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13实验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三化学-13实验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13实验专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实验专题知识点一 基础实验思路导航1.化学仪器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滴瓶、铁架台、烧杯、量筒、集气瓶、长颈漏斗、锥形瓶、蒸发皿常用作反应器的有: 试管、烧杯可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烧杯(不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2.基本实验操作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的装配仪器的洗涤药品的保存装置气密性的检验例题精讲【例1】在一次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和应急措施,其中不正 确的是()【例2】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比较催化效果E.铁丝在纯氧中燃烧F.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A.量取液体读数 B.测定空气成分
2、C.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例3】仅用下列装置,能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F G HA B C DE【例4】(2013年东城期末)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验证石蜡中含有氧元素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验证石墨具有导电性知识点二 综合实验思路导航1. 知识结构模型选择仪器安装实验装置组合装置气体制备、检验、鉴别、除杂、尾气处理设计实验装置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验2. 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联想例题精讲【例5】(2012朝阳期末)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几组重要的对比实验.(1)
3、实验1中,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 为 。(2)实验2中,观察到A烧杯中的现象是 ,由此可验证分子的性质。(3)实验3中,最易生锈的是 ,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 生活中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对铁锈蚀的影响。(4)实验4中,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是 , 涉及到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例6】(2012年东城一模)(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二
4、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 的化学性质呢?【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 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 为红色,其原因是_。 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 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
5、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 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例7】(2011年西城期末)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设计了有关气体的实验。 (1)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右图所示。 此装置若用于制备氧气,应在分液漏斗中盛放的药品是 ;若用于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此装置还可以验证某气体的化学性质,请完成下表中的内容。仪器名称分液漏斗小试管大试管装置内的药品大理石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相关性质 在不改变此实验装置的基
6、础上,同学们认为只要再增加一个操作,还可以验证该甲乙丙 气体的其他化学性质。增加的操作是 。(2)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研究某混合气体的组成。 第一组:取三支试管,在其容积的二分之一 处做标记。分别充满气体(甲为CO2,乙为A 气体,丙为CO2和A的混合气)后倒扣在NaOH溶液中。最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右图所示。分液漏斗止水夹250 mL200 mL水 据此推测:气体A的化学性质有 。 第二组:同学们利用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关闭止水夹,向充满丙的集气瓶中注入10 mLNaOH溶液(足量),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实验现象是 。知识点三 探究实验思路导航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
7、程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2.探究形式常见的探究形式有两种实验探究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药品安装实验装置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现象、处理数据推理结论调查、辩论等活动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调查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或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污染情况”3.几点注意(1)实验所依据的性质原理必须全面、充分(2)实验室对操作顺序、注意事项必须要有充足的准备,并能对操作错误所产生的后果有所注意。(3)现象描述要准
8、确、全面、重点突出。(4)对实验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要充分的了解。(5)要养成设疑、质疑的习惯(6)要善于把握信息,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且要从信息中提炼出原理、规律。(7)要懂得化学学习方法,如比较、归纳、猜想、论证、类比、迁移等。例题精讲【例8】(2012西城期末)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 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 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
9、,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方案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_(填序号)。a15 mL b8 mL c5 mL d3 mL方案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利用右图所示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13 实验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