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共2163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共216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共2163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共2163字)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高中地理知识量大、内容抽象、综合性强,将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合理引入,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科学的知识结构框架,有效减少信息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要与学科特点进行合理整合,要想提高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必须将其完整的融入到教学目标和计划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索、勇于尝试。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而是一种学习方法。一、思维导图相关内容介绍“思维导图”这一概念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人类
2、自然功能的体现、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即通过图像和文字的形式将具有关联的理性和感性知识分层次的进行表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内容繁多、关系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从本质上理清知识的内在关联,构建整体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尽管表面上看思维导图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宏观概括,但是从微观角度来讲,思维导图的每个分支结构和内容都是独立的一部分,可以被看作是另一个小型的思维导图,具有结构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等特点。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维表达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判断是否应该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人教版必修一教材的内容以地
3、球运动、大气运动和气候变化、海水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等自然地理为主,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高一新生难以掌握,所以比较适合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然而,必修二课程以人口、交通、工业及环境等人文地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内容并不复杂,大部分知识只需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引入思维导图反而会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引入要具有针对性。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1.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高预习质量课前预习是中学课程学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即将接受的新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更是学生发现重点、难点内容的关键时机。有效的课前预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教学 思维 运用 216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