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方民俗教育关系论文(共3437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传统地方民俗教育关系论文(共343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地方民俗教育关系论文(共3437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统地方民俗教育关系论文(共3437字)传统地方民俗教育关系论文 1传统地方民俗与现代农村小学教育调适的可能性传统地方民俗与现代主流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以及生活方式是具有可兼容关系。这种兼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1禁忌与道德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在乡村民俗中关于不能如何的表述中,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道德规范。正如万建中教授在他的论禁忌与道德之关系一文中所言“禁忌民俗中包含一定的道德成分,两者之间有着较深的亲缘关系”、“在整个社会控制管理系统中,禁忌和一些道德规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禁止的行为。在任何一个社会,要求得稳定和安全,首先是要确定和告诫人们不能做什么,在这一前提下进一步宣扬该有的行为。因此,
2、禁忌常被作为道德教化之用,以增强制止胡作非为的威慑力。”古老的先民们以生动的民俗故事诠释了诸多需要全部或者部分居民践行的道德体系,这些故事往往有神秘的面纱,其道德内涵,往往需要拨开其面纱才能窥见。假设,我们为了窥探其内涵,而将所有的面纱掀掉,传统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在面纱一次次被掀起的过程中,而丧失殆尽。而作为现代人,我们去解读传统的民俗故事的时候,如若无视其内涵,而片面推崇其神话虚无色彩,又必将与我国现行的主流世界观和价值观相冲突。1.2历史民俗与现代价值观体系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现代价值体系中推崇的感恩、慈善、仁爱等价值体系,在历史民俗中亦有所体现。例如,以西山万寿宫祭祀为核心的“万寿进
3、香”民俗。感恩之心是“万寿进香”民俗其初始产生及传承的原动力,万寿进香民俗传承的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中最朴素的“吃水不忘打井人”式的感恩情结。诚然,如许多其他民俗一样,在传承的过程中为了个人及团体私欲,祈福的目的逐渐显现,而感恩的初始目的逐渐变为隐性目的或者是淡化。针对这种神话、宗教氛围浓烈的民俗,教育者就可以拨开这一民俗仪式的层层面纱,将仪式中蕴含的感恩这一目的进行还原并彰显。1.3传统民俗重关系、重仪式的心理基础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人缘与地缘的社会。中国传统社会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曾引起较多学者关注。从中国人的五服观、株连九族、同学、同乡、同僚等概念中,可见中国人对人际关
4、系的重视。受社会结构或自然条件制约的中国人的安土重迁观念,再加之由法律规定等强加的保甲制度等,又强化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的地缘意识。这些意识,在诸多中国的传统日常民俗中体现出来,且这些民俗有较大一部分被现代社会传承。结婚送礼、生老病死送礼、上学送礼,以及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庆祝仪式,都是旧有民俗存在与传承的体现。传统民俗重仪式,在历史的流变中,受各地社会以及自然条件的制约,传统民俗传承的程度是有所区别的。就笔者所在的江西而言,这种人际交往礼仪在现代社会中较多的保存下来。在很多地区的民俗中,单是针对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就有多种庆典仪式。以南昌县某村的一普通村民为例,就现有民俗来看在其人生历程中曾经
5、历或者将经历以下庆典仪式:1个月的满月酒,1周岁的生日(过生日要悄悄的庆祝,不能对着孩子说过生日),入小学前一般会摆酒席,请亲朋好友来庆祝,要准备粽子、蛋糕、包子等以取包中之意,60岁和70岁时还会做寿。据调查周边村庄还有更为繁琐的庆祝仪式。这些仪式,产生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并在现代社会中继承下来。仪式的背后,隐藏着创始者的各种情愫,或是源于对未知力量的恐惧和敬畏,或是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或是由于中国传统道德(如,孝道)的约束。这些情愫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有其存在的土壤。1.4部分传统民俗,本身就包含着合理的成分现代社会中对其再加工并传承是应有之意。如,在中国诸多关于子女尽孝道的民俗中,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地方 民俗 教育 关系 论文 343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