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共406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共4066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共4066字)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 摘要声乐教育在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上与传统专业教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相比较而言,声乐教学更注重基础声乐教学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为出发点。声乐心理学是针对学生而设置的、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心理学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理的摹写,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更准确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调整声乐课程的学习计划,从而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快速发展关键词声乐教育;心理学;运用一、声乐心理学概述声乐艺术是独特的,其特殊之处在于这门艺术不仅需要演唱
2、者掌握理性的知识,更需要的是对感性知识的融入与灌输,只有这二者合璧,才能让优美动听的音乐里饱含着演唱者的情感。通俗意义上来讲,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和技巧都是声乐教育的基础,是理性层面的,学生通过勤苦练习都可获得,而作为教师,在教授声乐时更应该注重学生情感上、心理上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认可声乐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声乐艺术创造和发扬中去。声乐心理学是对学生在学习或表演时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了解学生在进行学习声乐时所呈现的态度、语言、行为,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以此给予学生更专业的心理指导。1同时,通过对学生声乐心理的分析,也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
3、助他们吸收更全面的音乐基础素养,不断完善自身的音乐教育系统,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对于每一位声乐学习者来说,学好声乐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的意义不亚于演唱基础功底的锤炼,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给他们足够的勇气接纳声乐,向观众展示自己的演唱成果,并以不断深入研究声乐艺术为长远目标。二、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缘起(一)声乐活动与心理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声乐表演讲究的是演唱者身与心的合二为一,所谓身,指的是在演唱时运用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如嘴、舌、喉等发声器官,以及对腹腔的运用,演唱者通过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调节气息,产生高低、快慢、抑扬的声音变化,让声音拥有不同的节奏和频率,形成优美的音乐。而所谓心,则
4、指的是演唱者的心理变化,在演唱时,其内心情绪、感官的波动会对演唱者的身体器官的调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声乐作品的呈现效果。因此,可以说演唱者的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声乐演唱的发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必然要考虑到学生声乐心理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在表演的关键时刻自我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将自身的演唱优势发挥出来。(二)声乐心理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认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互也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与心理学的融合,声乐心理学就是声乐教育与心理学教育交融
5、产生的结果。在各地教学中,学生的心理指导也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其主要表现在声乐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上,根据课标要求,学校开设声乐心理学课程,旨在通过良好的心理指导,让学生从心理活动中提升对声乐教育的认识,并从中挖掘自己对声乐教学的潜力。2激发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和对声乐表演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声乐课堂的主人,以此来实现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的不断成长,促进我国声乐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声乐艺术不断创新的目的。(三)声乐心理学的发展是声乐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人才建设是我国百年建设大计,是我国兴旺发展的根本,也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声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全方位的,要求既要拥有坚实的专业基
6、础知识和技能,能够出色展现出声乐演唱作品,又要拥有综合性专业素养,不仅要拥有声乐演唱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对音乐其他领域,乃至其他艺术领域的知识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将演唱者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融入到声乐演唱中,推动声乐艺术的创新和创造。3而对于声乐演唱的学生来说,求学过程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全面性的专业人才,就必须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和艰苦,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完成求知过程中一次次的挑战,成长为真正符合需求的人才。因此,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升他们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增强他们对声乐艺术的信心,促进他们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三、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运用的优化
7、策略(一)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指引声乐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学生求学的阶段,学生的主要交流对象就是教师和其他同学,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关注,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指引。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别,这种差别包括学习成绩的差别、性格的差别等,例如,对于班级中较为活泼外向的学生,他们富有较强的表现欲,对于此种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作品的磨炼中去,通过演唱实践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纠正,以提高他们的声乐表演水平。而对于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对外表达的学生,他们在进行演唱时往往会畏手畏脚,无法放开自己去演唱
8、,对于此类学生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与他们进行沟通,开导他们,让他们勇敢正视自己,促进他们与外部演唱的进一步接洽,鼓励他们勇敢地走出去,走向舞台,面向观众,勇敢地演唱自己的音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观所有学生,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作为学生心理活动摹写的突破点,进而因材施教,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二)加强声乐指导教师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极大,特别是对于刚入门的学生,他们往往会不刻意地模仿教师的言语、动作,因此,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一方面,艺术类教学更偏重于小班教学或一对一教学,通
9、过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教师,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这种教学模式来说,教师必须具备足够专业的知识储备,为学生提供源源不尽的音乐方面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之外的综合文化素养,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艺术成分,为学生日后的音乐创作提供养料。而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规律有所了解,要对声乐心理学知识进行掌握,要从心理上热爱声乐教育事业,要对学生有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以此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吸收。(三)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良好发展环境无论是传统教学课堂还是声乐课堂,学生都是作为教学实施的主体而存在的,需要发挥学生
10、的能动性,提升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热爱学习的兴趣。声乐教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通过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不同分割的学习作品、形式各异的教学模式等,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将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挖掘到最大化,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去应对烦琐的声乐基本功练习。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让教师的角色分工更明确,即全心全意为了学生发展而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这样既突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又让教育的目的更准确、更鲜明,也相应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从而以更轻松的心态去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四)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教育的参与主体而言,教师与
11、学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优秀的教师能够创造良好的师生沟通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与成长中来,师生之间互相参与、互相鼓励,共同朝着学习目标努力。首先,教师需要丰富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让学生感同身受,增加对教师的理解与信任,这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基础。其次,教师还需要从心理建设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克服声乐学习中的诸多困难,并积极创造教学情境,为学生未来表演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在模拟练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与教师沟通完善自身的演唱技巧。最后,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品格,引导学生成为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结语随着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审美认知及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对声乐表演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在不断发展的声乐表演教育中,要理清演唱者与观众的喜好,就必须从心理活动出发,研究他们的思想、行为等多种活动,以此为基础对声乐表演进行整合、创新、提高。注释:1黄博分析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评鉴,2018(11):25272周绚菲从声乐艺术心理学的视角看待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中学生的演唱能力J黄河之声,2018(12):17193吴肖英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03):1518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