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探究环境质量恶化的制度根源(金三林) .docx
《《学习时报》:探究环境质量恶化的制度根源(金三林)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探究环境质量恶化的制度根源(金三林) .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时报:探究环境质量恶化的制度根源(金三林)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刚刚公布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我国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攀升,局部地区污染严峻,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从宏观角度看,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缘由有两个:一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二是污染排放强度(单位产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但任何宏观现象都有其微观基础,当前我国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微观基础主要在于企业的过度排放,而企业过渡排放行为的根源又在于现行的政策体制缺陷。 从理论上说,环境是公共产品,在没有外部约束的状况下,生产者倾向于过度运用环境,使自己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以追求超额利润。因此,环境爱护工作尤其须要政府发挥作用。而我国环
2、境质量恶化的根源恰在于事实上存在的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监管缺失。我国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规定普遍过松,而且没有引入刑事责任。更重要的是,在地方爱护主义的影响下,许多地方环保管理机构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行政不作为的现象,使得企业违法成本低、遵守法律成本高,在事实上激励了企业的污染行为。比如,国家法律规定,环保设施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例如,今年上半年新投产燃煤机组3200多万千瓦,但同步安装脱硫设施的只有一半。 二是政策偏差。我国目前实行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环保政策,但在肯定技术条件下,污染治理设施有比较苛刻的经济运行规
3、模要求,而大多数单个中小企业的污染排放规模与处理设施的经济运行规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时,中小企业自身财力不足,筹集污染治理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困难大、代价大。这就使得中小企业污染治理的成本相对较高,造成一些企业的污染治理流于形式,有人检查就应付一下,或者交一些罚款,还留下了“寻租”的隐患。另外,在垃圾处理、水处理、能源领域的价格管制和价格补贴政策,事实上也在激励企业和居民排放。 三是战略扭曲。在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经扭曲为以GDP增长为中心,环境爱护在政府工作中的实际地位其实很低。受发展战略扭曲的影响,我国粗放型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并未得到改善,污染排放强度长期居高不下。一些生态环境原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时报 学习时报:探究环境质量恶化的制度根源金三林 学习 时报 探究 环境质量 恶化 制度 根源 金三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