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总复习生物-知识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高三总复习生物-知识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三总复习生物-知识讲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2.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考总复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编稿:宋辰霞 审稿:闫敏敏 【考纲要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理解并识记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作用等特点3. 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理解并识记其他植物激素的分布及主要作用4. 理解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关的实验思路【考点梳理】考点一、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指植物的激素调节。2.种类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3.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生长素类似物。由于
2、植物体内的植物激素含量甚微,如果通过从植物体内提取植物激素再应用于农业生产非常困难,成本也很高。于是,人们就用化学的方法,仿照植物激素的作用合成具有类似植物激素功能的有机化合物,这便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考点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发现者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结论1880年英国达尔文单侧光照射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植物具有向光性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使其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弯向光源生长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照射;不生长,不弯曲向光性可能与尖端有关将胚芽鞘尖端用一个锡箔小帽罩起来;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注意
3、: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方)用锡箔遮住胚芽鞘尖端下部;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1910年丹麦詹森在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进行单侧光照;向光弯曲生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到下部1914年匈牙利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将尖端放到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该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1928年荷兰温特将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块放到切面的一侧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植物的弯曲生长;温特将此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将
4、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到切面一侧不生长,不弯曲1931年科学家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一般指吲哚乙酸,即IAA,还有苯乙酸,吲哚丁酸等)总结向光生长的原因:极性运输(上下)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向光侧少)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考点三、生长素的特点科学家对生长素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通过对这些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可得出生长素的一些特点:1.作用原理:可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2.合成原料:色氨酸3.合成部位:分生组织(如根尖分生区;幼嫩的芽、叶、种子;形成层等) 4.分布
5、部位:细胞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胚芽鞘等)规律:产生部位积累部位 (如顶芽侧芽、分生区伸长区) 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 (如生长点老根)【高清课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403837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为极性运输;为横向运输5.运输方式(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植物生长的方向为形态学上端,如下图中的根尖、茎尖便为形态学上端,根尖产生的生长素会向上(斜上)运输,而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斜下)运输。证明生长素极性运输方式的实验(绿色部分代表含生长素): 生长素可由尖端向下运输。 左图中,生长素可向下运输,上方的琼脂块颜
6、色变浅。右图中,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2)横向运输:如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会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考点四、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含义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2. 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曲线分析,如下图:生长素浓度 (1)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为“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浓度高于i时为“高浓度”,会抑制植物生长。(2)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增强。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3)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
7、g。 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C点过后,植物的生长将受抑制。(4)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如下图: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即根最敏感,其促进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最低。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生理效应不同:如生长素浓度为104时,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但却抑制根和芽和生长,对根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补充知识,了解即可 :植物组织的成熟程度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同,一般幼嫩细胞比老细胞敏感。植物种类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如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3.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1)顶端优势:含义: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
8、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部位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侧芽生长素含量过高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摘除顶芽,使生长素不再向侧芽积累。生长素由顶芽向侧芽运输为极性运输,尽管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已比顶芽处高,但顶芽的生的生长素仍能源源不断地逆浓度梯度向侧芽运输,说明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2)植物茎的负向重力性与根的向重力性的产生机制: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此浓度抑制生长,近地侧生长慢)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此浓度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快)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浓度高茎表现出负向重力性(背地生长)根表现出向重力性(向地生长)考点五、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其他植物激素 激素名称主
9、要合成部位 主要分布部位 生理作用 主要应用 生长素(IAA)(类似物为萘乙酸、2,4-D等) 分生组织生长旺盛的部位,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胚芽鞘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促进生长、扦插枝条生根、果实发育;获得无籽果实用作除草剂细胞分裂素(CK) 根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萌发的种子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组织分化;多用于植物的萌芽和分枝 赤霉素(GA)幼芽、幼根、未成熟的种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幼嫩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促进植物茎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的休眠,提早用于播种 脱落酸(ABA)根
10、冠和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如成熟的果实和种子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可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叶片和果实等的衰老和脱落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成熟的果实中含量最多促进果实成熟;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增加产量2. 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1)上图是某果实在发育及衰老等过程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变化 ,可以看出不同发育时期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其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 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有的相互促进,
11、有的相互拮抗,正是由于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植物正常进行生长发育并适应环境变化。(2)组织培养中的植物激素形成愈伤组织诱导丛芽诱导生根MS培养基标准成分标准成分成分减半6-BA(相当于细胞分裂素)0.5mg/L23mg/L0.1mg/LNAA(相当于生长素)0.5mg/L0.020.3mg/L0.1mg/LBA/NAA适中促进形成愈伤组织比例高利于生芽比例低促生根考点六、研究植物激素的实验及其分析方法 类别 图解相关结果 遮盖类直立生长向光生长 暗箱类直立生长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类向右侧生长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 移植类直立生长向左侧生长中IAA的含量:abc,bc 旋转类直立生长向
12、光生长向小孔生长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离心力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横置类中IAA含量及作用: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abc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 浓度梯度类 用不同浓度IAA的处理植物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要点诠释:植物生长趋势判断方法:(1) 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2) 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3) 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看是否有光和力(如重力、离心力)的影响【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考查【高清课堂: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 403837 典型例题1】例1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下图中横轴表示生长素浓度的变化,下
13、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表示单子叶农作物,曲线表示双子叶杂草B. 除草的原理是利用一定浓度的除草剂抑制杂草的生长,但对农作物无任何作用C. 喷洒的除草剂的最适宜浓度是曲线最高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D. 喷洒的除草剂浓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答案】C【解析】仔细分析图可知,若曲线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则在实际生产中找不到去除其中的双子叶杂草的适宜生长素浓度。而若曲线表示单子叶农作物,曲线表示双子叶杂草,生产中可用曲线最高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喷洒除草剂,既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又可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同时还需仔细识图并分析。举一反三:【变式1】研究人员
14、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请回答:(1) 比较曲线1、2、3、4,可知 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而且 (激素)能解除这种激素的抑制作用。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除了曲线3所采用的措施外,还可通过喷施 的类似物促进侧芽生长。(2) 比较曲线4与5,可知赤霉素能明显促进 ,而在完整豌豆植株的顶芽中,赤霉素产生于 组织。(3)分析上图,推测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_ _ 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答案】(1)顶芽;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与细胞分裂素一样可对抗生长素作用; (2)侧芽伸长;分生组织; (3)植物激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植物激素之间的
15、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的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明确实验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1)通过比较曲线1、2、3与4,再结合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可知1和4;2和4;1和3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在1和4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为顶芽的有无,实验结果是去掉顶芽后的豌豆植株侧芽的平均长度长,说明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在2和4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去顶芽的切口是否涂抹生长素,实验结果是切口涂抹生长素后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进一步说明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生长素。在1和3这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保留顶芽的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三总 复习 生物 知识 讲解 植物 生命 活动 调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