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docx
《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知识讲解_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建筑的特征作为生物的社会编稿:姜虹 审稿:王娜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2理解课文中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4. 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把握作者观点。5. 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6. 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梁思成,1901年4月生,广东省新会县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1915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
2、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
3、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他的学术著述,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2.刘易斯托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
4、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着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 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它的结集出版,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了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中,这本小书连印二十几版,至今在世界范围内畅销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
5、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后来水母与蜗牛和最年轻的科学出版时,书商都不需要做广告,只需喊一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新著”就行了。课文精要理解主旨1.中国建筑的特征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文法”和“词汇”理论,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遵照这些法式才造就了世界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建筑的热切愿望。2
6、.作为生物的社会,“社会”本来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作为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标题为“作为生物的社会”,意在提醒人们不可忽视这些群居的生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它们有我们人类共同的特征。课文中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强调了社会的进化发展,但其活动的集体性却不可忽视,给我们许多新的启发。理清结构中国建筑的特征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第二部分(第313段):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这九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3)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7、。(4)讲立体构成。(5)讲平面布局。 第二层次:(6)至(9)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第三层次:(10)至(13)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第三部分(第1416段):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 第四部分(第1719段):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这篇说明文具有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把握好本文的篇章结构,便于读懂课文。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
8、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是学习的重点。作为生物的社会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4段):群居性昆虫是集体性社会 互相 提出看法举例第二部分(第510段):昆虫的行为活动 联系 同步阐释比较反省 活动第三部分(第1113段):对我们人类的反思 刘易斯托马斯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提出了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想法,他把群居性昆虫看做是整体的、有生命的活的系统。课文先概括阐释自己的科学理念,然后具体介绍,举事例来阐
9、释,最后再作综合分析、阐述。作为一篇自然科学论文,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信服。本文结构严谨,增强了说服力。把握重点中国建筑的特征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能透过其纷繁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作者所谓的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既寓于九大特征之中,又在某些方面具有普遍意义,是一种“沿用的惯例”,是一种为世代遵循的“法式”。守之则能体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创新则能建
10、造出各具奇妙的独特建筑。这非常类似于语言中的“文法”,既有“拘束性”,也有“灵活性”。作者指出,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候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建筑上也是这样。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作者举的例子是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这种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共同的内容的建筑就具备“可译性”。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
11、用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段,建筑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2.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理解为何说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作者认为建筑有如文章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参照写作的用法,将它称作建筑的“文法”。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别人的建筑式样。虽然有时会存在建筑式样上的雷同性,但从建筑物的“方法”和“词法”上来讲,这些相同的建筑在构建上及其关系上是相同的。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
12、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采用了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而木材结构的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希腊、罗马摒弃木结构的建筑体系,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中国建筑体系。作为生物的社会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称赞,其目的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吗? (重点品读第3、4段及最后一段)明确: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反思人类行为。人类自以为优越于其他生灵,但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性,无论物种内部还是物种之间都有着互相依存的共生关系,彼此间还需要联合,需要协作,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
13、智慧,克服自身发展面临的种种困境,推动社会进步。否则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警醒人类不要盲目自大,要认识到自身的生存危机。写作特色中国建筑的特征1.本文三维比较的写作特色本文最大的一个写作特色就是三维比较。如果仅仅就传统建筑作出条理性的归纳,也已经是不错的文章了,但是作者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是深入一步将中国传统建筑与外国一些建筑进行比较。能进行中外横向比较已经显示作者丰富的学识和宽阔的眼界了,但是作者更跃一层,再引文学语言及其用语与建筑用语相比拟。尤其是“文法”和“词汇”,作者把将对大多数国人而言比较陌生的建筑术语转化为大家普遍熟悉的文学术语,让建筑“走”到了读
14、者的面前。另外,作为一篇科学论文,具备清晰的条理性非常重要。本文在条理性上的优势一目了然,主要体现在九大特征的罗列。作者以“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总领,用序号分述九个特征,便于读者掌握。 2.本文的比喻手法尽管是一篇内容丰富的科学论文,在中国建筑学理论中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但是作者没有像有的所谓的专家一样用高深的理论“饶舌”,故作高深地将其写成晦涩难懂的文章,而是简洁生动,力求将大家陌生的事物说清楚。如何将大家陌生的事物说清楚呢?最好的方法是比喻。如:(1)谈到中国周边地区的建筑体系和大陆的建筑体系时,作者将之比作“如兄弟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
15、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写到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如何理解?作者将之比作“帷幕”,指出墙壁所起的隔断和划分空间的作用,说得清晰明白。(3)谈到建筑规则与具体的建筑的关系时,作者说:“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
16、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作为生物的社会这是一篇科普小论文,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色?请选取你较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1)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这些句子含蓄地揭示了昆虫天然构造的精巧,对昆虫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有些神奇的功能形容为“魔魔道道”,对昆虫的喜爱之情,不难品出。(2)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蚂蚁与人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小”“大”之差如此强烈,但人却为蚂蚁伤透脑筋,但蚂蚁并未明显危害人类,这种“为难”是人的自大狂妄的心态所使然。本句通过“小”与“大”的对比,造成强烈的艺术反差,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明晓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知识 讲解 中国建筑 特征 作为 生物 社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