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航空制造中的优点与局限.docx
《3D打印在航空制造中的优点与局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D打印在航空制造中的优点与局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D打印在航空制造中的优点与局限 3D打印技术是在上世纪73年头末期起先出现,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制阶段的“快速原型”和生产阶段的“快速制造”。3D打印技术与曾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堆焊工艺方法相像,之所以称为3D打印,就是在成型工艺上采纳CAD和计算机3D模型数据,将两维基材通过不同融合方式组合成三维结构。用在航空生产上的工艺方法主要有激光近净成形技术、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及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 SLM就是把立体的零件根据粉末的厚度分解成平面,每层粉末烧结成固定平面后堆叠成立体成品。LENS则是用激光束的能量熔化预先喷射到熔化区的金属粉末或丝材,通过熔池的连续运动将熔池的点连接成线,最终形成平面后逐层积
2、累成立体的零件。 LENS与SLM都采纳增材制造的加工工艺,与锻造和铸造的工艺方式相像,也是以困难外形零件毛坯的干脆成型为目标。3D打印的优点是成型后的机加工去除材料量较少,部分类型零件可以实现近净成型,甚至满意干脆成型的尺寸精度要求。 3D打印困难框类结构毛坯的减重效果比较明显,如F-22最大面积锻造结构框的毛坯重量为2 790千克,毛坯加工后的净重量只有144千克,材料去除比例达到了95%!假如根据已经能够验证的工艺要求制造盘形困难结构零件,锻造工艺无法干脆制成细微环节结构,材料利用率只有毛坯重量的约10%。铸造则可以完成部分细微环节的粗略成型,毛坯实际利用率可达到总重量的20%25%。3
3、D打印可以干脆制成与成品接近的外形,考虑到外表加工工艺和材料品质要求,成品零件可以达到毛坯总重的60% 73%,材料利用率和机加工效率都有很大提高。 相对的,铸造成型模具的再利用效果比较好,成品芯型能进行批量毛坯的制造。锻造的锻压模具成本虽然很高,工艺设备标准要求也高,但锻造也有利于进行批次生产毛坯的成型。3D打印采纳增材制造的工艺手段,无论只制造1个还是批制造101个,单件的生产时间和成本均没有任何差异,零件的成型工艺要求和品质限制则更为严格。 3D打印与其它制坯方式的对比 现阶段3D打印技术的航空应用主要集中在金属结构,以坯材成型加工难度大的钛合金和合金钢为主,加工难度低的铝材则更适合采纳
4、锻铸方式成型。 3D打印航空零件的应用已比较广泛。国外用于F-22的3D成型TC4接头已经达到2倍设计疲惫寿命,F/A-18的翼根吊架结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225%,疲惫寿命也达到4倍设计要求,C-17等型号的进气道附件也都起先批量应用3D打印,部分3D打印件已能在现有机型制造中替代钣金和精铸件。 世界上第一架采纳喷气动力的3D打印无人机 中国在航空3D打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已有多个型号应用3D打印的承力结构,达到了缩短制造周期和简化工艺的效果,对产品减重的作用也比较明显,宣扬资料中甚至有过减重40%的说法。国内许多军迷仅依据这个40%和类似说法,就对航空结构减重抱有很大希望,而这个40%
5、虽然理论上存在可能,但要受到特别严格的条件和应用限制。 SLM制成品的尺寸精度较高,但成型体结构密度限制效果不好,难以承受高载荷的结构效应,承力结构的3D打印主要采纳的是LENS。根据已经公开的3D打印整体框架坯材外形对比,3D打印件毛坯重量大致只有锻造的15%,这是3D打印的技术优势,但坯材减重比并不代表最终制成品的重量对比。 飞机的整体结构框架的设计要考虑到灵巧、坚实,以及工艺和成品机械/理化性能的一样性,结构设计必需严格满意标准化的要求,不同机型类似结构的设计并没有大的差异。展览上公开的3D打印承力框架制成品,结构设计与锻造框架并没有任何差别,区分仅体现在毛坯成型的工艺方式。3D打印的L
6、ENS和SLM工艺均已比较成熟,无论是采纳激光还是电子束作为能量源,无论是运用粉材还是丝材作为基材,材料本身的理化条件并不会因为加工方式不同而改变。按现有技术,近净成型烧结的材料理论密度比锻造低近1%,选区熔化方式成型的粉末材质密度相对较小,与锻造件的密度差别也在3%以内,工艺实现条件越好材料密度差异就越小。无论采纳什么样的3D成型方式,同样零件的材料性能假如没有大的差别,零件的制成品重量就不会存在明显的差别。所以说,3D打印坯材加工方式取得的减重效应特别有限,考虑到目前3D打印的材料性能还不够完善,相比成熟的锻造结构容限保险设计更多,同样设计结构件的净重甚至还要重些。 根据已公开的数据看,3
7、D打印钛合金零件的成品件,抗拉强度和硬度已达到锻件的标准,但疲惫寿命和裂纹容限受工艺影响较大,将来相当时间里还缺乏全面替代锻造的条件。美国飞机制造中大量应用整体锻造框架,对高风险的3D打印的应用不够主动,就是考虑到了制成品寿命和质量限制困难的因素。中国在新机制造上应用3D打印承力结构的同时,还投入很大资金和技术力气开发大型锻压机,也是因3D打印无法解决大型制造成品的批生产要求。3D打印与锻/铸造各有优势,只要航空设计和生产体系还基于传统工业技术,锻/铸和轧压仍将是主要工艺成型手段,3D打印的结构减重效应就很难得到体现。 基于制造技术突破的减重措施 根据减重标准对比,3D打印的密度与锻造的差异不
8、到1%,而要实现避开缺陷和改善材料性能的目标,密度差异其实是越小越好。根据实际生产条件去对比,某简洁框架的成品重量假如接近300千克,模锻件毛坯重量大致在2 730千克左右,3D打印的框架毛坯重量可以降低到接近500千克,但成品重量与锻造的理论区分还不到1千克,仅比整体机械加工的尺寸误差换算值略大。所以说,从成品重量这个最终指标去对比,3D打印减重效果几乎可以忽视不计。 那么宣扬资料中减重40%的说法是怎么来的?这要从飞机结构工艺去说明。现代航空制造的金属成品结构越困难加工难度就越高,许多组合曲面结构还必需依靠数控设备加工。第三代之后的先进战斗机采纳翼身融合气动设计,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飞机的结构
9、强度和设计性能。这种设计其实在上世纪30年头就已经存在,但在喷气战斗机应用前期没运用。融合体结构框架存在大量连续曲面,制造这些曲面的工艺难度特别大,角度限制和表面连续性加工工艺要求高,很难依靠一般机加工设备成批制造。数控设备在上世纪73年头大量应用后,三轴数控机床成为曲面加工的手段,飞机也就起先更多利用结构曲面改善气动设计。 连续曲面变角度结构势必会产生半封闭空间。设计师在设计机体结构时必需考虑到可加工因素,半封闭或封闭困难结构难以整体成型加工,必需分解成多个独立的可加工零件,采纳组合件的方式满意结构外形与工艺的要求。组合件的问题是每个零件都必需满意独立强度要求,结构件和桁条等结构也要保证独立
10、承力的厚度。采纳铆接和螺接组合零件时,标准件紧固位置的孔强度还必需高于零件强度。 假如要用螺栓固定某根壁厚2毫米的L型型材,每个螺栓孔位置的厚度要超过平均厚度,假如采纳铆钉则须要平均分布多个铆钉孔。组合件组合要求增加了零件的结构重量,组合用标准件也增加了整体重量,对于某些小型的困难轻金属结构,组合用标准件的重量甚至比零件本身的重量还要高。 假如能够通过工艺手段干脆成型组合件,一体化结构将实现明显的减重效果。如两个组合件的对合壁板厚度均为2毫米,将其一体成型后的整体壁板只须要不到3毫米,取消铆钉施工要求又可以明显降低重量。美国在F-16战斗机改进设计中,曾经在前机身结构改进中应用精密铸造件,用整
11、体铝合金铸件替代铆接组合件,使替代总重量超过11千克的组合件的精铸件重量降低到4.7千克。利用复合材料替代金属材料时,虽然复合材料壁板的单体结构重量比铝合金高,但用桁条胶接为整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壁板,却能够取消组合件的独立桁条和固定铆钉,总重量反而比组合金属结构降低了接近30%。 3D打印干脆体现的减重优势主要就是打印出困难的封闭/半封闭零件,干脆取代由多个零件组成的组合件,零件重量可以大幅度降低,固定零件的铆钉和螺栓的数量也可以削减,这才是3D打印减重最干脆的应用方式。 3D打印无人机侧视 飞机结构一体化减重是效果最明显的措施。航空系统很早就在争取实现结构件一体化,尤其是复合材料应用到航空结构
12、件后,曲面加筋壁板这种整体结构相比金属组合件,已经表现出很突出的减重和降低零件数量的优势。复合材料工艺水平发展很快,现在已经出现全复合材料的飞机,但复合材料不仅存在成本高和工艺难度大的问题,大部件制造还存在维护和修理难度高的运用困难,限制了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大部件方面的应用范围。现代复合材料还无法取代结构件的金属材料,3D打印则通过高度敏捷的成型手段,有利于实现金属和多种金属/非金属组合结构的一体化,与复合材料共同组成航空轻重量结构。 3D打印不仅在结构制造上可以发挥减重作用,也有利于成品安装和系统布局的减重和改进。机载成品安装支架或运动装置的支撑结构困难,又不是承力结构,很适合采纳3D打印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打印 航空 制造 中的 优点 局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