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_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_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_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 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严峻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改革中图分类号:TU733.3 文献标识码:A随着改革的深化,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关系到投资主体和承包商的经济利益,关系到整个市场的竞争规范化,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步提高以及全社会的科技水平的进步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严峻制约着建
2、筑业的发展。因此其改革天经地义成为建筑业改革的核心问题。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1.1 工程造价与市场脱节,带着明显的“安排”痕迹首先,国家编定的统肯定额过程长,更新慢,改变小。其次,除了国家的有关部门制定了统一的定额外,各省级的行政单位往往也以此为依据制定本省的定额。而即便如此这些规定的计价资料往往是以大城市的价格水平为依据编制,其他地区的市场价格难以得到反映。事实上市场的供求改变和价格水平是瞬间万变的,尽管市场具有流淌性,各地区的差异也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定额的时滞性和盲目统一性必定导致工程造价难以灵敏的反映市场改变。其科学性和精确性就更无从谈起了。1.2 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市场
3、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竟争市场体系。建筑领域内的竟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定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允竞争局面的形成。例如:定额中度量的过于精细,试图“肯定精细”地反映出建设项目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因而形成的价格缺乏弹性。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中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别出来。不利于施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竞争体制的形成。又如:目前的定价方式中,某些费用的取费标准按企业全部制性质或行政级别加以区分,人为地添加了企业竞争中的不同等因素。1.3 工程招标投标中限制采纳最低价中标法目前全国各地先后建立的有形建筑市场,
4、将政府投资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都纳人其中进行集体统一管理,统一招标投标的程序和手续,明确招标投标方式,审定各项工程评定主要方法,而各地的评定标方法各有差异。例如:评审法,合理低标法,二次报价法,议标法,干脆发包法。但有一共同点即招标确立标底,报价受国家定额标准的限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中标者。而理论上最优,实际中可行的最低价中标法在我国尚处于尝试阶段,未能全面推广应用。因而在招标投标中,投资成本偏高,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操作过程人为困难化,招标各环节的交易成本无法降低,同时还使施工企业安于现状,不图进取。1.4 队伍素养参差不齐,总体素养急待提高在国际上,建筑工程造价预算被认为既是一门科学也是
5、一门艺术。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的工作人员有八十万之多,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是套定额。甚至在今日的高等教化中,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内容仍是如何运用定额,如何套单价等等。因此大部分人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理论与实务知之甚少。在建筑企业甚至流行这样的话语“赚钱不赚钱,全靠预算员”,由此可见建筑市场中暗箱操作,不正值竞争,层层转包工程,偷工减料的混乱局面也就在所难免。2 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历史沿革20世纪50-70年头,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是政府的安排模式。建设产品价格通过安排安排建设工程任务而形成的安排价格,概预算定额基价是量价合一的价格。11014年,建设工程招标制起先施行,建筑工
6、程造价管理体制起先突破传统模式,但形式虽变,内容实质照旧。概预算定额的法定地位没有变更。90年头初,国家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报价,竞争形成价格,加强动态管理。”和“限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思路,但改革进程非常缓慢,改革也迟迟不见成效。90年头中后期以来,建筑法,价格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的相续出台,定额体系起先出现一系列改变。部分材料价格慢慢放开,工程结算时的材料价格调整已经允许,但仍不能满意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001年初,国家宣布年内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渐渐改制,面对市场,全国大多数省市的定额管理模式将出现历史性的变更,量价分别,单项报价提上日程,使材料价格有望走
7、向市场化,定额的法定性地位也将降低,变为指导性。3 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配套措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涉及建筑市场上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也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必需在有相应配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主动稳妥地进行。3.1 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变更管理方式首先,工程造价管理主体应加以明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范围和管理职能,应当是全面的、专业的、深化到建筑市场造价范围内各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去,它与主管合同立约前负责招投标的管理部门是相辅相成的,台前台后协同管理的。招投标管理部门主要管市场、业主、设计、施工队伍的准入市场的行为,而造价管理部门则管合同的计价方法
8、、造价条款、市场价格信息、造价中介询问机构和队伍等等。就目前状况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机制发育还很不完善,放开价格,由市场定价还须相当一段时间。但我们必需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定额,它要变、要改、要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当前定额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动态管理上。接着完善价差调整管理方法,定期发布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发布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技术装备实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业定额价差调整管理方法,定期发布材料价格信息和材差调整系数,还可定期发布实际工价水平,供承发包双方协调人工费补贴之用。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技术装备实力和管理水平编制企
9、业定额,参加市场竞争。今后造价管理部门更多要做的工作是对政府发布的价格政策的说明,帮助政府制定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统一分部分项名称,统一计量单位,使承发包双方在工程量计算方法上有统一的术语和内涵的理解等等。3.2 建立市场行为监督保障系统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不是放任自流的自由经济,而是法制经济。政府职能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规范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依法制止垄断和种种不正值竞争,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健康运行,发挥调整作用,为公允竞争的市场环境供应必要的条件保障。总之,工程造价管理改革势在必行,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需抛弃原有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念和做法,不要固步自封,肯定要从如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参考文献1徐大图,工程建设投资限制M.学问产权出版社.2朱登林.工程造价限制与管理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2第20期.3邓庆年.有关工程造价的限制及管理分析J.四川建材,2022第2期.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