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翻译].doc
《2022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翻译].doc(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翻译周维城传翻译周维城传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他给我非常全面具体讲了周维城的事情,所以为他作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后来迁徙到杭州,世代都是商人,有钱财。父亲名叫周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周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荡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幼年时,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地方可以得到吃的东西,他就总是拉过来父亲的脚抱在怀里来
2、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配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边走来走去,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像婴儿那样。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那些(在周丰在世时)赶上见到过他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
3、阿母”,快要醒来时,又像这样,大概是(成了习惯)不知不觉地就这样了。周丰做生意发了财,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去世。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宽厚的)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周丰赶紧叮嘱把货物像原来那样收藏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他。高傅占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他人,见义勇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着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
4、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能救起一个人的就给他一两银子。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三百两银子很快就用完了。这两位老翁,如今拿他们来询问富阳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曾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君子啊! 作品注释(1)嘉庆元年:1796年。(2)富阳:浙江县名。 (3)恽侯:知县旧称邑侯,这里尊称姓恽的知县。即恽敬。 (4)属(zh)缀辑,撰著。 (5)跅(tu)弛:放纵不羁。 (6)生产:谋生之业 (7)寻:不久。 (
5、8)字:原意是取表字。女子许嫁时才取表字,因称许嫁为“字”。 (9)剧:繁难、繁重。 (10)脱:偶尔。 (11)皇皇:同“惶惶”,心中不安。(12)悲慕:悲伤和依恋。(13)怡:安适,愉快。(14)寤:睡醒。(15)殆:大概,恐怕。(16)吴山:俗名城隍山,又名胥山,在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17)相者:相面的人,即根据人的面貌、骨骼、手纹等给人推测命运的人。睨:斜视。(18)隐晦:不被人知道的品德、善行。(19)学官弟子:即生员,县学的学生。(20)长者:有德行的人,多指性情谨厚的人。 (21)嘿:同“默”。 (22)罄(qng):完、尽。 (23)妇翁:岳父。 (24)士:此处指士君子,有
6、道德和志节的人。作品赏析这是为里巷平民作传的文字。以记周维城的孝行隐德为主,附录了另外二位不知名的平民,补述了一笔周维成的岳父,因事迹性质相同而附录,这是史料传记的一般写法,作者的用意却在于感叹“市巷中固不乏士”,赞美纯厚的民风。 作者简介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嘉庆年间(17961820)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是清代经学家、文学家。经学专治周易、礼记。散文简洁,与恽敬同为“阳湖派”代表人物。词为“常州词派”创始人。有茗柯文编等著作。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原文及翻译 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
7、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失,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增之。飞尤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翻译: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拾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剑。(岳飞)向周同学习射剑,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射中箭靶子
8、,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得到了周同的箭术。 杨大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杨 大 异 传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祥事亲孝,亲亡哀毁,泣尽继以血,庐墓终身。事闻于朝,褒封至孝公,赐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大异从胡宏受春秋大义。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授衡阳主簿,有惠政。调龙泉尉,摄邑令。适岁饥,提刑司遣吏和籴米二万石于邑,米价顿增,民乏食。大异即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民甚德之。提刑赵与筹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远尉。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
9、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自随,肩舆入贼峒,传呼尉至,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以赏迁吉州户曹,改广西经干,复以弭盗赏,除四川制置司参议官。北兵入成都,大异从制置使丁黼巷战,兵败,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诘旦,其部曲窃往瘗之,大异复苏,负以逃,获免。进朝奉郎,宰石门县,就除通判溧阳,摄州事,皆有惠政。去官之日,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命予节兼庾事,进直
10、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庾事。时常平司逋负山积,械系追索,奸蠹百出。大异与之约,悉纵遣之,负者如期毕输,吏无所容其奸。改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至奸吏屏息,寇盗绝迹。凡可以为民兴利除害者,必奏行之。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未六十即丐致仕,不允,章四上,除秘阁修撰、太中大夫,提举崇禧观、醴陵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选自宋史)注 和籴:古时官府出钱购买民粮以供军用。 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调龙泉尉,摄邑令 摄:代理B. 捃其罪弗得 捃:搜集C. 檄
11、大异往治之 檄:征召D. 负者如期毕输 输:运送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大异“惠政”的一组是(3分)() 以提刑司所籴者如价发粜 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身被数创死,阖门皆遇难 老弱攀号留之,大异易服潜去 极言时政得失,迕宰相意 广海幅员数千里,道不拾遗,报政为最A. B. C. D.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杨大异的十世祖杨祥侍奉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悲痛欲绝,并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孝行受到朝廷褒扬和赏赐。B. 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身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的杨大异坚守节操,英勇抗敌,因为部下的救助才得以死里逃生。C. 杨大异
12、因政绩卓著多次得到升迁,也因为得罪权贵而被贬官,但他不以为意,正道直行,赢得百姓的爱戴和皇帝的肯定。D. 杨大异曾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门任职,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必定奏请朝廷去做,退休后还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_(2) 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_(3) 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5. D (输:缴纳)6. B (表现杨大异英勇抗击元兵和家庭在战争中遭逢的灾难。表现杨大异为官正直)7. D (“退休后受到朝廷的任命和封赏”与原文不符)8. (1) (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
13、头领出来投降。(“质”“渠魁”各1分,句意通顺1分)(2) (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 (“剀切”“遽”“出”各1分,句意通顺1分)(3) (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发明”“条析”各1分,句意通顺1分;把“发明经旨”和“条析理学”作互文翻译亦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杨大异,字同伯,是唐朝天平节度使杨汉公的后裔,他的十世祖杨祥因躲避灾祸而到醴陵,于是把家安置在那儿。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非常悲痛,泪哭干了眼睛流出血,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朝廷知晓他的事迹后,封他为至孝公,赏赐名木栽种在墓道两旁,用来表彰他的孝行。杨大
14、异跟从胡宏学习春秋要旨。嘉定十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衡阳县主簿,有惠及百姓的施政。调任龙泉县尉,代理知县。正遇上年成不好,提刑司派人到龙泉县以议价收购为名摊派征购两万石粮食,米价顿时暴涨,百姓粮食匮乏。杨大异就把提刑司征购来的粮食全部以原价出售,老百姓都很感激他。提刑官赵与筹大怒,搜集他的罪过却一无所得,以违抗命令的罪名,调他到安远任县尉。安远县境中有一些少数民族盗匪骚扰百姓,官兵讨伐,多年来没有俘获,上司就传下公文征召杨大异去捕治。杨大异让一个仆从带着自己任县尉的委任状跟随,乘坐肩舆(便轿、滑竿)进入盗匪盘踞的地方,让他们传呼县尉到了,盗匪们露出刀剑的锋刃排成队列防备他,杨大异从容不迫地给他
15、们讲明各种利害关系,那些盗匪受了感化,都伏地叩头,表示愿意改过自新。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到县衙投降。因为朝廷的奖赏,调任吉州户曹,改任广西经干,又一次因平定盗匪获赏,被任命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杨大异随制置使丁黻参加巷战,兵败,他身上几处受伤昏死过去,全家人都遇难。第二天早晨,他的部下偷偷前去埋葬他,杨大异又苏醒过来,部下背上他逃跑,才免除大难。朝廷升他为朝奉郎,又任命为石门县知县,此后又任溧阳通判,代行知州职权,都有惠及百姓的政绩。离职的时候,百姓们攀拉住他的轿子,哭嚎挽留,他只好换了衣服悄悄离开。被提拔到朝廷,主管登闻鼓院,又调任大理寺丞,
16、平反了七件冤案。宋理宗召见他问政,他坦率地议论时政得失,冲撞了宰相,被调出京城去任澧州知州。理宗说:“这不是在四川为节操而死又活过来的杨大异吗?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宰相回答说:“这人特别长于治理百姓。”理宗下令给杨大异一个凭证,让他兼管仓库的事务,又让他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管仓库事务。当时常平司被拖欠未收回的税赋很多,用镣铐拘禁关押那些欠款人来追讨,奸吏从中作弊,花样百出。杨大异和被关押的欠款人约定交款日期,将他们全部释放,那些亏欠税赋的人按期全部缴纳了欠税,奸吏无法从中作弊。改任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到之处,奸吏不敢作奸犯科,盗匪没有了踪迹。凡是可以
17、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杨大异必定奏请朝廷去做。广海幅员几千里,(在杨大异的治理下)路不拾遗,陈报政绩最为突出。未到60岁就请求退休,朝廷没有依允,到他第四次上书要求退休时,朝廷任命他为秘书阁修撰、太中大夫,掌管崇禧观,封醴陵县开国男,收300户的赋税作俸禄。回到家乡后,生活作风与百姓无异,求学的人追随他,他讲习勤勉,教诲不倦,与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82岁时去世。对杨烈妇传一句翻译的辨析 杨烈妇传是唐代文人李翱的一篇经典之作,写的是一位小城的县令之妻,在叛军压境的危机时刻,毫不畏惧,对丈夫责以大义,献以良计,让他发动胥吏百姓,悬赏以激励士气,并身先士卒,终于以弱胜强,击退
18、了叛军,保全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作者用他那平正谨严的文笔為我们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识见卓远、勇敢果敢的女英雄形象。该文语言简洁、议论有力,不仅被收录到苏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而且也经常被拿来作為测试题考查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关于下面一句话的理解,在笔者考查的多份试卷中表述却很不一样,大体可概括為以下四种情况: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A 第一种理解:“跟那些士兵一起战死在城上,不胜过死在家里吗?”持这种观点的有杭州学军中学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参考译文、南昌二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考试高三语文试卷参考译文、中山市小榄中学
19、2012届高三语文上册月考检测试卷参考译文,等等。 B 第二种理解:“你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是胜过死在家里吗?”持这种观点的有重庆一中2010年度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翻译、南京六中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语文试卷参考译文、南京市南师附中2010届高三学情分析样题参考译文,等等。 C 第三种理解:“如果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持这种观点的有江苏省盐城市三星级高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协作联考语文试卷参考译文、武汉市2010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参考译文、郭预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精品注释译文,等等。 D 第四种理解:“难道在城楼上战死,还不比(因城破而)死在家里强吗?”持这种观点的有
20、2005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参考译文。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能对文章内容有如上理解已经很不错了。但从语言教学或者研究的角度来看,上面后三种译文却很值得讨论。对比上面各家的参考译文可以看出,各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与其死于城上”这一句,而且重心又落在“与其”二字上。第一种理解是把“与其”看成一个介宾短语,是“跟(与)他们(那些士兵)”的意思;第二、第三种理解是把“与其”看成一个连词,但又有两个不同的对应词,一个是“即使”,一个是“如果”:第四种理解则是把“与其”看成一个语气副词,跟“难道”相对应。那么到底哪一种译文最符合原文呢?我们倾向于第一种观点,下面来陈述我们的理由。 从当下共时
21、的层面来看,“与其”确实表现為两种不同性质的语法单位:一种是词,一种是短语。当用為词时,它表示的是“在比较两件事或两种情况的利害得失而表示有所取舍时,用在舍弃的一面”,如: (1)与其委曲求全,讨好别人,我宁可守着孤独。 (2)与其让外国人用我们的原料来发财,不如让我们俄罗斯人自己用自己的东西来营生致富。 这种用法从先秦时期就已开始,如: (3)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与其失善,宁其利淫。(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而且,在各个历史时期“与其”均用于表达舍弃的一面,并没有“如果、即使”等假设或让步用法。我们考察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计算语言学研究室开发的古代汉语语料库(约一亿字语料),对检索到的
22、2399条语料进行了逐一分析,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又对辞源常用文言虚词词典汉语大词典古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古今汉语词典古汉语大词典等八本有影响的古代汉语工具书作了认真检索,发现它们对“与其”的解释基本一致,即“表达取舍关系时舍弃的一面”。这就很让我们怀疑用“如果”或“即使”来翻译“与其”的合理性,在语言研究中我们常常以“例不十,法不立”来提醒研究者要小心看待孤立的语料,如果“与其”真的具有这一义项,那它肯定不会仅仅体现在一个作家的作品中,更不会仅仅应用一次就销声匿迹。从词义发展系统性的角度来看,把“与其”翻译成“如果”或“即使”并不可取,那样做有很明显的随文释义的随意性,并不
23、利于对词义的准确认识。 第四种观点更是脱离了语言发展的实际,因為自先秦就已开始词汇化历程的“与其”并无作為副词的用例,这在上述检索的语料以及调查的工具书中也得到了验证。 另外,从文章的整个语境来看,第一种解释也更為合理。作者在文章中极力赞颂的正是杨氏的刚烈品性,如果把“与其”翻译成“如果”“即使”或“难道”,那么杨氏对丈夫责以大义的高大形象就会受到损害,那样其话语的出发点就不是责备丈夫因為一点小伤而逃跑,而是為丈夫的个人利益考虑,劝慰丈夫战死在城上更有利一些。不仅如此,把“与其”理解為“如果”“即使”或“难道”等意义,也跟前后杨氏责备丈夫的其他句子在语气上不连贯,“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语气
24、是何等严厉,而后面如果出现“如果”“即使”或“难道”等表假设、让步或反问的词语,语气突然从严厉的责备转為和缓的劝慰,也不符合话语的连贯性。因此,我们认為“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的正确理解应為:“跟他们(那些守城御敌的士兵百姓)一起战死在城上,不比(你一个人)死在家里更有意义吗?” 杨烈妇传翻译阅读杨烈妇传 唐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维岳传翻译 2022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翻译 2022 年维岳谢曰 杨维岳传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