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地方音乐的结合(共2675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地方音乐的结合(共267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地方音乐的结合(共2675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地方音乐的结合(共2675字)摘要: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美育的主干课程,不仅在学生音乐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方音乐的传承中也有着很高的价值,是创新地方音乐传承机制,提高地方音乐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载体。文章从此出发,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山西地方音乐传承的结合的对策,包括精选音乐资源、注重文化渗透、创新教学方式、落实师资培养等。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山西地方音乐;传承一、精选音乐资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山西地方音乐传承的结合并非二者简单地相加,而是深层次地融合,其中,以山西地方音乐来充实小学音乐课堂则是二者融合最为基本的途径。山西地方
2、音乐极为丰富,且不同地区的音乐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比如晋北民歌和晋南民歌在艺术表现与风格上就有一定的不同。对此,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精选音乐资源。首先,注重选择范围的广泛性。山西地方音乐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着不同的呈现类型,比如依据音乐样式可以划分为地方戏曲、说唱艺术、民歌等,而依据区域则可以划分为大同地方音乐、阳泉地方音乐等,教师要注意选择范围的广泛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地方音乐的艺术魅力;其次,注重选择内容的典型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小学音乐课程受课时的限制,也不容许教师大量地引入山西地方音乐,因此,教师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中要突出音乐自身的代表性,
3、就以山西民歌为例,教师可以选择走西口、死活不种财主的地等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典型性的民歌;最后,注重选择内容的关联性。教师所选择的音乐资源需要与教材音乐资源具有一定的关联,实现课内、课外融合的目标。二、注重文化渗透山西地方音乐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渗透,既是强化学生音乐理解的必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与山西地方音乐传承的结合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资源的选择,更要将文化内涵渗透到地方音乐的讲解与分析中,提高二者结合的效果。仍然以走西口的教学为例,作为山西流传最广,知名度最高的民歌,走西口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的河曲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课堂教学 模式 地方 结合 267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