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问题探讨(共5587字).doc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问题探讨(共558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问题探讨(共5587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问题探讨(共5587字)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问题探讨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外部制度约束来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的纠正与归正,没有充分考虑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能动性,导致研究视角的外部性与研究方法的单一性,进而出现有效性式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分析,重点从制度约束与动机偏离来解析上述问题,强调以教师教学科研行为动机为分析基点,注重微观描述与解释,通过正向的制度激励而非外向的制度约束来创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关键词】制度约束;动机;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关键词可以概括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育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
2、师表等。除爱国守法以外,其他各个方面都同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动机密切相关。社会科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活动与过程时,都离不开对行为主体动机的分析。一直以来,我们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都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先验的将高校教师看成是一个德化的主体,忽视了其作为一个人的主体能动性。这同职业道德本身的道德应然要求是密不可分的,突出强调教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标准。这一应然层面的指向就主观上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由此差异性而导致的师德问题。这种个体差异性的本质动因在于教师作为一个行为体具有自身的动机体系,由此产生日常教学与工作中的具体行动。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研究应该强化对教师行为动机的
3、研究,因为这是决定教师德行的内在机理。这也是本文想尝试改变的方面。本文看来,教师的动机与行为同所在学校的制度环境直接相关,受制于相应的制度环境并具有对不利制度环境的报复性回应。本文试图打破现有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的一般路径和视角,尝试以教师为主体视角,以教学科研动机为切入点,解释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的制度困境在中国知网以“高校职业道德”为主题进行论文检索,勾选“核心期刊”和“CSSCI”,其显示的论文题目基本都是规范层面的应然研究。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研究面临研究范式、方法与视角的创新与转型的问题,学术与实践研究亟需寻找新的突破。从现有
4、的研究来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一般性分析,比如宏观层面来看目前约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制度存在什么缺陷、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表现上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未来的方向等等。具体涉及到内化研究、角色研究、伦理失范研究、相关部门职能建设研究、模式研究、评价指标、机制以及体系研究等等。总体上,强调职业道德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研究,核心是制度建构。制度是约束性的,目的是防止和惩罚教师出现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研究方法与范式局限于所属学科本身,极少借鉴如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理论。由于执拗于规范的应然层面的研究,因而缺乏能够接地气的实证研究。虽然,有部分的学者开始
5、从师德内化、内隐认同、心理契约的视角开始关注教师作为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但具体研究仍然囿于通过制度约束来实现问题纠正。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目前的研究都比较集中,如少数教师对职业缺乏责任心、教书与育人脱节、敬业意识淡薄、教学科研能力不足、不良学术行为等。而关于其成因分析主要集中表现为社会环境消极因素的影响、高校师德教育管理的不力、高校教师师德自觉的缺失。相应的对策都基本集中于建构相应的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和规范高效教师的行为。整体来看,当前的研究主要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归咎于教师职业的制度约束不足以及制度执行不到位,进而导致高校教师师德的自觉缺失。因此,刚性的制度约束以及刚性的制度执行成
6、为解决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必然选择。但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不是取决于刚性的制度约束,而是取决于同教师职业发展等具体利益相关的制度环境,如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聘任制度、学科建设情况、工资绩效制度体系、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期。正是这些同高校教师利益直接相关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基本行为活动。我们将这些制度体系概括为制度激励体系,由此制度体系产生的未来预期我们称之为制度预期。与此相对应的是现有的研究多是从职业道德建设学科,侧重从制度约束而非制度激励来培育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由此构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制度困境。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动机
7、偏离上述制度困境出现的核心在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动机偏离。高校教师群体并不是整体划一的群体,它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具有特定行为逻辑的教师个体所构成的。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先验的将高校教师群体看成是一个追求公共责任与公共精神的道德人,而忽视了其作为利益个体的存在,进而忽视了其追求具体利益的行为动机,本文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动机偏离。这就导致一直以来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无法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方法论体系的束缚,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集中以及过度的从宏观理论解读而缺少具体日常实践或事件的解读与描述。本文认为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必须根植于对高校教师行为动机的认知,重视从利益需求、教学科
8、研行为、微观的话语表达、隐藏的话语体系与逻辑来解构高校教师群体的行为动机逻辑。本质上是借鉴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拓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即具体的研究应该实现跨学科的多维分析,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概念体系以及理论框架来建构新的研究方向、视域与领域。当然这也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研究者本人作为其中的一员,如何能够更加客观的、真实的、全面的进行分析和解读,又如何规避熟人社会与人情社会所带来的诸多利益纠葛则充满挑战。我们的一般实证研究是对陌生空间的植入,而教师群体的实证研究基本是研究自己目前正在身处的群体、结构与体系,涉及的是同自己生活、工作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利益相关群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职业 道德 建设 研究 问题 探讨 558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