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殽之战】殽之战怎么读.doc
《2022年【殽之战】殽之战怎么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殽之战】殽之战怎么读.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殽之战】殽之战怎么读殽之战教学目的 一、理解课文围绕中心、详细得当的特点。了解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在政治斗争中运用外交辞令的高度技巧。 二、掌握“乘”“免”“辞”“辱”“所”等多义词的用法,弄清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现象。 三、认识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者必败的道理。教学设想 一、课文语言有一定难度,人物形象,学生较为生疏,所以第一步要求先对照注解逐字逐句阅读全文,把文字上的问题大体弄通,然后理出全文时、地、人、事的头绪,概括各段中心。 二、翻译课文,立信求达,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进入“角色”,休会当事人的地位、身分、性格,译出对话特别是外交辞令的风味及所含感情。为此,要让
2、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句的含意,挖掘外交辞令的内蕴。 三、讲析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评 3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思考:初中时学过选自左传的什么课文?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传”是什么意思? 明确:“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春秋记事太简,于是有三本为这部经书作解释的“传”,除左传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1段。 翻译。 正音:殽() 蹇() 悖() 与()师 虚词语:无乃(恐怕)不可乎! 其(难道)谁不知?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
3、也! 句式: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 词类活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 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 分析理解。 思考:蹇叔判定秦师“必死是间”的根据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什么性格? 明确:根据是他对秦、郑、晋三方的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从而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表现了他的料事如神,他不顾被嘲弄的耻辱和杀身的危险,用哭师的形式诤谏,使人感受到了一个老臣的忠诚、慈父的悲切和智者
4、的执著。 思考:课文写了秦穆公的哪些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性格? 明确:写了秦穆公的一“访”一“辞”一“骂”,表现了他贪婪虚伪、刚愎自用的性格。 2.学习课文第2段。 翻译。 正音:胄() 乘() 词类活用: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 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 分析理解。 思考:王孙满判定秦师“必败”的根据是什么? 明确:根据有二:一是“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二是“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思考: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蹇叔说秦师必败,王孙满小孩子也说必败,不谋而合,进一步反映了秦师必败无疑。同时,也显示了“尚幼”的王孙满的聪明才智。 三、布置作业
5、: 1.读译课文1、2段,熟悉内容,理清脉络。 2.预习课文3、4、5段。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学生朗读,翻译课文1、2段,重点检查“国”“诸”“勤”“悖”“拱”“御”“胄”“脱”几个词语的意思,“之”的不同用法及宾语前置句式。 二、研习新课。 1.学习课文第3段。 翻译。 正音:犒() 腆() 遽() 句读: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词语:吾子(尊称对方,可译成:“您”) 出(经过)于敞邑(我国。敞,谦词) 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 为(介词,读)从者之淹 行出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 多义词: 分析理解。 思考:本段塑造了一个热爱祖国的商人形象。当发现祖国遇到危难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殽之战 2022 怎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