10多个独立的单元试验组成,老师课前打算试验、课堂讲解试验原理及操作步骤,学生按步完成试验、撰写试验报告。教学目的主要是验证理论课教学内容,教授微生物学基本试验技能。这种培育学问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索、综合应用的实力。因而,不适合培育社会真正需求的能够解决专业领域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高素养创新型人才。由学问型人才提升为创新型人才,正是高校培育人才的方向。同时,随着我国高
4、等院校工程教化专业认证工作的推动,如何培育学生解决困难工程问题的实力是须要每一位老师主动思索的问题。为此,许多高校开展了“微生物学”试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增加试验的探讨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的独立思索和科研创新实力3-6。新的教学模式既须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保证学生对试验技能的驾驭,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授课老师借鉴国内外高校“微生物学”试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阅历,建立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将独立的单元试验以探讨项目的形式进行串联,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地完成试验。 1 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微生物
5、学”试验课程 探究性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体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此,从试验设计、试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微生物学”试验课教学改革。将独立的单元试验设计成3个综合性的探讨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单元试验,试验材料自取,试验结果未知。相比“一节课一试验”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具完整性、连续性和探究性等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探讨项目的试验内容及教学目标提前告知学生,学生分成4人一组,各小组成员查阅资料、细致商讨后制定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包括前言、材料、操作步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参考文献5个部分。指导老师仔细批阅试验方案后,与学生探讨,完善细微环节
6、,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每堂试验课起先时,指导老师简明地讲解示范基本操作技能及留意事项,整个试验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引入过程考核机制确保学生仔细完成试验、驾驭试验技能。每个探讨项目结束后各自完成自己的试验报告,以试验结果和结果分析作为主要部分,指导老师对试验报告进行评判。探究性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取感爱好的试验材料,自己完成整个试验过程,因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综合实力。 2 试验内容和考核方式改革 2.1 完整、连续的探究性试验内容 将10个独立的单元试验设计成3个探讨项目,基本试验技能融合在各单元试验中,通过完整、连续、探究性的实训,学生不仅能够驾驭“微生物学”基本试验技能,
7、而且能够学会运用微生物学学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一:环境样品采集与微生物分别。该项目包含环境样品采集、培育基配置和灭菌、微生物分别纯化、微生物菌落视察及微生物显微形态特征视察5个单元试验。详细试验内容为采集校内土壤、果园土壤、校内水体、酸奶等不同环境样品,配置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等不同微生物所需培育基,稀释涂布与划线分别纯化微生物,进行菌落视察,通过革兰氏染色、芽孢染色、荚膜染色和鞭毛染色等方法视察和鉴定微生物的显微形态结构,并进行微生物显微计数和大小测定。该项目涉及无菌操作、纯种分别与培育、染色和显微技术,要求学生能够从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態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四大类微生物,并且
8、通过比较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类群及数量的差异,了解不同自然生长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学会有目的地采集环境样品。由于学生自己设计试验方案、采集感爱好的样品,因此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项目二: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鉴定。该项目包含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和产蛋白酶菌株的鉴定2个单元试验。详细试验内容为通过酪蛋白平板筛选项目一分别的微生物中产蛋白酶菌株,基于16S和18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与革兰氏染色鉴定微生物。此项目进一步巩固项目一中培育基配置和灭菌、微生物无菌接种、革兰氏染色等技术,同时须要驾驭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基于16S和18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由于学生未学习过
9、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PCR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具有肯定的挑战性,但同时具有很强的好用性。因此,要求学生娴熟驾驭相关试验技术并且学会应用这些技术解决科学探讨和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項目三:水质的细菌学检测及噬菌体分别。该项目包含水中细菌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检测和噬菌体分别纯化3个单元试验。详细试验内容为采集校内不同水体样品,采纳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水中细菌总数,通过伊红美蓝鉴别性培育基和革兰氏染色法鉴定大肠菌群,并扩增、纯化及检测水体中的噬菌体。学生可比照国家标准判定校内不同水体的水质,样品不同,结果各异,因此增加了学生的探究欲。噬菌体是一类无法获得纯培育的特别微生物,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区分于项目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实验 探究性 教学 模式 探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