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共436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共4364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共4364字)大学儒家思想教育启发 1引言2500多年前“,万代师表”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开了儒家修身教育之先河,培养了无数为民请命的志士仁人.随着时代的变革,大学诞生了,发展到如今,大学教学的目的、功能、手段和方法都与过去大有不同,在现代知识经济体制下,大学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我国古老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又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背景,为今日之大学教育点亮明灯?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2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早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的教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宝贵财富,它
2、开创了道德方面的人格塑造、品德培养、毅力锤炼、情操追求等的先河,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作用、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中流砥柱,促成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儒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2.1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定胜天”说的都是人对自然规律能动的适应和控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概括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基本脉络.天人关系以伦理为内容,孔子把人性与天道联系起来,提出了“仁”的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仁义和理智都是人性,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天性和能力,教育就是要通
3、过不断的修炼发挥出人固有的善性“,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2.2政教统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为政治服务,这是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一大特征.儒家重视“仁政”和“德治”,要施仁政,行德治,就必须“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使天下之民都能够达到“明人伦”,自觉地约束自己.通过以“仁”为道德价值标准,政治上实行“仁政”,从孝悌出发,对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3知行一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教育并不是在言传上传授知识,实践也是个好老师,一个正确的理解必须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实践经历得越多
4、,人就越有智慧.所以孔子往往只是给出弟子一个简单的论述,启发弟子去思考、理解和消化,让弟子通过自己单独的实践去提升自己.在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践行是主要特点之一.3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3.1大学教育模式的界定大学教育模式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界定,首先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一般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老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各大学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具有本校特色;二是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在于培养人才,不同的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规格、类型和特色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这主要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四是各环节操作
5、具体规程.四者缺一不可.大学教育模式本身是开放的,模式中的大学生又具有极大的弹性,在同一模式下,我们既要要求这些大学生在某些方面拥有相同的特征,又要避免千人一面,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3.2现代大学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我们沿袭前苏联教育模式,本科教育中一直将专业教育放在首位,形成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的“三段式”培养模式.一是在大学教育模式目标上重德智体;第二,在大学教育模式的功能上重视知识而轻能力;第三,在人才培养的实现手段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分越多,造成学生知识面也越来越狭窄;第四,在模式操作上重教轻学,灌输多启发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4传统的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大学教育
6、模式的启发4.1推行“成人之教”,加强大学生的道德品质4.1.1“成人之教“的理论基础子曰:“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在于使人“成人”,所谓“成人之教”,就是要教会人如何做人、如何形成健全的道德人格,主要的方法是“修身”,最终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孔子还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他认为,礼乐的约束作用是做人应拥有的最起码品质,离开了礼乐,不但不能成人,反而会丧失一些原有的品质;人具有了某种技能,仅仅是解决了“治学”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成人”的问题.4
7、.1.2推行“成人之教”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学生道德品质确实的现象令人堪忧.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点小事发生口角,竟至于大动干戈,闹出人命来;还有一些大学生承受不住来自学业、感情等的挫折和压力,率性自杀.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弊病,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是因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遗失,孔孟之道的不行.的确,现在的大学教育一味地偏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教给学生一定的谋生手段,使学生学会“如何生”,却不知“为何生”,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弊端.再加上大学重理轻文现象严重,许多对学生的人文意识淡薄,导致了许多高科技犯罪.建国以来,尽管开设了思想政治课
8、,也只是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向着“成人之教”,要改变和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调整大学专业的结构,实行人文与科学的并重,使学生既能掌握生存本领,又领悟生存的价值.要切实培养“四有”新人,建立其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体现大学以人为本的特点和终身教育的目标,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起对未来崇高事业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成人”.4.2实施“通人之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4.2.1“通人之教”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史记上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儒家所希望培养“通人”
9、是能够广博通达、博古通今,又有所专的人“.六艺”的教育精神要先“博学之”,进而有所专.周礼•保氏上记载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日五礼,二日六乐,三日五射,四日五驭,五日六书,六日九数”,可算是我国最古老的“通人教育”.发展到现代,“六艺”教育的形式几经变迁,但其教育的精神在不断传承.钱穆先生发扬了儒家“通人”教育的精神,认为现代大学教育“内容狭,为时暂,即获最高学位亦仅为一专家,不为一通人.故其所教育皆把人生意义地位约束了”“大师者,仍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是也”,通人教育之“通”,并不是要追求无所不能,而是要融会贯通,能够用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思考问
10、题,既具有博雅的精神,又是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才能立足社会,有所作为,有所创新.儒家的“通人”教育精神到今天仍然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实施通识教育,才能使学生综合全面地认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促进智力、身心、品格方面的协调发展,理性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宽厚的专业基础,厚积而薄发.儒家的“通人”教育为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和精神力量,我们应从先哲的教育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办学智慧,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公民.4.2.2“通人之教”的实践和设想2004年秋,继复旦大学大批学生获得转系自由之后,北京大学宣布,该校今年招生将不设专业.在这一
11、系列变化后面,是中国高教界告别“苏联教育模式”,向“自由、通才”的教育模式转型的第一步.到了这个层面,教育改革才真正深入到了本质.除此之外,大学还可以实行变单学科为双学科或符合学科,双学科即学生在校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两科各占50%的学分,毕业后获双学位;复合学科即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学生可以主修其中一门学科,辅修另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并允许学生变更各个学科课程所占的比例.4.3重视自学之思和经世致用4.3.1重视自学之思儒家对学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孔子重视思,提出用“思”来提升内修的境界,使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有类似的观点,“心之官
12、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苟子认为:“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只有通过边学边思考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哲学中的思不是抽象的思索,而是关注我们的内心.如果一个人学习但却没有用心,那他还不如不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认为,真正的教育是一种自我学习,是要通过我们自己发现“道”.自学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古老,但却十分有用,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应该大力发扬,许多的学者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依靠的就是超强的自学能力.要彻底摒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一味的灌输原则,转变教师的职能,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
13、4.3.2知行结合与经世致用儒家追求的“君子层面”,是在“学”与“行”的基础上,对修身提出的更高要求:“君子”不仅要能够知行合一、知行相资,更重要的是具有民族责任感,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早期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强调“经世致用”,志在培养人“治国平天下”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目的.教育的目的终归是运用,“传道”的目的在于运用“道”,只会说而不能做于事无济.只有坚持知行结合和经世济用的原则,才能培养出能担当重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5结语早期儒家的教育哲学思想既有深刻厚博的理论基础,又不乏丰富具体的实践经验,是教育哲学领域里的一块瑰宝,它创立了“有教无类”思想,使人人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
14、,解决了人为什么需要教育的问题认识和提升自己,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成人”“通人”和经世致用,重视人本身潜能的开发、德性的培养和实践的作用,这些思想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为我国现代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继承早期的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是保守,也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只有通过充分理解先哲们的智慧结晶,总结他们的改革经验,才能使大学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阅读次数:人次 拼音教学论文高中地理论文素描教学论文舞蹈教学论文教学探究论文音标教学论文课程设计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案例教学论文播音主持论文音乐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政治教学论文教育学论文赏识教育论文高效课堂
15、论文入学教育论文实验教学论文职教论文外语教学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学科建设论文开放教育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论文教学方法论文培训论文教育技术论文教育思想论文教师教学论文 上一篇论文: 中法大学教育比较 下一篇论文: 大学教育文化多视角分析 大学教育论文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大学教育研究论文(7篇)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论文改革开放大学生价值观改变分析大学教育管理中大学生立足于社会无线局域网在大学教育的应用研讨当下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分析人本管理的大学教育管理创新和谐的大学教育管理机制劳动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路大学教育中英语翻译的问题探讨热门期刊消费经济杂志机电技术杂志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杂志经济视角中旬刊杂志中华家教杂志中国钓鱼杂志中华脑血管病论坛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篮球俱乐部杂志运城学院学报中国医学人文评论杂志期刊推荐大舞台双月号杂志音乐时空杂志博览群书杂志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现代人才杂志郴州政报圣经文学研究杂志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当代语言学杂志南方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第 9 页 共 9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