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docx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摘要:无论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文章分析了清华高校图书馆和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及人文,为建设有“馆格魅力”的图书馆供应了借鉴。关键词:建筑;环境;馆员;读者一、清华高校图书馆(一)清华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说到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清华高校的图书馆了。由我国一些闻名建筑学家细心设计建立的清华高校新图书馆获国家级金奖、建设部、教化部、邵逸夫工程一等奖等项嘉奖(注:这次设计建立的清华高校新图书馆是其次次扩建,时间是11017年底,由关肇邺先生进行设计;第一次扩建是在1930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建成后的
2、清华高校新图书馆与老图书馆有机相连,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从整个建筑群体到造型色调,既保持清华园建筑传统的特色,红砖清水墙,灰瓦坡屋顶,又简朴高雅而富有时代意义和文化气息,使原来以清华大礼堂为中心的建筑群得到完善”,新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囊括16个一般和专业阅览室,有2000个读者座位,藏书近200万册。设有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展廊、文物陈设室、探讨室以及复印和计算机检索等先进设施。新馆内外庭院配置树木花草、灯柱小品、座凳水池等;并且还配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引用一句闻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女士对清华高校图书馆老馆的评价,它有着“近乎神话般的奇丽色调”,当时图书馆的模样是:拉开沉重的铜
3、门,就走入了清华图书馆老馆,这儿有意大利的大理石石墙,软木的地,楼上书库的地是厚玻璃的,透过这地能望见楼下的光(注:杨绛女士的评价应是在第一次扩建后,因为杨绛女士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933年)。(二)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清华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在老清华毕业生郑天生(1926年时在清华高校读书)的文章中说,清华图书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深厚的读书气氛。学生们在前往图书馆的一路上说说笑笑的,但只要一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便会自然放轻脚步,连大气也不敢喘了。老一辈清华图书馆馆员王志诚的文章中说,我国老一辈闻名学者吴晗、潘光旦等为了新中国的解放,
4、冒着很大风险,把一批解放区出版的图书,如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评中国之命运等等,通过一些“化妆”藏进了清华图书馆,并把一些革命书籍塞进大阅览室参考书架供学生阅读。潘光旦先生当时是清华图书馆馆长。并且清华高校还有个一二•一图书馆,只要是社会上有什么动静,学生们就把此馆的进步书籍隐私运到清华大图书馆藏起来,书库很大,可以乱中藏珍。国民党反动派搞大逮捕时,书库里还藏过被通缉的同学。为了解放全中国,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这种斗争有时甚至是冒着生命危急进行的。我们高校图书馆人,要向老一辈清华图书馆人和清华人学习,酷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爱祖国、爱人民。二、西南联大
5、图书馆(一)西南联大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这在抗日斗争颠沛流离环境中的一个图书馆,它没有宽宏高大的建筑,没有新式富丽的装潢,却高效率地传播着各种科学技术学问,传播着做人的道理。这就是西南联大图书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斗争爆发,由北大、清华、南开联合组成了西南联大,迁往昆明。)那么,当时西南联大的校内环境是什么样的呢?1939年联大新校舍建成后,图书馆是唯一的瓦顶房屋,而教室却是洋铁皮顶的,可想而知它既不隔热,又有噪音,为什么?因为下起雨来它确定是叮当作响的。更糟糕的是学生宿舍,全是草顶泥墙,所以漏雨漏光是情理中的事。在阅览室内,窗子多是用棉纸糊的,很少有玻璃,房梁上挂着大汽灯,因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建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之比较 不同 建筑 环境 高校 图书馆 比较 关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