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养成方法(共2087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养成方法(共208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养成方法(共2087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美术教育中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养成方法(共2087字)摘要:学前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培养幼儿色彩感知、美的发现与表达等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学前美术教育要紧密围绕幼儿的成长特点展开,借助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讲解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美术实践中主动创造,从而达到学前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学前美术教育中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养成进行分析,为增强学前美术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学前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1学前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养成通过学前美术教育,实现学生个人创造力的养成,需要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从教育思想上转变固有观念,我们应当明确,学前美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
2、学生熟练掌握绘画技巧,不在于绘画技能的传授,而在于使学生在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自然、文化和社会。在以往的学前美术教育中往往通过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相似度,来判定学前美术教育的课堂效果。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美术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天性的发展,因此,在创造力的养成过程中,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活动、情感体验以及个体人格特征。在学前美术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体体验。例如,在以“仲夏交响曲”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学前美术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生活中去,到田间地头去,到公园广场去,让他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感受
3、仲夏的季节特征和特殊氛围。回到课堂上,学前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种不同器官的直观感受转化为美术作品,转化为视觉艺术效果,转化为学生独特的对美的表达。学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彰显,在教育内容和理念上的自由多样,最终体现在学生美术创作的个性化。创造力的养成需要学前美术教育工作者采取多样且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求学前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例如,在以“太阳”为主题的学前美术教学中,学生对太阳颜色的描述是多样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因为就太阳而言,它本身就存在中午是白色,落日是黄色,晚霞是红色的现象。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三原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术教育 想象力 创造力 养成 方法 208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