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与“肚”两词对比.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腹”与“肚”两词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与“肚”两词对比.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腹”与“肚”两词对比 剧本选 我是你爸爸 腹 163 852 85 2 10 肚 68 173 102 20 18 从表1可以看出,在表“腹部、肚子”义时,“腹”比“肚”运用得更广,很明显占据统治地位,只有在口语色调较浓的明清小说中,“肚”的运用比“腹”频繁,随着“肚”的口语化程度渐渐变高,以及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肚子”成为现代汉语中指称腹部的俗称,虽然“腹”在口语中渐渐被“肚”所取代,但这并不意味着“腹”即将退出现代汉语的舞台,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口语类节目以及一些影视类剧本、小说中,如一百零一家讲坛周星驰喜剧剧本选以及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肚”的运用率较高,而在一些应用文体,特殊是适用
2、于正式场合的应用文体中,如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腹”仍占据重要地位。 “腹”与“肚”用法和构词实力的对比 在我们所检索的文献中,“腹”的构词实力远超过“肚”,用例如下: 例1:黄帝内经素问卷九:“四日太阴受之,太阴布於胃中,故腹满而嗌乾。” 例2:黄帝内经素问卷七:“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例3:针灸甲乙经卷一:“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担心,实则腹胀,泾溲不利。” 例4:后汉书卷八十一:“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酪,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例5:普济方卷二十三:“升阳除湿汤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肠鸣腹痛,泄泻无度,小便黄,四肢困弱。” 例6:巢氏诸病源候总论卷四
3、十七:“又乳母将息取冷,冷气入乳,乳变坏,不捏除之,仍以饮儿,冷入儿腹,与胃气相逆,则腹胀痛,气息喘急,亦令呕吐。” 例7:续名医案类卷一:“因其有腹泻之病,石膏只用一两。” 现代汉语中表示“肚子胀”“肚子痛”“小肚子”或者“肚子胀痛”等义,在古代汉语中多用“腹胀”“腹痛”“腹胀痛”“少腹”以及“腹泻”来表示,而“肚”很少能与这些词组合,如“腹泻”不说成“肚泻”,“少腹”不说成“少肚”等,直到出现指称腹部的双音节俗语词“肚子”,这样的组合才变得常见,如“肚子胀”等,但构词实力仍不及“腹”,如“腹泻”也不会说成“肚子泻”。 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还常常与表相像部位或相近部位的词组合成词,如“心胸”“股
4、肱”“胸臆”等。“腹”与“肚”均可表示人体腹部,但在这方面,“肚”的构词实力远不如“腹”,用例如下: 例1: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例2: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例3:尚书盘庚下:“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一百零一姓于朕志。” 例4: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十六:“麻子小豆汤,治毒肿无定处,或赤色恶寒,或心腹刺痛郁闷者,此是毒气深重所致方。” 例5: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四五服,勿计剂数多少,亦勿虑虚,常使头面、手足、腹背汗出不绝为佳。” 例6:急救篇卷四:“寒气泄注腹胪胀。” 例7:荀子议兵:“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比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