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初三总复习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反应类型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doc
《2022初三总复习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反应类型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初三总复习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反应类型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反应类型归纳(提高)撰稿:熊亚军 审稿:李伟【考纲要求】1.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能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能量变化表现形式。【知识网络】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化合反应 特征:A+BAB “多变一” 定义:
2、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特征:ABA+B “一变多”基本类型 定义: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置换反应特征:A+BCB+AC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特征:AB+CDAD+BC 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考点梳理】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宏观: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不
3、变,只是粒子间间隔可能改变宏观:生成了新物质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变化外观特征状态、形状、大小的改变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举例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镁条燃烧、铁生锈区分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联系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要点诠释】发光、放热、变色、气体放出、沉淀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是充分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才是根本的依据。考点二、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
4、、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3.区别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汉语表述中常常用“能”“会”“可以”等词加以区别。如硫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是化学变化;而硫能在氧气中燃烧表述的则是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要点诠释】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如甲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铜、石墨等物质有导电性,可作导体。考点三、化学反应的分类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高清课堂物质的化学变化
5、二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AC+B)(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高清课堂物质的化学变化二2.非基本反应类型)(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如:CH4+2O2CO2+2H2O C2H5OH+3O22CO2+3H2O(2)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如:CO+Cu
6、OCu+CO23CO+Fe2O32Fe+3CO2 (3)在反应物中失去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如(1)中氧气是氧化剂,(2)中CuO、Fe2O3是氧化剂,CO是还原剂。【要点诠释】1.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初中阶段是从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它们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但也能找到一些交叉关系。 2.置换反应的规律和反应条件:规律反应条件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a加热 bK、Ca、Na、Mg、Al等的氧化物除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CO2a高温加热 bK、Ca、Na、Mg、Al等的氧化物除外金属+酸盐+氢气a浓硫酸、硝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b在金属活动
7、性顺序中排在氧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盐新盐+新金属a盐必须可溶于水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后面的金属。K,Ca,Na很活泼,在盐溶液中不能置挣出金属 3.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与反应条件:规律反应条件酸+碱盐+水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一般都能发生酸+盐新酸+新盐a参加反应的盐要除去不溶干酸的BaSO4、AgC1等b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气体碱+盐新碱+新盐a反应物都可溶于水b生成物中要有沉淀或气体(主要是指氨气)盐1+盐2新盐1+新盐2a反应物都可溶于水b生成物中要有沉淀考点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每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有的释放能量,有的吸收能量。如镁条在空气
8、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光能和热能)。2.放热反应: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反应称为放热反应。在汽车发动机中,汽油燃烧会使汽车的发动机发热,在生活、生产、实验中经常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能,如燃煤做饭、取暖,燃烧酒精加热试管。3.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称为吸热反应,如利用吸热反应制成的冰袋冷敷受伤的脚踝。【要点诠释】能量的形式有很多,有光、电、动能等。每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水蒸气把热传导到导气管外给室内取暖都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判断是否是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关键是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考点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浓度:提
9、高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反应速率。如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2.表面积:当固体与气体或液体反应时,将固体研碎,固体表面积增大了。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如粉状煤比块状煤更易燃烧。3.温度:提高反应速率的第三种方法是加热。如食物在夏天比冬天更易腐败。4.催化剂: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实验数据分析判断反应类型、试题解题思维在中考试题中较多出现分析实验数据,判断反应类型的试题,这类试题通常是给出反应前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要求通过数据的变化,判断什么物质是反应物,什么物质是生成物,还有可能是催化剂,再根据各物质增减的特征,判断
10、是哪种反应类型。解答此类题时,一是要注意分析数据变化;二是要从中获取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各物质的质量比;三是要区分反应物和参加反应的物质,原来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之间的关系。【典型例题】类型一、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 次氯酸钠(NaClO)消毒剂是常用的饮用水消毒剂之一,它的消毒原理是NaClO溶于水后发生水解生成次氯酸(HClO),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消毒杀菌。如果保存不当,NaClO还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次氯酸分解致使消毒剂变质而失效。(1)用NaCl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的方法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2)N
11、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 。(3)写出NaClO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运输和贮存NaClO消毒剂时,应注意 保存,并放置在 的环境中。【思路点拨】(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结合化学式解答。(3)NaClO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解答。(4)根据题中信息“次氯酸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确定其保存方法。【答案】(1)化学 (2)+1 (3)2NaCl0+C02+H20=Na2C03+2HCl0 (4)密封 干燥【解析】(1)用NaC
12、lO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杀菌的过程中,NaClO溶于水发生水解生成次氯酸(HClO),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可知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x+(-2)=0,则x=+1。(3)根据NaClO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次氯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次氯酸钠能与空气或水反应,所以在贮存时,应该密闭和保持环境干燥。【总结升华】该题通过设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实际问题情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记住“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初三总复习化学教案-: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反应类型归纳提高 知识讲解 2022 初三 复习 化学教案 物质 化学变化 反应 类型 归纳 提高 知识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