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讲解_文化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知识讲解_文化创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化创新【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文化创新的主体4、创新与继承的关系;5、创新与借鉴、融合;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7、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创新的含义文化在_的过程中传播,在_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_。(2)文化创新是_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_,也是文化创新的_。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二)文化创新的意义(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_,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文化创新可以推
2、动_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_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_所在。(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_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_。(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人民群众是_的主体,也是_的主体。(2)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自觉地投身于_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_,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_,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_和丰富多彩的_中吸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_,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在_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
3、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对待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离开_,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_,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_。同时还要体现_,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在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必须反对_和“历史虚无主义”。(2)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必须反对“封闭主义”和_。(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改革开放
4、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_,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_传统,大胆吸收_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 答案:(一)(1)交流 继承 文化创新(2)社会实践 源泉 动力(二)(1)灵魂(2)社会实践 根本目的 标准 (3) 民族文化 重要保证(三)(1)社会实践 文化创造(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本利益 基本要求 伟大实践 生活中(四)(1)社会实践(2)社会实践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传统文化 批判性继承 根基时代精神(五)(2)世界优秀文化 (3)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六)(1) “守旧主义”(2)“
5、民族虚无主义” (3)实践 优秀文化 世界各民族文化【要点精析】要点一:文化创新与文化实践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高清课堂: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知识梳理1.二者的区别(含义) 文化创新:文化的传播交流、文化的继承发展都包含着创新,文化发展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注: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理解其含义:文化的传播交流是从横向理解文化创新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的继承发展是从纵向理解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2.二者的统一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6、泉。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做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不是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也不是为
7、创新而创新,而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典型例题】1.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说法错误,文化引导着实践,但是文化也
8、受社会实践的制约。说法正确,茶文化是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说法正确,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说法与题目无关。本题答案选B。 答案:B2.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这一知识点,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因此C答案正确。“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这一说法错误,
9、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答案:C 要点二:怎么样做到文化创新【高清课堂: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知识梳理1.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要投身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首先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创造潜力。其次,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服务群众作为文化创新的价值标准,文化创新必须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2. 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
10、文化创新的动力。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纵向理解)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
11、代精神。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另一基本途径。(横向理解)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一方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正确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就要求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12、的“历史虚无主义”。要正确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这就要求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典型例题】1. (2014 北京丰台模拟) 图中的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独特的美感跃然纸上。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突出特色,营造妙境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 B. C. D. 解析: “汉字作画,将汉字结构和韵律的形式美与中国画的意境结合起来”,表明了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突出特色,营造妙境,故正确;项中没有体现创新;项是针对
13、外来文化,与题意不符。答案:B2. (2014 北京东城模拟)春节期间,一段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的满腹经纶在网上爆红。古代典籍、诗词及传统艺术始终是贯穿节目的主线,而一个个古今中西结合的包袱,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果”。该段相声的成功说明 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文化创新应博采众长,为我所有 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由题意中“一段极具传统相声特点,又不乏现代元素”,表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故符合题意;项中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即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与
14、题意不符;未能在题意中体现出来。答案:B思维拓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1分)审题过程:首先,看设问。本题设问要求是从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认识。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我们往往
15、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去谈。在这里我们需要围绕着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去回答。其次,理论和材料相链接。(1)是什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出”,其实就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传播,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2)为什么: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其实就是考查了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的意义。把中国文化推向全世界,目的就是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让世界认同中国文化。(3)如何推动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考查了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途径有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当然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参考答案: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
16、合国力。(3分)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走出去”。(2分)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3分)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3分)评分说明其他解答言之成理,分析得当,可酌情给分,但该问最多不超过11分。【疑点突破】疑点一: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的智慧和灵感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离开了实践,文化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离不开创作者的智慧,但是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再具有智慧的
17、人也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作品,所以文化创新最终还是要靠实践。【典型例题】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B C D解析:题中观点片面夸大了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否定了实践和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作用。故入选,项排除。答案:B疑点二: 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1)文化传承,指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横向间的相互交流,又表现为同一民族和国家文化纵向上的继承和发展。(2)文化发展,指社会文化不断丰富、不断进步、不
18、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的过程。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基础上继承。(3)文化创新,一般指超越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主要包括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和形式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要发展必须要有所超越,必须有所创新。文化创新又必须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典型例题】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
19、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解析:本题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为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解答本问应从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入手,紧密结合材料,深入论证。回答时,要将重点放在材料分析上,做到有理有据。我们要学会抓住材料的关键字眼“取材于”“突出了”“运用了”“
20、注入了”“国际口味”“国内外好评”。答案:(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疑点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高清课堂: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知识梳理错误观点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文化具有继承性,对现实生活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21、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怎样做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疑点四:如何对待其他民族文化 【高清课堂: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知识梳理错误观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为什么要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
22、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怎样做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课外拓展】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结合中国馆“东方之冠”
23、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融合了多种中国元素,并用现代手法加以整合、提炼和构成。国家馆的造型还借鉴了夏商周时期鼎器文化的概念。鼎有四足,起支撑作用。作为国家盛典中的标志性建筑,光有斗拱的造型还不够,还要传达出力量感和权威感,这就需要用四组巨柱,像巨型的四脚鼎将中国馆架空升起,呈现出挺拔奔放的气势,同时又使这个庞大建筑摆脱了压抑感。这四组巨柱都是18.6米18.6米,将上部展厅托起,形成21米净高的巨构空间,给人一种“振奋”的视觉效果,而挑出前倾的斗拱又能传达出一种“力量”的感觉。通过巨柱与斗拱的巧妙结合,将力合理分布,使整座建筑稳妥、大气、壮观,极富中国气派。同时向前倾斜的倒梯形结构,是现代建筑向
24、力学的又一挑战。将传统建筑构件科学地运用,是中国人的又一创造,它向世界传达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概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馆的造型具有标志性、地域性和唯一性的特征,它的外表是什么颜色,这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颜色最能代表中国特色呢?设计者自然想到了“中国红”,一种代表喜悦和鼓舞的颜色,一种大气、稳重、经典的颜色。可是红色在大型建筑中非常难用,由于红色的波长强、刺眼而跳跃,搞不好会有飘起来的感觉,从而影响整体形象。其实,中国红是一个概念比较模糊的颜色,大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这些都叫中国红。可是在不同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它又呈现出多种审美表达。如故宫太和殿所展示的
25、“红”就达五种之多,怎样在现代建筑中用好“中国红”呢?为此,设计者专门请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反复试验,现场观察,实物对比,最后商定中国馆不可能用一种红,而是借用故宫红的色彩,采取多种渐变。于是,就有了中国馆外表从上到下,由深到浅四种红色的“退晕”渐变,上面重一点,下面轻一点,既传统又时尚,丰富了中国红的内涵,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层次感和空间感,极富生气和活力。中国馆披上了“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这是对中国特色的又一最好解读。东方之冠,高高耸起,象征着中华的鼎盛与繁荣。而舒展平卧于国家馆之下的地区馆,则形成深厚的依托之态,为人们活动提供了厚重坚实的平台。它的布局借鉴了禹贡对疆土的概括,即“九州”之说。这个在圆明园中也有体现,其文化理念和空间意识的文化之根,可追溯到周易。国家馆和地区馆的巧妙布局,主次有序,象征着国家一统的精神,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地区馆周边自然折转的空中游廊、台阶步道和园林小品,相互衔接得异常完美,建筑外观镌刻有叠篆文字,环廊外侧立面印有中国历史朝代名称,象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的小品表面,还刻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和各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所有这些都对中国特色做了全面而细致的表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