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沈阳金地艺境未来发展.docx
《[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沈阳金地艺境未来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沈阳金地艺境未来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沈阳金地艺境未来发展 摘 要:水彩画中所体现的艺境,是画家的画品、绘画技法、自我的人格涵养和对艺术生活的酷爱之情的完备结合与体现,是画者身心相投、物我合一的影射。朴与拙乃是一种品行质朴、谦逊,在诗歌、绘画、文学、哲学领域均有体现,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朴与拙的探讨,引申至水彩画领域,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水彩画探究探讨及艺境感受。 关键词:绘画艺术;朴拙;水彩画;艺境;艺术创作;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 一、美即和谐说 古希腊早期第一个美学家毕达哥拉斯对希腊艺术经过长期的感受、体验和深思后得出一个结论:美就是和谐。所谓和谐,即对自然和人类
2、社会改变、发展规律的相识,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妙事物和处事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谐就如同平衡杠杆原理,假如社会或者我们的生活中某部分即使出现了微小的改变,必定引起其它的改变,如同道家的太极八卦图,阴阳互补,相生相克,因为它们有和谐的本质,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是锐不行当的。哥德曾经说过:“真理和神性一样,是永不愿让我们干脆识知的。我们只能在反光、譬喻、象征里面关照它。” 许多东西是自然而然矗立在那儿,或是隐性,或是真实,这些都是待发觉的。只有通过有心之人对它了解、问之,然后再呈现于公众,这样才能被大家所认知、认同。万物皆相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朴拙美最为道家所推崇。 朴与拙原本是指诗
3、歌韵律里所讲究的格式、章法。如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指出,诗歌要在淡与枯、新与纤、朴与拙、健与粗、华与浮、清与薄、厚重与笨滞、纵横与杂乱之间,找寻最佳的结合点,即“中和美”。从字面意思上看,一个侧重于“朴拙”也是一种变形,艺术家有意使笔下之象未成形可形不全,向观者示意他重意不重形,诱导观者“忘形得意”。在诗歌艺术中,朴与拙同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袁枚说“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素,诗文皆然”,旨在说明,应以质朴平淡和疏放生拙的心态来对待做学问。随园诗话追求拙、朴、粗、僻之美,使诗中外观之象不是太眩目,利于突出“以意为主”。“朴拙”在诗论中换一种词语表达,就是“自然”、“平淡
4、”,这是中国历代诗人一种执着的审美追求, 古人曰,“拙,不巧也”(出自说文),从字面意思上看,“拙”与巧是相对的,在生活中它扮演着拙劣、粗糙之意,但我国古代宏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提出过“大巧若拙”的说法,这恰恰又是拙若大巧的意思,它似拙而非拙,似陋而非陋,它是一种自然浑成、独具匠心的美感。它被后人引申到哲学、文学及艺术学等方面,“拙”有着丰富深厚的内涵,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理论范畴。大巧若拙更是一种无上的追求,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体现,质朴、归真、冲淡自然、内涵充溢是它本性的流露。人们除了涉及并探讨各个层面的审美层次,审“拙”的现象也从边缘性位置起先步入人们的视线,起先越来越多。此巧或可出
5、自人为,也可出自天工,超越人为。这一点跟水彩画里水色的碰撞、交融出现“偶然性”的效果有很大程度的相像与关联。偶然性在水彩画创作过程中会给人带来神奇和快感。 二、水色感悟“朴拙”风格在水彩画中的表现 水彩画是由“水”和“色”这两大基本元素组成,无论运用何种手法都是围围着“水”和“色”的交融与碰撞,水分的多少、色调的浓淡都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在我国水彩画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在带有广告性质的月份牌中出现并应用过,多数是用来绘制古装戏剧、神话故事、现代侍女等。如今,水彩已经在中国占有肯定的市场,已经从人们不重视的“小画种”身份而跻身于正派画种行列。由于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这与中国传统绘画有很强的相溶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沈阳金地艺境未来发展 水彩画 朴拙 感受 沈阳 未来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