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教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 巩固练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考总复习教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 巩固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总复习教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 巩固练习.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总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 巩固练习撰稿:赵炜 审稿:杜少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1湖北黄石)将一个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度角,如图,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 ).A. 3cm B. 6cm C. 3cm D. 6cm2在中,若,则是( ). 锐角三角形 . 钝角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3. 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DC=5,点P在BC上移动,则当PA+PD取最小值时,APD中边AP上的高为( ).A.
2、 B. C.D.34如图,分别以直角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设直线左边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右边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则( ). A B C D无法确定5(2012济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为(-2,3),以点O为圆心,以OP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A,则点A的横坐标介于().A. -4和-3之间 B3和4之间 C-5和-4之间 D4和5之间6(2012宁波)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3,AC=4
3、,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A.90 B100 C110 D121 二、填空题7. 如图,在由12个边长都为1且有一个锐角是60的小菱形组成的网格中,点P是其中的一个顶点,以点P为直角顶点作格点直角三角形(即顶点均在格点上的三角形),请你写出所有可能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_ 8. 如图,已知点F的坐标为(3,0),点A、B分别是某函数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点P是此图像上的一动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x,PF的长为d,且d与x之间满足关系:d=5x(0x5),则结论:AF=2; BF=5; OA=5; OB=3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 9.如图所示,
4、正方形ABCD的AB边上有一点E,AE3,EB1,在AC上有一点P,使EPBP最短 EPBP的最小值是_10.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二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右图的勾股图中,已知ACB=90,BAC=30,AB=4作PQR使得R=90,点H在边QR上,点D,E在边PR上,点G,F在边PQ上,那么PQR的周长等于_.11观察下列一组数:列举:3、4、5,猜想:32=4+5;列举:5、12、13,猜想:52=12+13;列举:7、24、25,猜想:72=24+25;列举:13、b、c,
5、猜想:132=b+c;请你分析上述数据的规律,结合相关知识求得b=_,c=_.12.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2,O为AD的中点,则O,A1,B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_三、解答题13. 作长为、的线段.14.如图A、B为两个村庄,AB、BC、CD为公路,BD为田地,AD为河宽,且CD与AD互相垂直。现要从点E处开设通往村庄A、村庄B的一条电缆,现在共有两种铺设方案:方案一:EDAB;方案二:ECBA经测量得千米,BC=10千米,BDC=45,ABD=15已知:地下电缆的修建费为2万元千米,水下电缆的修建费为4万元千米求:1)河宽AD(结果保留根号); 2)公路CD的长;3)哪种方案铺设电缆的费用低
6、?请说明理由。15.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12cm,A=60,点P从点A出发沿线路ABBD做匀速运动,点Q从点D同时出发沿线路DCCBBA做匀速运动(1)已知点P,Q运动的速度分别为2cm/秒和2.5cm/秒,经过12秒后,P、Q分别到达M、N两点,试判断A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果(1)中的点P、Q有分别从M、N同时沿原路返回,点P的速度不变,点Q的速度改为vcm/秒,经过3秒后,P、Q分别到达E、F两点,若BEF与题(1)中的AMN相似,试求v的值16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图中,B=90,A=30,BC=6cm;图中,D=90,E=45,D
7、E=4cm图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的直角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1)在DEF沿AC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问题: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F、C的连线与AB平行?问题:当DEF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在DEF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15?如果存在,求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总复习教案: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提高 巩固练习 中考 复习 教案 勾股定理 及其 逆定理 提高 巩固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