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液及简单综合计算1.doc
《初三化学-溶液及简单综合计算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溶液及简单综合计算1.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溶液及简单综合计算1课程目标目标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认识水等一些常见的溶剂目标2.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目标3.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目标4. 认识饱和溶液的意义且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目标5. 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目标6. 会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掌握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模块一 认识溶液知识导航一、区分溶液与浊液如下图所示: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下A、B、C、D四支试管各有什么现象?图1-1 实验蔗糖+水泥土+水植物油+水振荡后现象 无色透明 浑浊 浑浊静置后现象 无色透明 分层 分层形成
2、混合物的种类 溶液_ 悬浊液 乳浊液乳化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后,油虽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的存在而且不分层,这种现象叫_乳化_。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或肥皂)可以将衣服上、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图1-2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到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二、溶液1.溶液的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_分散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均一_的、_稳定_的_混合物_。2.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的。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一般为液
3、体)。特征:溶液都是 _均一的_ _、_稳定的 _的. 图1-3 糖放入水中很快就被溶解注意: 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为 蓝 色,硫酸亚铁溶液为 浅绿 色。某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 体积+ 溶剂的 体积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也可以是 液 体或 固 体。如:固体作溶质的溶液 食盐水 、液体作溶质的溶液 乙醇溶液 、气体作溶质的溶液 盐酸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往往伴随热现象:溶解吸热:如_ NH4NO3_ 溶解溶解放热:如_NaOH_固体溶解、_浓硫酸_稀释 反应放热: 如_CaO_固体与水反应溶解没有明显
4、热现象:如NaCl固体溶解基础达标例1. (2013聊城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 豆浆 B. 碘酒 C. 牛奶 D. 蒸馏水【答案】B例2.洗涤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 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E.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B.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F. 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G. 用水冲洗试管内的氯化钠D. 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答案】BF例3. 下列实验装置中,加入固体物质前,所有实验装置中U型管a、b两端液面均保持水平,加入固体物质后,U型管中a、b两端液面仍然保持水平的是()A B C D生石灰【
5、答案】A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右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A. 铜和稀硫酸 B. 硝酸铵固体和水 C. 蔗糖和水 D. 氢氧化钠固体和水【答案】D能力提升题型一、有关溶液定义例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有 生理盐水 果粒橙 泥水 澄清的石灰水牛奶 蒸馏水 碘酒 矿泉水 硬水 油和水 豆浆 啤酒 【答案】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B. 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C.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答案】A题型二、有关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及相关压强例5. 用如图所示的密
6、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A. 固体:硝酸铵;液体:水B. 固体:生石灰;液体:水 C. 固体:碳酸钠;液体:稀盐酸 D. 固体:氯化钠;液体:水【答案】B模块二 溶液的分类知识导航图1-4 含有晶体的溶液加热,固体全部溶解图1-5 某饱和溶液降温无晶体析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一、溶液的分类按照一定标 准 分(1)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结晶: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
7、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_结晶_。结晶方法 蒸发结晶:溶液中溶剂蒸发出去后,原来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降温结晶:热溶液冷却后,原来溶解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a 加溶剂 b 升高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c 蒸发溶剂 b 加入溶质 a 降低温度 对于Ca(OH)2而言a 加溶剂 c 蒸发溶剂 b 加入溶质 b 降低温度 a 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粗略划分:根据一定量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多少分,可分为 浓 溶液和 稀 溶液(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a 饱和溶液 不一定 (填“
8、一定”或“不一定”)是浓溶液,例如_ Ca(OH)2溶液_;不饱和溶液 不一定 是稀溶液,例如_ KNO3溶液_。b 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 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基础达标例6. 欲使任何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定不可行的是()A改变温度 B蒸发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液【答案】D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 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D能力提升题型一、有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例7.
9、 一杯20的NaNO3溶液,能说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有( )烧杯底部有大量的NaNO3固体;加入5克NaNO3时,有部分NaNO3固体未溶解;加热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再冷却到原温度时,会析出NaNO3晶体;冷却时有NaNO3晶体析出。在20时,加入少许NaNO3晶体,NaNO3晶体质量不减少A0个 B1个 C2个 D3个【答案】C模块三 溶解度知识导航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质在溶剂中不能无限的溶解,溶解到一定的程度就不会再溶解了。图1-6 冬天捞碱图1-7 夏天晒盐一、 固体的溶解度的定义:1. 定义:在_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_里达到_饱和状态_时所溶解的_质量_。2. 四要素
10、:条件一定温度下。因为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而变化,故不指明温度时,溶解度没有意义。标准100g溶剂中。这是概念中规定的标准,物质溶解量的多少与溶剂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此处100g是单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是溶液质量。状态达到饱和时。只有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才是一个确定的值,否则溶解度就不是一个确定的量。单位克(因为溶解度实质上是溶质的质量)3.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 _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_ 4.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温度:固体物质
11、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升高 ,如 KNO3溶液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变化不大 ,如 NaCl溶液;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降低 如 Ca(OH)2 溶液。5. 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含义 (1)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3)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通常在工业生产中若想获得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冬天捞
12、碱),若想获得b晶体通 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夏天晒盐)。二、气体的溶解度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影响因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 温度 和 压强 基础达标例8. t时,18克硝酸钾全部溶于水形成68克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A. 18 B. 36 C. 36克 D. 50克【答案】C例9.(2013福建中考)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得到相应的五种溶液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t1时,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溶液是饱和溶液 Ct1时,溶液是饱和溶液 Dt2时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B能力提升题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溶液 简单 综合 计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