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镜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运用(共2211字).doc
《铜镜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运用(共2211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镜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运用(共2211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铜镜文化的中学美术教育运用(共2211字)摘要:每件文物都是有灵性的。铜镜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诞生以来,一直传承至清代,存世量极大。该文作者以具象的铜镜为抓手,使学生感知文物的美和古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关键词:铜镜文化;纹饰;造型一、课题的提出如今,人们折服于鉴宝专家的慧眼和娓娓道来的精彩故事,中学生也不例外。出土文物往往深藏在博物馆中,似乎一切距离学生都很遥远。然而,学生对文物非常感兴趣,仰慕文物的历史久远、敬佩专家的学识。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笔者地发现,如果将这些知识渗透进中学课堂,将是对课本的有益补充,学生也将因此受益。在考虑编排校本课程时,笔者认为铜镜是最好的选择。铜
2、镜兼具欣赏与实用功能,从诞生以来,一直传承至清代,存世量极大。铜镜拥有漫长的历史,不同时代的文化透过形制、纹饰都有所体现。因此,以具象的铜镜为抓手,可以让学生感知文物的美和古人的生活状态,体会各个时代的不同文化。每件文物都是有灵性的,透过文物找寻其背后的文化力量,是笔者编写铜镜的一生的初衷。二、课题研究内容1.了解主要时期的铜镜战国时期在古代铜镜发展史上是第一个高峰期。礼崩乐坏导致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青铜礼乐器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日常生活用器的迅速增多。此时的铜镜制作精良,纹饰生动,其中,“山字镜”最为有名。唐代铜镜在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比重,使铜镜表面银亮、美观。装饰手法也多样化,出现了金银平
3、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造型上突破了汉镜的传统,出现了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纹饰除传统的鸟兽、画像、铭文以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宋代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铜镜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宠,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笔者曾收藏了一面宋代铜镜,直径12cm,桥型纽,镜背铸有铭文湖州石家上色青铜照子,整体绿锈。当铜镜走进课堂,学生感到惊诧,传阅时十分小心,虔诚地感受着古代的器物,这份历史的馈赠,使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思绪万千“这个是镜子吗,它通体都是锈,怎么照啊?”学生带着好奇发问道。笔者解释:“这不是镜子,而是照子,仔细看铭文,分明就是湖州石家上色青铜照子。”宋代称镜子为“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铜镜 文化 中学 美术教育 运用 22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